|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买画
卖画
找画家
看画展
找美术馆
我的画室
我的画室
•
修改个人资料
•
推荐画家
•
提交美术馆
•
发布新闻
•
我发布的信息
•
出售中的作品
首页
>
中国画家沙龙
>
美术批评
>
超越"亚洲性"与亚洲当代艺术-- 黄 笃
上次登陆:无登陆信息 登陆IP:216.73.216.170
等级
游客
发贴
{USERPOSTS}
积分
{POINT}
今日
0
贴 | 昨日 0 帖
共
39737
篇帖子 | 其中
25904
篇主题 |
29795
位会员
美术批评
· 回复留言
= 注意事项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标 题:
内 容:
近年来,亚洲当代艺术受到国际的广泛关注,亚洲认同(身份)也随之得到提升。这种文化转变显然与“冷战”后尤其是全球化带动的亚洲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和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有关。笔者之所以从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转向对亚洲当代艺术的浓厚兴趣,主要是与几年前参加在汉城和东京举行的几个国际当代艺术讨论会有关,在这几次讨论会上,来自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的评论家和策展人(curator)集中讨论亚洲和东亚地区的当代艺术问题,他们不仅拥有各自的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的传统,而且还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尤其是在建构亚洲艺术发展的基本框架上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而作为中国的评论家和策展人没有引起对这方面的议题的足够重视。当韩国和日本的评论家或策展人对亚洲和东亚艺术展开深入讨论时,我总以“中国当代艺术”为题发言,自感有一种中国中心的心态,几乎没有从彼此间联系和比较的方法和视角来重新认识中国所在区域的亚洲艺术问题。究其原因,这显然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语境有关——主要以关注中国与欧美为中心的问题,却较少考虑亚洲区域的问题。正是基于此,中国当代艺术的视界也只限于东方与西方的框架,而缺少对亚洲内部的艺术交往进行比较研究。那么,为什么亚洲艺术问题要被提出呢?尽管亚洲艺术开始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但还是缺乏对亚洲艺术所包含的差异、传统、民族、宗教、习俗的细察和深究,基本上停留想象的亚洲。因此,问题的提出也就是思考和行动的开始。显然,关注亚洲当代艺术与自身生活在这个区域的文化有关,倘若要认清亚洲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独特性,就需要将亚洲当代艺术置于历史语境与现实发展的联系中加以考察。
实际上,谈论亚洲问题,一个主要针对的是欧洲中心主义的取向,因为亚洲地区的历史是被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观所笼罩的;另一个针对是在亚洲内部发现超越民族国家的政治结构的想象空间。对于民族国家的预设和想象则是要把国家作为一个重要的核心。如果要想象一个超国家的空间,那就应采取一种批评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民族主义取向。这种以一种区域政治结构来迎接和抗拒全球一体化的思路无疑是受到了欧盟模式的启发和影响。欧洲已形成了超越原来民族国家的新的经济和政治结构,以迎接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当然,欧洲的文化发展也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超民族国家的整体政治架构之上的。因此,在这种对照之下,亚洲问题就显得非常的急迫和重要,既然艺术是一种文化理想的形式,那么以艺术想象来解释和建构超越亚洲性的可能性就显得格外具有现实意义。
今天对亚洲当代艺术的研究,它仍要置于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来思考——它蕴涵了差异和身份、传统与现代、里与外、包容与排斥相关联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篇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表述一下亚洲当代艺术的思考:一个是关于“亚洲”概念的历史语境;一个是“移植”与亚洲立场;一个是超越“亚洲性”。
“亚洲”概念的历史语境
今天,如果要认识亚洲的当代艺术,应以理解“亚洲”一词的历史内涵为前提条件。虽然“亚洲”在地理上很容易描述它的位置,但它在文化上是个难以澄清其内涵的概念。这主要由亚洲文化包含的丰富而复杂的多样性所决定,因为无论是在宗教、文化、传统习俗,还是在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体制上皆存在差异性。倘若以历史角度看,亚洲一词最早不是由亚洲人提出的,而是由欧洲人提出的概念。Asia一词最早是指希腊以东的地区,包括了今天的土耳其一带。在早期欧洲的概念中,亚洲就等于是东方之意,后来就衍生出了远东和近东的概念。17世纪以后,亚洲与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的地理概念相联系。可以说,19世纪以前亚洲人对自身归属亚洲的概念是含糊不清的,准确地讲,亚洲一词来自它之外的世界,即来自西方殖民主义对一个不同时间和空间位置的定义,也就是说,西方借此用以区别于自身的一种设定。今天的亚洲地理版图是以苏伊士运河划分亚洲和非洲的边界,以乌拉尔山脉划分亚洲和欧洲的边界,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界为其东南边界。这种亚洲地理概念也是伴随近代欧洲殖民主义的地理不断扩张才逐渐形成的。从文化史的角度看,“亚洲”概念与民族关系模糊及专制主义的基本特征相关,并通过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对比才建立起来的。因此,亚洲既是一个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上截然不同于欧洲大陆,又是一个内部高度分化的区域。
关于“亚洲”概念在亚洲国家中的具体提出和运用,我们可以追溯到1885年3月16日日本近代变革先驱福泽谕吉(1835-1901)在《世事新报》上发表的“脱亚论”,即“脱亚入欧”的观点,其主要意旨在于摆脱以中国为代表的儒教主义的封建关系(朝贡体系),以图将日本建设成欧洲式的民族国家。实际上,福泽谕吉的思想深受1884年朝鲜李氏王朝发生“甲申政变”的影响,由于李朝的“开化派”试图采纳西方近代国家、社会、权力的思想模式进行改革,最终仅持续了三天便告失败。福泽谕吉洞察了这种政治变化,并非常认同开化派的进步思想,但这个事件给他很大震动——对这种改革失败进行反思,并认为朝鲜李氏王朝改革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深受儒教文化的长期掌控。[①] 于是,他明确提出了脱亚的主张,这就意味着日本要走向改革之路,必须先要摆脱儒教文化的影响,才能建构具有欧洲式的“自由”、“人权”、“国权”、“文明”和“独立精神”的民族国家类型,其目的就是日本不再依赖在亚洲内部以中国为中心的儒教文化。他的理念代表了一种价值取向,脱亚实质上就是脱儒。其实,1885年前后,整个的日本的政治界和思想界已弥漫着求变的思潮,时任总理大臣的伊藤博文就极力推行欧化政策,尽管也有以西村茂树为代表在《日本道德论》一书中提倡儒学道德复兴的主张,但文部大臣森有礼重提伊藤博文的主张。他就明确提出:“在现代提倡孔孟是迂腐的。” [②] 因此,“脱亚”表达的改革思想,确立了日本近代国家的自我意识。与此同时,“脱亚入欧”成为了日本民族主义兴起的重要口号,并被日本的极右翼势力和日本的殖民主义政策所利用,也就是将“入欧”的民族国家逻辑与“入亚”的帝国主义逻辑之间相混淆。在具体行动上,他们则转变成了“入亚反欧”,最终借“解放亚洲”之名发动了对中国、朝鲜和东南亚地区的侵略和殖民统治。实质上,日本以“亚洲主义”彰显了“日本主义”。这种思路直接影响和确立了日本近代化和近代文化的走向。
“亚洲”概念与社会主义运动有关,并具有革命性的内涵。20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在反抗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扩张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明确提出了亚洲概念。如果回顾近现代历史,可以发现19世纪源于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实际上是一个国际主义运动,它在思想和主张上批判民族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社会主义者们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各国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能不能支持本国Z/F去打击另外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以及工人阶级在民族冲突中所处于怎样的位置。在这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列宁提出了民族自决权的理论。列宁关于民族自决权的观点主要针对了像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内部的革命者和知识分子如何对待弱小国民族自决的要求——俄罗斯人怎样对待乌克兰的独立和波兰的独立的问题。因为列宁将社会主义运动既视为是一个民族主义运动,又看成是一个国际主义的革命运动,他进而又从伦理的高度提出了要求,认为大国的革命者在这个关头不能站在大国沙文主义的立场和态度上支持本国Z/F,而应支持小国的民族独立运动。他的这种批评观转化成了民族自决权的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列宁开始关注亚洲,并在俄国革命前夕细察了1911年在中国爆发的“辛亥革命”,他在这个历史时刻发表了《亚洲的觉醒》和《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1913年),他在盛赞“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③]的同时,又鲜明地批判了“技术十分发达、文化丰富、宪法完备、文明先进的欧洲”正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支持一切落后的、垂死的、中世纪的东西”。[④] 依照他的观点,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各地的被压迫民族的社会斗争就被组织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之中。在这个意义上,他对为何亚洲是先进的和欧洲是落后的做了界定,亚洲被纳入世界范围去看待,它代表了在帝国主义阶段的世界革命的斗争。实际上,列宁的亚洲观仍是基于欧洲18世纪以来亚当·斯密、黑格尔的亚洲论述,他把黑格尔的世界历史观中的亚洲规定成了一个中世纪的、野蛮的、没有历史的亚洲,再结合资本主义与革命的逻辑。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论述将亚洲提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历史位置,就在于亚洲正在转化成为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模式,被压迫民族国家的建国运动本身包含了对于世界资本主义的批判。他认为:俄国在许多方面无疑是一个亚洲国家,而且是一个最野蛮、最中世纪式、最落后可耻的亚洲国家。他在这里把亚洲再次与野蛮、中世纪、落后等概念联系在一起。
删除该帖子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客户投诉
|
版权说明
|
系统设置
|
隐私权保护
|
城市导航
|
艺术网站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
鲁ICP备10209082号-3
-请选择页面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