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买画
卖画
找画家
看画展
找美术馆
我的画室
我的画室
•
修改个人资料
•
推荐画家
•
提交美术馆
•
发布新闻
•
我发布的信息
•
出售中的作品
首页
>
中国画家沙龙
>
美术批评
>
刘工:论艺术家与政治家
上次登陆:无登陆信息 登陆IP:216.73.216.165
等级
游客
发贴
{USERPOSTS}
积分
{POINT}
今日
0
贴 | 昨日 3 帖
共
39774
篇帖子 | 其中
25940
篇主题 |
29811
位会员
美术批评
· 回复留言
= 注意事项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标 题:
内 容:
刘工:论
艺术家与政治家
单从艺术文化与政治文化而言,这里不仅是不可割裂的传统文化,更为重要的是艺术与政治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文化渊源。
如果
落实到人,就是艺术家与政治家相沿成习的关系。从绘画的起源到艺术的宗教化、政治化,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是宗教与政治发现了绘画的功能所在。反之,绘画的功能又为人类的宗教与政治增添了灿烂的文化性。
中国人爱谈政治,也
喜欢
艺术。因为政治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所以我们是一个非常注重政治思想的社会。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现,同时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
政治家的思维而言,它具有政客
的
思维、文人
的
思维和民众
的
盲政思维。艺术思维
体现
在艺术创作活动中,
是
形象思维
、
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
经过复杂的辨证关系
而
构成的思维方式
。
他们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思维。但是,不论艺术思维多么纯粹,在中国都得顺应政治思维而思维,否则艺术就是小资情调的,不够鲜明和阳光的
生活态度
。
众所周知,
酒是中国人的文化媒介
。
酒
——这种液体既不能饱腹又不能解渴,喝的就是一种文化。不言而喻,普遍的人都认为艺术家喜欢饮酒,这似乎
是
给艺术家的生活描绘了一种定式。但我好奇的是,酒对艺术家的作用是什么?首先,我们要弄清艺术家是什么样的人?过去,古人把会音乐舞蹈的人叫伶人,会画画的人叫画师,民间的手艺人则叫匠人。在
中国
古代,没有书法家这个概念,只要会用毛笔写字的,唯有“善书”之称罢了。
艺术家
——不论如何称呼
,
或是划分成分,应该说艺术天赋是艺术家超出常人的丰富情感,异于常人的审美感受,强于常人的艺术想象。除此,艺术家最基本的角色素养、艺术修养,以及专业修养、文化修养都在个人的情感中得以体现。
有人认为,艺术是需要灵感的
思维状态
,酒能使人中枢神经兴奋,故而爱酒;又有人认为,由于自古中国社会贫富不均,作为艺术家,很多
人
都是忧国忧民
的
,道德高尚的知识阶层
,
故而借酒消愁。依我
拙见
,前者有主动求刺激的爱好,后者大有抬高艺术家的爱国爱民之心。其实,艺术家喝酒与爱喝酒的男人
女人
一样,开心与不开心都喜欢喝酒,只是艺术家喝酒
想求得一种滋味
,不拘小节的
,
或是借酒发泄和隐喻罢了。如果
喝了酒
不癫狂,察言观色的
,
或是小心翼翼的保持清醒
的状态
,这样的艺术家太理智。
那么,中国艺术家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大致
地
讲,中国自古的艺术家几乎都是靠政治家吃饭的情人
。
而不愿做情人的艺术家
,
则是无觉悟的、鬼混的艺人。当然,艺术家不是孤独求败的人,而是想表现又无从推销自己的人,这就需要表现与推销的舞台。故而,中国人面对艺术,似乎都表现出不懂的情绪。为此,我要谈的是艺术家与政治家的内心世界,以及
他们真实与虚伪
的
需要与排斥的理由
。
这个问题
实在抽象
,也许用“情爱与性爱”
来
解释
,
可以直面一些
。
从人性的层面来说,
“
情爱与性爱
”
是女人和男人的问题
。
但
从
“
艺术家与政治家
”
的关系
上
,
也许
用女人和男人
的
角色来对应十分贴切。有人说:女人忠贞,是因为背叛情爱的成本太高;男人忠诚,是因为遇上的诱惑太小。女人因爱而性,是因为性爱需要用情爱作支撑;男人因性而爱,是因为需要用性爱来证明情爱的浪漫。不可否认,女人忠贞是建立在精神的充实和物质的满足之上;男人忠诚是缘于美好的性爱和心灵的收心。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忍受孤独和平静的女人,在情爱上也不可能忍受寂寞和平淡。
然而,
在所谓事业上不甘心孤寂和平庸的男人,在情爱上也不会喜欢自甘冷清和落寂。
如果,我们把艺术家比作女人,政治家当做男人。那么艺术家是追求情爱的人,政治家则是玩弄性爱的人。艺术家巴结政治家的原因,几乎都是因为在情爱上受过伤害和不幸,即使不承认,但内心还是存有一种说不明的纠结,这种纠结就是寂寞与冷落,为此就得用奴性的方式得到享乐。不过,政治家接纳艺术家的缘由,几乎又是为自己的主张寻找知己,以一种新的激情来改变艺术家现实生活中的窘迫。
自封建社会以来,中国历代的著名书画家几乎都是政治家,名家中没有几
个
人是靠艺术为生,其第一职业多为政治家。现实是,身为政治家的艺术家
,
如为虚伪的功名而诚服
的
,一般不会轻易地离开政治文化的背景
。
只有为自我个性私奔的艺术家,则会自觉地离开政治家的环境。不过,主动吸纳艺术家的政治家,也不会随便的与艺术家分道扬镳
。
除非是艺术家的恣行无忌惹恼了政治家,则会欲擒故纵的远离和敬重艺术家。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艺术家投怀政治家的原因。如靠政治家供养的诗人、作家、歌唱家、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等一切为之服务的艺人,还有被冠以各种头衔的种种人,其艺术技能只是混饭吃的特长。
然而,在艺术家与政治家合流之后,情形也如同一夜情的感觉,甜头是艺术家失去了纯洁,政治家得到的是为其颂扬的自慰。从职业性而论,艺术家不会将“情爱与性爱”分开接待,而是幼稚的将其合二为一。但政治家在“情爱与性爱”的问题上,常常是分开对待。给艺术家各种各样的名分与地位,这是政治家给艺术家的
滋养
品。可以说,这是政治家的消费方式,也是给艺术家配制的柔顺剂。结果是,艺术家喜欢用失去个性的快乐为政治家买单,政治家则喜欢用支出的方式为政治利益添柴加火。在各自的利益中,艺术家用物质的方式识别政治家的价值,用经济杠杆来决定对其服务的态度;政治家则用外表的形式判断艺术家的作用,用给予的愉悦度来选择取舍。
在艺术家的小算盘里,个性是其金钱收买的俘虏;在政治家的账本上,顺服是其金钱养活的奴隶。艺术家的美丽与灿烂,是以牺牲自我的纯洁
度作
为代价;政治家的笑颜和恭维,是以为其颂扬的
热情
度为前提。如果,两者是物质的俘虏和产物,这样的暧昧是不能让艺术家忠诚的;如果,两者是物质利益的交换或交易,这样的媾合是不会让政治家为此高兴的。所以,饱尝过这种滋味的艺术家,若不甘如此,
艺术家
最好的方式是选择退避三舍,让青春萌动的艺术家为此填房。而政治家最不担心的就是这人才济济的市场。
假如,艺术家通过政治家而光彩照人,政治家则通过艺术家而孤芳自赏。对艺术家而言,投怀政治家是最美丽的家园,也是一个让人羡慕的游乐场;对政治家来说,吸纳艺术家只是需要,如同开个休闲场所,为艺术家提供必要的舞台和必要的钱财。如今,在吸纳与选择上,艺术家最大的优势是
溜须拍马
,劣势是自己不是唯一的人,
而且
政治家可以忽略不计艺术家的德行;政治家最明显的优势是经济条件的丰厚,劣势是相见恨晚或失去吸纳的季节。当然,如果政治家特别中意某个艺术家,他们也会忽略不计吸纳的成本。
对艺术家而言,艺术需要相应的物质支撑,
纯粹
的艺术养艺术是个例;对政治家来说,贫穷无法养活艺术家,投怀与吸纳都是双方的暧昧。艺术家对政治家的暧昧,不过是为了增加自己的价值,加重自己在目的交换中的筹码;政治家对艺术家的模糊,不过是一种欲取故予的手段,也是一种不缺精英人才的缘故。可以说,人类社会很少有人是为纯粹的艺术活着
。
即便是有,那也是政治家认为的不正常的人。
伟大的艺术巨匠凡•高
,
他
的艺术是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的艺术,
是
毫不哗众取宠,毫不唯利是图的艺术。他单纯地为了心底火焰而理解艺术,这是一种为了贫穷呐喊,一种伸张的艺术,更是唤醒人性的艺术。然而
,
人们总爱把他看成是一个不可理喻的怪人
。
相比,像
凡•高这样
的
伟大艺术家
,
在中国历史上不多见,即便
是
有
,
也是集政治家与艺术家为一身的人。
如东晋顾恺之,官至散骑常侍,人称才绝、画绝、痴绝三绝;唐代阎立本,官至宰相,却以绘画闻名于世;五代顾闳中,时任翰林待诏,
他
以人物肖像画驰名朝野;北宋张择端,时任翰林待诏,
一幅
《清明上河图》
让他流芳百世
;
元代黄公望,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后皈依全真派,以山水画闻名中外
。
就连
18
世纪意大利人郎世宁
,
他
来中国
传教又
做
了
清宫画家,清朝皇帝照样封他三品官。可见,历代以纯粹艺术为生的艺术家凤毛麟角。
也许,
中国
有像凡•高这
样的伟大艺术家
,
只是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当然,政治家希望艺术家单纯一些,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的为其服务
。
但稍有点良知的艺术家,他们出轨投怀政治家,时常也会在感恩中背叛。而政治家吸纳艺术家,他们不一定会违约,但会挤兑和排斥。虽然,艺术家会用“纯艺术”的理由背叛政治家,但政治家也会用各种借口扼杀。这也如同女人喜欢用情爱的试用期考验男人,男人喜欢用性爱的试用期证明情爱。
如今,在艺术家与政治家的层面上,很多艺术家
变得投机十足,并
用“责任”来表白自我的觉悟
。
这是艺术家最违心的借口,也是政治家最
叫好
的拍手
,
称颂是双赢,实际又心知肚明
。虽然,这是艺术家极不自信的亲情表现,但政治家
也
会用拴住的办法
,
为之
表达虚情假意。
有人说,当下的政治绑架了艺术;也有人说,今天的艺术附庸了政治。
事实是
,艺术与政治是不可分开的文化。假如,艺术家与政治家,一半是政治的,一半是艺术的,这种契合最合乎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为此,只是两者契合在一起,
中国的艺术才政治,政治才艺术。试想,
艺术不
为
政治服务,政治爱上艺术的情缘又有何意义呢?
反之,
政治不滋养艺术,艺术爱上政治的价值又从何显现呢?
如果,艺术与政治割裂,艺术家与政治家单干。两者的情形又怎样?从文化性而言:
艺术家少了政治家,艺术家清贫些;政治家少了艺术家,政治家乏味些。无疑,艺术家
在情爱上被
政治家
诱惑,
政治
家在性爱上被需要支配,为此诱惑与需要都
具有现实意义
。
故而,艺术家与政治家的
“情爱与性爱”
无法分庭,使得
中国绘画具有
艺术离不开政治,政治离不开艺术的
精神含义。
---
摘自刘工《中国绘画的精神含义》
(
AAP
美国学术出版社 出版)
删除该帖子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客户投诉
|
版权说明
|
系统设置
|
隐私权保护
|
城市导航
|
艺术网站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
鲁ICP备10209082号-3
-请选择页面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