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
如同一道明媚的春光穿透尘烟滚滚的历史,耳熟能详的《喀秋莎》旋律一旦奏响,即掀起我们心中百感交集的暖潮。
2019年早春,我们迎来了列宾美院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五位连任院长的作品联展,他们分别是:
奥列什尼科夫
(1953-1977年在任)
乌加洛夫
(1977-1983年在任)
法明
(1983-1990年在任)
叶律梅耶夫
(1990-2001年在任)
恰尔金
(2001-2010年在任)
这个展览得益于全山石先生之引荐,上海苏俄造型艺术馆范建祥、曾建华夫妇以及陈俭明先生的热情相助,以及联发集团的鼎力协办。
我听过全山石先生描述俄罗斯的风景,他以画家细腻又敏锐的目光捕捉到气候、经纬度等地域差异性所造就的,诸如天空、山川、乃至植物树叶等我们熟知的客观事物之间的色彩关系跟国内所看到的不同。从入眼到入心,生活在当地的人们在许多方面大概跟我们有着迥然有别的感受,何况我们经历过斑斓各异的岁月。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在苦难里从未忘却甜蜜的滋味,在废墟中敢于重建高洁之美。
俄罗斯人被誉为“战斗民族”,他们有深厚的诗性和抒情的一面,却也能为捍卫心中最珍爱的事物而义无反顾投入血与火的洗礼。我们常将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以及大敌当前时拿起文艺作为武器的艺术家们褒奖为“文艺战士”。殊不知,这五位院长当中的四位,在家园遭受侵犯的时候,在国家迫切需要的时候,是真正拿起枪炮作战的,甚至参加过二战期间载入史册的著名战役,如乌加洛夫以炮兵的身份出现在列宁格勒、沃尔霍夫、卡累里和远东战场;如法明服役于第一航空兵地勤部队,参加过列宁格勒保卫战、第三白俄罗斯战区的战斗和解放柯尼斯堡(加里宁格勒)战役等。
这也让我回想起童年时期,邻居家的一位伯伯是曾经受过苏联专家指导的核动力研究人员,是他告诉我:喀秋莎不仅是歌曲里传唱的寄托温柔情怀的美丽姑娘,还是二战时期苏联自主研发并且为保家卫国做出巨大贡献的火箭炮的名称。于是,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嘹亮的歌声里多了一层钢铁意志:那是传播真善美,捍卫真善美的宣言。这也是中俄几代艺术家共同的梦想与理念。
再回到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一段全面学习苏联的历程就此展开,各领域皆选拔精英派往苏联,其中就包括罗工柳、全山石、李天祥、林岗、苏高礼、肖锋……等派遣到列宾美院学习的33位美术留学生。最初几批公派留学生前往列宾美院求学之时,我们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之一奥列什尼科夫正担任院长,而后续的院长们亦皆满怀热忱地参与过对中国留学生的教学。正如开遍天涯的皎洁梨花,彼时这些青春少年正是抱着对美的追求,踏上俄罗斯大地,再把求学收获和提炼的经验带回来,如种子一般播撒在祖国各地。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当时的列宾美院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美,是没有国界的,如烂漫春花凭借旺盛的生命力在各地生根发芽。
中华儿女美术馆策展人
吴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