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买画
卖画
找画家
看画展
找美术馆
我的画室
我的画室
•
修改个人资料
•
推荐画家
•
提交美术馆
•
发布新闻
•
我发布的信息
•
出售中的作品
首页
>
中国画家沙龙
>
站务公告
>
买古墨 先学史
上次登陆:无登陆信息 登陆IP:216.73.216.85
等级
游客
发贴
{USERPOSTS}
积分
{POINT}
今日
0
贴 | 昨日 0 帖
共
76607
篇帖子 | 其中
62634
篇主题 |
29628
位会员
站务公告
· 回复留言
= 注意事项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标 题:
内 容:
“唐宋墨绝世,明代墨珍罕。”这是古墨收藏圈子里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如今,在全国各大小拍卖会上,古墨
等文房小品越来越多地吸引了藏家们的目光,精品套墨的价格接近
450
万元大关。
符合传统工艺的佳墨供不应求
墨是书写和绘画的重要材料,其品质不仅影响书法、绘画的艺术表现力,而且影响艺术品的保存和传播。历代文
人多有藏墨之好,宋代苏轼和明代画家董其昌都爱收藏墨锭。古代藏墨鉴赏之风,至嘉靖、万历时期更盛,并开
始出现成组、成套的丛墨。
当代藏墨则主要集中在上世纪
70
至
90
年代,但从
1997
年开始走下坡路,一直到
2007
年后,古墨收藏开始反弹。近
两年文房类藏品受热捧,也带动了古墨锭行情加快向上,尤其明清古墨更是连年升温。
据藏家介绍,这些年古墨收藏的回报率不如瓷器、玉器和书画,但古墨收藏有文房气,且使用老墨的书画家越来
越多;制墨过程的取烟、合料等环节环境恶劣,从业者越来越少;加之熊胆、麝香、沉香等原料的稀缺,符合传
统工艺的佳墨供不应求,好墨锭价格不断上涨,亦引发古墨的行情上涨。
一套清乾隆御制西湖十景集锦色墨,
2008
年曾以
448
万元的高价拍卖成交,创下中国古代文房类拍品的世界纪录
。全套集锦墨共十锭,由清代汪节庵制造。每枚墨锭一面阴文楷书填金乾隆御咏西湖十景的七言律诗,另一面模
印浅浮雕西湖十景图画,如“苏堤春晓”、“雷峰夕照”、“平湖秋月”等,色彩艳丽夺目。
90%
大墨是假的,历史上最大的不超过一斤
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里谈到好墨的标准,“质取其轻,烟取其清,嗅之无香,磨之无声”。一方传世的古墨
,历经时光的洗礼,有一种岁月的沧桑感,不残缺,无异味,上面的绘画、铭文完整,就是墨中佳品,价值也会
高出许多。
业内专家表示,如果是收藏古墨,应该是清代的墨最好。据记载,中国的制墨业在清代达到了高峰。著名画家张
大千曾经说过:“欲找好墨,要光绪十五年前所制的,乾隆御制的更好……”
而目前,市场上则流通不少假墨。“广东的假墨就特别多,我曾经到广州的古玩市场看过,卖的所谓徽墨很多都
是两三斤、三四斤的,这样的大墨
90%
都是假的。那是旅游工艺墨,只是工艺品,并不是徽墨。现在我们这边生
产的旅游工艺墨,基本上都销往广东,出厂价一块也就两三百元,在广州可以卖到过千元。”中国文房四宝协会
副会长、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汪培坤曾表示,工艺墨没有实用价值,更没有收藏价值。
“现在老是有人打电话给我,说自己手上有一块多大的元墨、宋墨,我一听就知道肯定是仿古墨。我查遍了徽墨
历朝历代的记载,历史上都是没有大墨的,最大的就是‘一斤龙’,重量没有超过一斤重的。”汪培坤强调,很
多人追老墨,首先应该把墨的历史了解清楚。
收藏知识
如何鉴别旧墨与新墨?
从质地来说,就能区分新墨和旧墨。例如,新墨带灰色,旧墨纯黑朗润,色感厚实。旧墨有一股自身的古朴淡远
的馨香之气,且显出一种古朴的色调。新墨常有怪味,使用时常黏笔,这是胶质太重的缘故,古墨由于年代久远
,胶质自然退去,故书写流畅,墨色醇和。古墨佳品墨质坚如玉石,表面起丝丝发纹,显示浑厚气魄;颜色黑而
带紫,手掂沉重。
再看古墨表面的漆皮,凡年代越远,漆皮越显浑厚,并呈现蛇皮断纹,与古琴上漆皮断纹极相似。又像古瓷开片
,有纹不裂,隐蕴在漆皮之间,同时闪出蓝色光彩。近现代仿品漆皮上没有蛇皮断纹,只有断裂纹。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三种方法鉴别旧墨。首先是看墨品。要观察制墨的时间、墨名、墨类、墨色、墨的形态、大
小、轻重等。墨的光泽泛紫色,则是优质墨。看墨的表面有否损伤、断裂。“冰纹”与“墨霜”均是墨品曾受潮
的现象。
其次是闻墨品。古墨含有多种中药材,自然有股馨香。古墨之香,淡雅沉朴,人久闻而不厌。后代所制墨品常有
一种怪味,因大多是用冰片掺之,味浓烈含凉,人闻后有刺鼻之感。
最后是比墨品。古墨老旧、厚重,图案字迹清晰、规矩。收藏古墨,还必须掌握明清各朝制墨大家墨号和墨派,
最好有墨谱对照,防止伪造者以新充老,移花接木。
拍卖
,
古董拍卖
,
古玩拍卖
,
拍卖公司
,
广州拍卖公司
,
瓷器拍卖
,
玉器拍卖
转载请注明
:
荣盛国际艺术:
http://www.rs-pm.com
删除该帖子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客户投诉
|
版权说明
|
系统设置
|
隐私权保护
|
城市导航
|
艺术网站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
鲁ICP备10209082号-3
-请选择页面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