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  首页 > 画展信息 > 决澜长歌——庞薰琹艺术回顾展

    • 决澜长歌——庞薰琹艺术回顾展
    画展时间: 2011.06.28~2011.08.07
    美  术  馆: 常熟美术馆 
    展品数量: 200 件
    主办单位: 常熟美术馆(庞薰琹美术馆)
    联系方式: 请注册并登陆后查看!
    参展画家:
    庞薰琹
      随着对庞薰琹研究的日益深入,20世纪艺术史也渐渐清晰起来,尤其是中国油画民族化问题、传统艺术的发掘与应用问题、工艺美术问题以及工艺美术教育问题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比较深刻地阐释,这无疑对繁荣当代艺术具有积极意义。对庞薰琹美术馆来说,全面回顾与反思建馆20年来的庞薰琹研究,做一次阶段性的回顾与总结,同样显得尤为必要。
      本次展览把馆藏庞薰琹一生的艺术作品,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归纳分析,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1925-1930年。
      1925年,年轻的庞薰琹刚到当时的世界艺术中心——巴黎,恰逢十二年一届的巴黎万国博览会,参观后他感到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风格正在影响着时代风格的变化,由此改变了他纯绘画艺术的观念。1928年,到德国考察了包豪斯,接受了融建筑、雕塑、绘画为一体的包豪斯思想。这对他日后创作中的装饰风格和工艺美术设计,起了决定性的影响。1930年回国后,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工艺美术社团“工商美术社”,同时,在上海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工商美术设计展览。
      因巴黎高等装饰美术学院不收中国学生,庞薰琹无缘接受正规学习,但是这使得他在巴黎的游学更具有实质性的效果:西方各种流派的艺术兼收并蓄,取其精华,造就了他“中国前卫艺术之父”的地位。
    ■第二部分,1931-1936年。
      回到上海后,庞薰琹想探寻一条自己的路,他将上海视做巴黎,以自我表现的强烈欲望,通过组织画会和举办展览会创作了一批颇具西方现代风格的、强烈个性表现手法的绘画。如果说《西班牙舞》、《藤椅》、《裸女》等作品还存留着西方现代流派的余韵,《在画室中》、《丘堤像》等作品以现代美术形式构成融入东方情韵的装饰绘画语言,那么,《地之子》、《无题》、《人生哑谜》、《如此上海》、《如此巴黎》等则借鉴了西方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把他亲身感受到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思绪,通过超时空的现代形式构成均收进了他的画面。
      决澜社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第一个有纲领、有宣言、有组织、有连续艺术活动的前卫艺术团体,而庞薰琹则是决澜社的主导者,因此决澜社与庞薰琹在中国现代艺术史册上占据了光辉的一页。但是对于今天的决澜社与庞薰琹研究者而言,最重要的决不仅仅是那段色彩斑斓的历史,而是那震动中国艺坛的决澜精神,这是庞薰琹留给后人的最珍贵的遗产。
    ■第三部分,1937-1949年。
      抗日战争期间,庞薰琹辗转于北京、湖南、云南、四川等地,先后任教于北平国立艺专、四川省立艺专等。1939年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研究员之后,他接触到我国传统装饰艺术,收集彩陶、画像石以及青铜器纹样数百种,并设计了陶瓷、漆器以及染织用品等数十种图案。他的这种实践和思想一直贯穿在他后来的教学中。对中国传统图案的发掘与研究是庞薰琹卓越的艺术贡献之一。他站在时代的高度上、以世界的眼光对传统图案进行了发掘与研究,从纹样入手探究其蕴涵的民族精神,进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深处,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艺术精神。在国家动荡、民族危亡的关头,庞薰琹艺术方向的抉择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超前性与前瞻性,显示了其作为艺术大家的过人之处,这在当时尤为突出。
      在这一时期,他还深入贵州苗家山寨,考察民间艺术,收集了大量的民间艺术资料,并创作了系列工笔人物画《贵州山民图》。庞薰琹线描艺术引人注目,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仕女图》系列既反映了对传统线描的理解,又明显融合了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造型观念,既强调比例结构的真实,同时又不失传统线描的节奏变化和装饰性特征,显示出了他对传统民族艺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从此,他的艺术有两个重要的转变:一是把部分精力转移到工艺美术;二是他的画风趋于民族化。作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先驱,庞薰琹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其民族民间美术思想在当时也颇具前瞻性和科学性,也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主要有民族民间传统美术装饰纹样的研究、民族民间美术开发与保护的思想等,大多内容至今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第四部分,1950-1956年。
      工艺美术设计与工艺美术教育体系的创建也是庞薰琹艺术人生的最精彩之处,不仅表现在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艺术设计院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表现在他为中国工艺美术事业培养了大批的建设人才。在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进程中,庞薰琹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设想,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工艺美术的性质、范畴、指导思想、学科建设、教学方法、学术研究等几个方面。对他的艺术设计教育思想重新审视,可以促进对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思考,获得前进的智慧和动力,对提高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他对中国艺术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是无可比拟的,其影响以深远来形容实不为过。
      法国等欧洲国家工业化的都市文明给来自遥远国度的庞薰琹以巨大的震撼,他憧憬着自己的国家也会激荡着工业文明的风潮。他是个为生活而艺术的艺术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家。因此他是一个实践主义者,在实践中探索、完善,反对空谈理论,但又在实践中重视理论。他的理想和行为为现代中国艺术和艺术教育奠定了根基与趋向,这是符合中国艺术发展走向的,起到了引领中国艺术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作用。
    ■第五部分,1957-1976年。
      1957年,庞薰琹不幸被错误地划成“右派”。身处逆境的他,把精力转移到中国历代装饰画的研究和教学中。他数易其稿,历时20年,写成了《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同时,在室内创作油画花卉,百合花、美人蕉、鸡冠花、白菊花、牵牛花等,他把悲哀留在心底,把美好留给人间,把自己无私、乐观的人格情操倾注于他的花的系列作品中,每一幅《花》无不流露出清新、平和的意蕴,表达了画家淡泊明志的情趣。
      绘画本来就是庞薰琹的生命之源。这时他又拿起尘封已久的画笔,不仅神奇地使他摆脱了疾病和苦恼,而且又重新生活在自己构筑起来的诗意中。因此,这一时期的绘画潇洒自如、无拘无束,富有装饰性和音乐感。他在不足十平方米的斗室中,在与外界隔绝的孤独心境下,把美和探索精神留在了人间。
    ■第六部分,1977-1985年。
      在此前后的几年中,庞薰琹因为政治上的“平反”和名誉的恢复,使他重新焕发了艺术的青春和创作的热情:山东之行、西北之行、江浙之行、四川之行。除了考察、讲学和指导各地的工艺美术事业发展之外,他还不顾年老体弱,勤奋创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遗产,这段行程又是一条庞薰琹艺术的光华之路。
      在这一时期的一系列花卉和风景中,虽然已不见他青年时期作品中的大刀阔斧的用笔和具有深刻内涵和冲击力的作风,但仍然能够不知疲倦地运用现代形式规律,力求在平凡的画面上求得审美观念的突破,色彩和肌理的处理非常精美,集装饰性和绘画性为一体,有许多作品的色彩、构图、肌理、形式处理,堪称经典。庞薰琹晚年时期的水墨作品更加彰显了他对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的熟稔,是他在探索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和西方绘画民族化而不懈努力的成果,也是他“探索,探索,再探索”的艺术人生的最好注脚,在我们民族的美术史上树起一个巨大的艺术里程碑。
    ■结语
      决澜精神贯穿了庞薰琹坎坷的一生,然而正是这种精神使他更具人格魅力,其作品也更具艺术感染力。值此庞薰琹美术馆建馆20周年之际,为了全面回顾与展示庞薰琹对中国艺术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及卓越的艺术成就,我馆把多年来的庞薰琹研究成果以回顾展的形式重新加以梳理和总结,希望能把庞薰琹的决澜精神发扬光大、激励后人。
      
      (本次展览展期为2011年6月28日至8月7日,展览地点在常熟美术馆1-7号展厅,共展出庞薰琹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200件及重要史料。)

    展览场地:常熟美术馆1-7号展厅
       发布人:flytiger CLICK:14037 

    (0人参与)



    更多... = 同城画展信息 =

    = 相关画家画展信息 =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