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车 |  充值 |  帮助 |
  •  首页 > 画展信息 > 寄情造境——何怀硕作品展

    • 寄情造境——何怀硕作品展
    画展时间: 2019.11.22~2019.12.02
    美  术  馆: 北京画院美术馆 
    展品数量: 60 件
    主办单位: 北京画院
    承办单位: 北京画院美术馆
    协办单位: 羲之堂
    联系方式: 请注册并登陆后查看!
    参展画家:
    何怀硕
      由北京画院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羲之堂协办的“寄情造境——何怀硕作品展”将于2019年11月22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汇集了何怀硕先生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创作的书画作品60余件,展览以 “平生寄怀”、“心象风景”、“平淡真味”三个板块系统地回顾了何怀硕先生的艺术创作轨迹。在展览中,我们可以通过何怀硕的水墨画作品、书法作品、理论著述以及傅申、邵大箴、薛永年、郎绍君等著名美术理论家的精彩评述,来更直观、更立体地了解何怀硕先生的艺术与人生。
      何怀硕作为文学家、理论批评家在台湾地区可谓声名赫奕,但更为难得是,他在艺术创作方面亦成就卓然。此次展览为何怀硕先生在祖国大陆举办的首次个展,将为我们呈现一场极具特色与品鉴价值的艺术“盛事”。
      少年漂泊者,苦涩青春
      1941年11月,何怀硕生于广东潮安一个基督教家庭。童年时代,圣经文学、音乐与艺术的熏染促使他早年便走上了文学艺术的道路。初中毕业后,他离开家乡到武汉艺术师院(有附中部与大学部;现为湖北美术学院)学习,系统地接受了正规的西画和中画训练,自己苦读中外文学及哲学等经典。他自少独具眼光,特别尊崇近现代任、吴、齐、黄、徐、林、傅、李等八大画家。上世纪末,他以半生的研究写成《大师的心灵》一书(增订版在广东人民出版社,二○一六年)。
     
      《如诗的月夜》何怀硕
      66cm×102cm 纸本设色 2010 年
      1963年,何怀硕插班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开启了背井离乡的人生漂泊之旅。毕业展时因才华出众,获得国画组第一名教育部长奖,少年成名,颇受社会重视。他在学业上深耕苦读,成绩卓著,但生活上的清苦孤独与艺术见解的迥异同侪,从他的画作与大量的文字著述中可见其别有怀抱。情感上的孤寂流露于画面,在绘画作品中注入了乡愁主题。此次展览中有多幅表现思乡主题的画作,如作品《古月》,画面中题写了余光中的乡愁诗句。何怀硕的乡愁,除了故乡,更有家国、历史与文化的乡愁。令人回味无穷。还有作于2019年的《泛宅》,表现了画家闭目即可浮现的少年大江的回忆,感人至深的故土眷恋。
      《古月》何怀硕
      67cm×81cm 纸本设色 1979 年
      《望月怀远》何怀硕
      111cm×32cm 纸本设色 1987 年
      《泛宅- 吾土吾民之十七》何怀硕
      66cm×104cm 纸本设色 2018 年
      孤独探索者,寄情造境
      七十年代初,何怀硕应邀前往美国各大学巡回展览,并定居纽约。1979年,何怀硕回到台湾,不久参与新创立艺术学院建校的筹备工作,直到学院成立(后改名台北艺术大学)。然后又回到母校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他一生的工作,不论是画、写或教学,都力图在古与今、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时空交汇中寻求中国的艺术发展应然之路。何怀硕在持续不断的研究探索中,吸纳中国传统精华,而非传统的制式陈规;采撷西方优长,而非流行时潮。目的在寻求民族文化的复兴,与中国艺术独特的现代化之路。
       《雨巷》何怀硕
       66cm×66cm 纸本设色 1984 年
     
       《李后主词意》何怀硕
       104cm×53cm 纸本设色 2006 年
       与很多艺术家不同的是,何怀硕画的不是笔墨,是自己的思想与情性,更是一首首绵延悱恻的抒情诗。他曾自言:“我的绘画是一连串个人内心幻景的视觉构筑”。在此次展览中,作品《风月寓言》《欲河》,水流般美丽的写实女体与中国式的明月、山峦意象融合,以跨文化的形式谱写了一首对山川大河、万物生命的赞美诗。《雨巷》《望月怀远》《如诗的月夜》《李后主词意》等,他以新的笔墨,重振中国诗词意境的神韵。
      踽踽独行者,针砭时弊
      何怀硕的艺术创作来自历史传统的承续,来自对于广大的宇宙、自然、人生与社会现实的体悟。他不仅是优秀的艺术家,也是心怀天下,针砭时弊的知识分子。自小受到五四运动精神的深刻影响,继承了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近年来,何怀硕出版了诸多文学、艺术与批评著作,其中《批判西潮五十年》《什么是幸福》《矫情的武陵人》《珍贵与卑贱》等,内容包含艺术思辨、散文随笔、社会批评等文集。他始终对整个中国文化、社会抱持深刻关怀、观察与省思,表现为画作与文章。
     
      《不尽长河》何怀硕
      136cm×406cm 纸本设色 1984 年
      《枯树赋》何怀硕
      94cm×178cm 纸本设色 2005 年
      《失去的故乡》何怀硕
      66cm×102cm 纸本设色 2011 年
      广博宏阔的视野、明敏睿智的知识分子情怀,以及对人世、人生赞叹、悲悯之心使得何怀硕笔下的绘画作品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感与苍凉的悲剧意识。展览中《失去的故乡》,表达的不仅是对故乡的怀恋,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担当。而《不屈大河》《枯树赋》等作品,画面气度非凡,颇有历史深度,皆为当代中国水墨画中罕有的佳构。
      展览将持续至12月2日。
     
      《隶书不如可以联》何怀硕
      34cm×137cm×2 纸本水墨2019年
     
    《行书曹孟德诗》何怀硕 
    97cm×45cm 纸本水墨 2016 年
      何怀硕,1941年生于广东,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纽约圣若望大学艺术硕士。著名中国水墨画家、书法家和理论家。一生从事艺术教育,书画创作,以及艺术理论、文化评论与文学写作。曾任台湾师范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及清华大学(新竹)、中国文化大学等高校教授。多次于台北、香港及欧美地区举办个人展览;多次应邀参加联合展览。作品广为中外著名美术馆、博物馆所收藏。历年人文艺术论著与文学艺术评论集及散文集在两岸出版甚多。
       发布人:flytiger CLICK:42802 

    (0人参与)



    更多... = 同城画展信息 =

    = 相关画家画展信息 =


    扫一扫 加关注
    享手机艺术数据库
    Copyright © 2008-2025  中国画家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画家网 测试版(BETA 5.9), 欢迎通过邮件或论坛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站QQ群:32539669(画家群一) 112089445(画家群二) 63188168(中国美术馆联盟群)
    联系站长: flytiger   ICP备案号:鲁ICP备1020908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