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談人:廖明明、馮兮、梁爽、段少鋒
主辦:元典美術館、元典藝術公益基金會
第一場 料理:2020年8月11日 下午兩點半至五點
第二场 晚宴:暂时取消
地點:元典美術館,北京市朝陽區利澤西園112號
通過「喫」來進行味蕾之間的交流,第四期也是「Tangpu」原有的項目之一「食」的環節,這一次我邀請我的好友馮兮來做這一期的「主廚」,作為這次展覽的策展人谷燕女士,同時也是一位資深的美食家,來聽聽她品嘗之後來說說這一餐的「味道」;我將休息片刻作為一位食客與梁爽、少鋒、一起聊聊「喫」的話題......從「茶」、「書冊」、「書法」的前幾期,展覽進行到了「食」的這個環節,敬請期待元典美術館Tangpu計劃與策展人馮兮跨界進行這一餐的製作。
—— 廖明明
馮兮食單
馮氏東坡肉
五穀豐登鴨
老北京燒羊肉
燒羊肉面
亲爱的朋友们:
因今日本市有大到暴雨,据北京市防汛办提示、建议市民减少出行,考虑参与者出行安全,原定于今日(12日)晚间六点半举办的Tangpu计划 | 对谈系列·第四期:「喫」活动中的晚宴直播暂时推迟、时间待定,由此给朋友们带来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感谢大家对元典美术馆的关注与支持!
元典美术馆
2020年8月12日
直播預約(掃描以下二維碼進入直播間觀看)
美術館“在藝”小程序
第一場 料理
廖明明
出生於安徽
畢業于山東大學,現工作於北京。
重要個展
2018 “寫字儿兒”書法展,北京
2017 “淨土” ,亦安畫廊,北京
“集語指繭” ,朵雲軒,上海
2016 “對畫” ,悅美術館,北京
“三個廖明明”,798,北京
---“像孩子一樣畫畫”
---“與誰”
---“短日記”
2015 “謀面”,西安美術館,西安
2010 “廖明明繪畫展”,榮寶齋
重要群展
2019 “當代水墨名家研究展”,威海海市美術館,山東
“虛空粉碎” ,威海市美術館,山東 / 亦安畫廊,北京
2018 “知黑守白”,亦安畫廊,上海
中國佛教繪畫,河北北美術館,石家莊
“花開富貴”,亦安畫廊,北京
2017 “繪畫記”,年代美術館,溫州
2016 中法水墨畫展,法國 / 徐州
觀堂水墨畫展,北京
“以紙為本”作品展,梵華藝術中心,上海
“沁心會記”四⼈作品展,上海
2015 “中國佛教畫展” ,天臺山
“開館水墨名家展”,鳳凰美術館
“牧雲志”四人作品展,中晨美術館
2014 “80 水墨展”,北京
“古早續夢“當代藝術展,青島
“牧雲志”四人繪畫展,山東
“三人水墨展”,北京
2009 “壹意”當代藝術展,南京
2006 “中韓藝術交流展”,首爾,韓國
馮兮
作為徘徊於系統邊緣的業餘策劃人,馮兮有著區別于主流策展思想與方法的意識和實踐。他善於將空間的物理屬性進行重新地解構,試圖轉換出空間與作品間新的展覽語言,將其融入展覽語境中與現實關係進行重新塑造,並努力掌握對展覽間上下文關係的理解與輸出,使展覽獨立於審美性的展陳邏輯,拓寬理解展覽語言與呈現方式的通道。同時,作為獨立藝術空間實踐者,曾分別擔任外交公寓12號空間藝術總監、掩體空間主持人、車庫實驗空間展覽總監。現擔任單行道畫廊藝術總監、晨畫廊藝術總監、槐谷林當代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另外,于2017年加入策劃實踐小組孑孓社,以介於策展人與藝術家之間的身份,成為三名小組成員之一。
策展的主要展覽從2015年開始,共計66場。其中包括:新月-趙文量、楊雨澍回顧展、元·孟祿丁個展、潛-李怒個展、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李怒個展、複行數十步-鄭路個展等藝術家的個展。指揮第-隆裡新媒體藝術季特別單元專案、南京彩虹計畫啟動展、《選擇自我合訂本》上下輯、低視像-徒勞的光明、鴻乙滿紙、展覽有風險、第一屆工大影像藝術節、怡達新歌聲(孑孓社)、去寫生2(孑孓社)、俠客行(孑孓社)等群展。
段少鋒
201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管理系
現工作生活於北京
曾擔任2014年AAC藝術中國評委,獲2020年度SAP藝術推動人物獎,擔任2020年青年藝術100特邀評委。迄今為止策劃以及參與的展覽有:“發現:新青年影像展”(中央美術學院、今日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星空間,2012),“沒有天空的城市:青年當代藝術展”(元典美術館,2013),“後沙峪時代看不見的影像” (炎黃藝術館,2014),“出櫃:一次驅魔儀式”(東京畫廊,2014),“觀世界·世界觀:漳州國際當代藝術展”(漳州博物館,2017),“徐冰和他的學生們:雁渡寒潭不留影”(蘇州,誠品生活,2017),2018 藝術北京公共藝術單元“行走在自然中的藝術”(北京,北京農展館,2018),“沒展 2018”(上海,喜馬拉雅美術館),“蘭之猗猗:陳琦和他的學生們”(北京,無憂藝術中心),“魔都蟻行志”(上海,寶龍美術館),“開合未來:"Undefined Future”,(武漢,合美術館,2019)等展覽。
梁爽
獨立批評、策展人
先後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史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2008-2009年就職於今日美術館雜誌《東方藝術·大家》,發表多篇藝術評論及訪談。後參與國際策展人凱倫·史密斯出版計劃,整理90年代當代藝術文獻。在2015-2016年擔當中間美術館學術部主管及策展人期間,策劃國內和國際藝術家展覽;舉辦近二十場學術研討會及藝術類活動,與同仁取得有效的思想交流;積極拓展當代藝術機構在中國的發展道路。搦管不輟的同時,也在嘗試藝術史紀錄片作為載體的人文學科的視覺書寫方式。近期也投身於提供藝術機構和產業藝術轉型的諮詢與運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