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买画
卖画
找画家
看画展
找美术馆
我的画室
我的画室
•
修改个人资料
•
推荐画家
•
提交美术馆
•
发布新闻
•
我发布的信息
•
出售中的作品
首页
>
中国画家沙龙
>
美术批评
>
艺术资本主义的实验
上次登陆:无登陆信息 登陆IP:216.73.216.183
等级
游客
发贴
{USERPOSTS}
积分
{POINT}
今日
0
贴 | 昨日 1 帖
共
39804
篇帖子 | 其中
25956
篇主题 |
29906
位会员
美术批评
· 回复留言
= 注意事项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标 题:
内 容:
艺术展览的展销化
艺术双年展是整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焦点,由于威尼斯双年展的带动,使中国的双年展也成为一个学术象征,成为艺术圈地位、市场价格的一个评价指标。但近年来双年展逐渐敌不过商业体系的争夺,逐渐被边缘化,从原来万众瞩目变成只是没参加过的人才想过一下瘾的地方。二○○七年,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和巴塞尔博览会同月举办,可以发现,艺术家对巴塞尔博览会更热衷。
政府主办的双年展前几年还沉浸在夺回当代艺术主导权的满足中,但突然在与商业体系的对决中很快地失去影响力。但这一局不是输给前卫江湖圈,而是输给强大的艺术资本。这两年,艺术创作、展示和销售通过画廊、艺术博览会、拍卖,几乎被迅速演化成一体化的创作/展示/销售联合体,像一个由资本润滑的生产链。画廊的美术馆化、艺术博览会的双年展化、拍卖的直销化,这些年在欧美艺术节上还在争议但未敢大规模尝试,但在中国似乎迅速一步到位地完成了。像唐人、阿拉里奥画廊都实际上已经美术馆化,它们不仅是在做个展和销售作品,还有自己的基金会收藏,请最好的策展人组织群体主题展,甚至与国际知名美术馆和双年展联合策划主题展,把基金会、美术馆和画廊销售一体化了,变成一个学术/ 商业联合体。
艺术博览会这些年都开辟了学术特展,不要展位费,拨给全世界的非盈利空间作为展区。像北京的“艺术北京”和上海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也迅速仿效。博览会将展位包给画廊,或者开辟特区请策展人策划所谓的非盈利展,费用由赞助解决。艺术家就像参加学术展一样提交方案,甚至装置作品就在博览会现场完成,在展会期间如果被藏家看中也可以马上卖掉。这则是把博览会、美术馆和画廊销售一体化了。在中国市场的强大诱惑下,苏富比和嘉士德两大拍卖行史无前例地、大规模地直接找艺术家要画,这在欧美拍卖史上也是破了百年成规的,也算是中国式的艺术资本主义开始影响欧美艺术资本主义的代表例子。中国要走得更远,只要挣钱就行。
画廊在中国迅速崛起,它可能对明星艺术家无能为力,但对年轻艺术家或销售不好的艺术家越来越具有主宰权。明星艺术家实际上是一个自产自销或者前店后厂的模式,他的工作室就是画廊。画廊为了怕年轻艺术家成名后也变成工作室自销制,所以在当前拼命限制艺术家参加更多的展览,尽量延缓他的成名速度和单飞能力。画廊制的形成也加速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形成的艺术江湖模式的崩溃,艺术家不再可能形成像东村、圆明园、宋庄早期那样的兄弟会式的群落,而改为每个人都单线跟画廊发生关系。
除了双年展,现在几乎所有的展览都是在画廊的支持下产生的。北京每个周末都有至少五六十个当代艺术展,没有人能把这所有展览都看完。而且,随着艺术水准的平均化,展览也大同小异,北京各大艺术区的展览就是这么二百个左右艺术家在拆分组合,无非是将作品从这个画廊搬到那个画廊,与另外一拨人重新组合起来。很多展览实际上不是展览,而是以展览名义的促销会或者艺术派对,大家也很少真正看展品,而是前去吃东西、换名片、拍照留念或者物色可以偶遇的异性。十几年前的前卫艺术展上很少能看到几个女孩,现在则是美女成堆。随着艺术富翁群体的崛起、上流社会新贵的涌入、画廊机构的雨后春笋、资本的不断膨胀,艺术圈充满了来自各个领域的爱好艺术的年轻漂亮的女性,有学计算机的、学医的、学会计的、学文学的、学电影的、学新闻的、学音乐的,就像前些年的IT 和房地产行业。
画廊的增多导致好艺术家和好作品不够,所以各画廊展开了抢艺术家的风潮。一开始试图抢明星,明星抢没了就抢“七○后”,“七○后”抢完了就抢“八○后”,现在有些画商甚至跑到美院抢大四学生了。“八五新潮”的代表人物抢完了,大家就抢“八五新潮”的边缘群体,这也抢完了就抢星星画会,星星画会再抢完了就把只要当时参加过一个什么会的艺术家都找出来,收购他们的作品,找批评家来补写历史。
以前画廊遇上一个年轻艺术家还要考察几年再考虑签约,现在都赶快签掉,不然过几天就被别家签了。画廊之间的残酷竞争,真好比等不了树苗长成树,必须从抢树苗开始。树苗们被抢割后的结果,就是很多年轻艺术家美院一毕业即迅速变成百万富翁,随着不停创作订单作品,他那点青春才华和痛苦被消费掉之后,艺术越来越苍白。
删除该帖子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客户投诉
|
版权说明
|
系统设置
|
隐私权保护
|
城市导航
|
艺术网站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
鲁ICP备10209082号-3
-请选择页面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