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画先行——庞薰琹图案艺术精品展 |
|
画展时间: |
2013.09.18~2014.08.31 |
美 术 馆: |
常熟美术馆 |
展品数量: |
60 件 |
主办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
承办单位: |
文化部艺术司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 |
协办单位: |
庞薰琹美术馆 |
联系方式: |
请注册并登陆后查看! |
参展画家: |
|
|
前 言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庞薰琹是一位拥有卓越艺术成就与非凡远见的杰出艺术家。无论是他组织领导代表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决澜社”,还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现代设计与教育事业,都显示出庞薰琹艺术思想的前瞻性。这种前瞻性的体现既来源于他早年留学欧洲,亲身经历了西方工业文明洗礼下传统美学观的转变和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时代变革,也与他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入考察有着紧密的关系。 一九三九年,战乱中的庞薰琹开始研究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绘著了《中国图案集》四册,一百页。包括从商周时期至唐代年间的各类装饰纹样。其中既有商周青铜器、玉器纹样;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纹样;魏晋南北朝忍冬、陶马纹样,以及隋唐陶马纹样、织锦纹样等。庞薰琹尝试用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整合古老的中国传统纹样,使其焕发了新的审美意味。 《中国图案集》以及庞薰琹的图案艺术是其宏大现代设计思想的组成部分,明确地表明了庞薰琹对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现代设计之路的清醒认识。这种认识使庞薰琹意识到,中国现代设计的建立与发展必须从悠久的中华文明中汲取养分,研究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他的艺术理念,走在了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前面。 时值今日,庞薰琹的艺术及其思想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他为中国现代设计开创的局面和累积的经验总结,依旧是我们今后探索与实践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庞薰琹的名字也将永远与中国的现代设计紧紧联系在一起。 庞薰琹(1906—1985) 笔名鼓轩,江苏常熟人。中国著名画家、工艺美术家、工艺美术教育家。 1925年赴法国,入巴黎叙利恩绘画研究所学画,1927年在巴黎格朗歇米欧尔研究所深造。1930年回国,成为当时有进步倾向的新兴美术启蒙运动组织者之一。1931年在上海昌明美术学校、上海美专任教。1932年,与倪贻德等人创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自觉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派美术成果的、有宣言的、有纲领的学术性社团——“决澜社”,蜚声艺林。在上海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以后又举行广告画展览。1938年开始搜集中国古代装饰纹样和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翌年深入贵州民族地区作实地考察研究工作。1940年任四川省立艺专教授兼实用美术系主任。1947年在广东省立艺专任教授兼绘画系主任,兼中山大学教授。1953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并负责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同年底任“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展览会”具体负责人(郑振铎为主任委员)。遵照周恩来总理意见,1954年又筹备四个工艺美术展览会分赴苏联、东德、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和保加利亚展出。并任工艺美术代表团团长赴苏联访问。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成立,任教授、第一副院长。之后的22年,庞薰琹被错划成“右派”。 庞薰琹立足于本民族传统,不断吸收、融化和创新,擅长油画、水彩画及白描,尤精图案、装饰艺术设计,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先驱者、现代工艺美术事业的拓荒者。著有《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工艺美术设计》、《图案问题的研究》和《庞薰琹画辑》等。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结 语 青云街是昆明的一条普通的路,1939年春庞薰琹与家人搬此居住。影响深远的《中国图案集》就是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之下诞生了。 这是一次全新的创作:从商周到隋唐时期的艺术品,在庞薰琹的妙笔之下,数千年来从未之见。面对这些无比精彩的民族艺术,受西方文化及西方艺术影响极深的庞薰琹,以一种近乎直觉的创作,大胆的把纹样从器物中剥离出来,作为创作的对象,给传统纹样赋予了完全独立的审美价值。此外,西方艺术的表现方法与技巧、色彩与构成、极具现代意味的形式感,更加给这些传统纹样以层次丰富、表现手法多样、视觉感受新鲜的特点,庞薰琹一直所追求的绘画平面化和装饰性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国图案集》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特色鲜明的民族艺术形式、无比强烈的视觉感受,在当时就给予了观者深深的震撼与思考。在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之下,古代艺术的雄健自强、大气磅礴的积极进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艺术的脊梁。《中国图案集》使中国的古代艺术以一种近乎传奇的方式获得了重生。 深沉而博大、优美而崇高的中国古代艺术,在这个民族危亡的时代更加赋予了一种数千年积淀的力量与魅力,给了他强烈的心灵冲击。多年来苦苦思索悬而未决的绘画问题,在面对古代艺术催化剂般的作用下,迅速分解,又迅速化合,一扇通向艺术未来的光明之门在庞薰琹面前豁然打开了:毋庸置疑,这次在青云街与中国古代艺术的偶然邂逅,是庞薰琹艺术趣味发生重大转折的契机,在某种意义上,这次转折对未来中国艺术发展趋向的影响之大也是庞薰琹始料未及的。 经过文化界和教育界诸多名人学者的推崇,庞薰琹的艺术声誉无疑超越了决澜社的影响范围,这时,他不再是一个游法归来、激情四射的青年画家,也不再是一个仅仅局限于上海画坛的区域性画家,而是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在一个更高的话语平台上、在一个众多文化精英聚集之地,充分展现了自己创作才华的艺术家和艺术思想家。山河破碎时的偏安一隅,聚集着巨大的能量,似乎预示着庞薰琹未来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事业的巨大发展空间。 青云街的“契机”是庞薰琹艺术趣味的重要转折点,完成了从一个海归的洋画家到一个工艺美术学校的积极创建者的转变。而且,庞薰琹在青云街创作的《中国图案集》以及其后创作的《工艺美术集》使他在昆明的文化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预示着他未来更为重要的艺术史地位。 历史已经证明:它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孙 彦 展览场地:常熟美术馆6-7号展厅
|
|
|
= 相关画家画展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