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境由心造——赵庆生佛教水陆画艺术展 |
|
画展时间: |
2011.09.06~2011.09.12 |
美 术 馆: |
厦门美术馆 |
展品数量: |
136 件 |
主办单位: |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厦门市美术馆、和舜书画艺术中心 |
联系方式: |
请注册并登陆后查看! |
|
水陆画是佛教寺院举办水陆法会时供奉的宗教人物画,内容以佛、菩萨、罗汉、诸天为主,兼及道家人物及世间众生。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佛教规模最大的一项佛事活动,起源于古印度。中国的水陆道场创始于南朝,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忏》和唐代密教冥道无遮大斋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水陆法会举办的目的主要是体现佛教普济群灵、救度众生的精神。“水陆”之名,始见于宋遵式(964—1032 )的《施食正名》,谓系“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至明清时期,水陆法会已成为一种寺庙文化活动,广泛流行于社会。时至今日,全国各地的众多佛教寺院仍然有水陆法会举办。据悉,南普陀寺将于2011年11月10日—16日(农历十月十五日至廿一日)举行为期七天的水陆空法会。 赵庆生先生,对佛教水陆画很有研究,他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一直在山西省文物局技术中心工作,有机缘接触国家一级文物——山西省博物馆馆藏宝宁寺明代水陆画。此堂水陆画共136幅,是550年前明朝廷敕给宝宁寺为生民造福的圣物,名曰“定边水陆神帧”。赵庆生先生第一次接触这批国家一级文物时,就被其神秘的故事、富丽的色彩、流畅而富有变化的传统水陆画绘画技法所吸引,并激发了强烈的再创作欲望。然而,如此精致、繁丽、细腻、线条多样的一堂水陆画,出自多位宫廷画家之手,对临摹者的技艺水平要求非常之高。临摹者要想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逼真地将其再现,不仅要具备极强的造型能力、勾线能力、赋彩能力以达到形似,还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具备对原作的历史背景、艺术语言有整体的把握能力,才有可能使临本同时达到神似。赵庆生先生不仅是一位文物修复专家、国画家,具有传统工笔重彩的深厚绘画功力,还能甘于寂寞,做到境随心转、境由心造,所以,他坚持临摹不辍达二十三个春秋,奇迹般地使这堂多达136幅的宝宁寺明代水陆画逼真再现。 据专家介绍,宝宁寺这堂水陆画规模之宏大、全堂之完整、人物之繁多、内涵之丰富、技艺之精湛,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杰出的、罕见的。赵庆生先生为世界艺术宝库中这枝奇葩的再次焕发异彩而坚持守护,不仅感动了国内知名的佛学专家、宗教界知名人士、中央美院和鲁迅美院的教授,也感动了致力于传统书画艺术创作与推广的和舜书画艺术中心。基于此,2011年9月6—12日,和舜书画艺术中心联合厦门市美术馆、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将在厦门市美术馆一楼珍品A厅举办“境由心造——赵庆生佛教水陆画艺术展”。或许,这些佛教水陆画艺术精品也能感动您,也能带给您美好的文化和艺术享受!或许,从这些神秘的佛教水陆画中,您能发现明代尚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一些事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