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美展暨中国美术奖·创作奖、获奖提名作品展“中国梦”当代中国美术建设学术论坛研讨会综述https://www.huajia.cc 2015.01.12 14:24 来源:中国美术家协会 发表评论(0)
三 林木认为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举办得十分成功,它是过去五年中国美术发展的检阅,也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的一个展现。针对全国美展的批评与反面声音,在他看来这都是全国高度重视全国美展的表现,掌声永远伴随着批评,只有获得批评才能成长地更好更快。听到批评的较多的是全国美展中国画展中工笔画越来越多,而写意性缺失。对于这一点,林木认为,换个角度来看,写意画其实一直都处在变化发展中。中国写意画由于本身的局限,已经结合实际开始改变古典的形态,而朝一种较为严谨化的方向发展。从这届展览中可以看出中国工笔画已经在朝意向方面发展,中国艺术精神的实质是意象性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画正呈现出一种非常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值得欣慰与期待。从本次展览中还看到随着中国人自尊心的增强,创作自主性也不断增强,依附于西方的观念与形式的作品几乎没有出现在此次展览中,这也表现出中国艺术创作一种独立发展的趋势。对于艺术创作的“高原与高峰”问题,林木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高峰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高峰就是由高原发展而来的,本次展览中出现的不少闪光的艺术家,在日后也极可能创造出可以成为高峰的作品。 李一主要从理论建设的角度谈当代中国美术建设。李一充满自豪地说到,每届全国美展的举办不仅能牢牢牵动所有艺术家的心,更能在全国大范围内引起群众的广泛关注与议论。虽然议论有好有坏,但也正是因为重视才能引起各方批评与讨论,同时反馈出的一些问题亦能由压力变动力,促进美协把全国美展越办越好。他说,举办全国美展是促进当代中国美术建设的一部分,中国美术家协会为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成功举办付出了很多心血,使得这届美展较之以往几届有突出的改善,尤其在理论方面还专门开设论坛公开征文,让更多的青年理论家也参与到为全国美展建言献策的工作中来,这是本届全国美展的一大特色。同时,他也提出与创作奖的160件获奖作品相比,理论奖的17个名额显得太少,才占总数的十分之一。他希望下一届全国美展可以增加理论奖的评奖名额,因为美术理论为创作实践指明方向,在当代中国美术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丁宁比较其他国家的全国美展,认为中国的全国美展水平并不亚于国外。中国是一个美术大国,但还需要不断地发展前进才能成为美术强国。他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谈梦的本质含义,梦并不是对现实直接的反映、梦是浓缩的、无意识的、梦不是抽象的,这些特点与艺术非常接近,所以可以结合梦谈具体的艺术创作方法论。今天,塑造一个具有中国形象的“中国梦”已经成为艺术界的一大精神诉求,所以中国艺术家应当站在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中国艺术。世界文化有大众性和娱乐性两个基本特点,中国的美术要走向世界必须首先符合这两个世界文化特性,必须从世界文化中汲取更多更大的能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对于参加全国美展获奖的作品来说,这只是一个短时间内的判断,好的作品应当经得起时间长河的洗涤,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留下一些不可改变和替代的精神文化,才能为“中国梦”艺术创造出新的高度。 彭伟的发言主要围绕他此次参与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黑白木刻版画创作《而立之年》。他说,工业现代化带来生活品质的改善、人体素质的提高和现实激烈而残酷的社会竞争,对对这一时代气息感受与表现最强烈的是青年一代,他们痛苦并快乐着,既困惑又自信、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而青年意味着希望与未来,因此作品的主题定为表现一个承前启后的80后形象,也是自我和同龄人的写照。这个人物身上所有的细枝末节无不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独特形象。创作过程中,他选择西方木口木刻版画语言作为表现方式,在仅有的空间里尝试一种新的具有古典木口木刻品质与当代审美取向的黑白木刻语言,使之本土化,成为中国当代版画语言的又一种表达方式。同时,他也表示创作这幅作品离不开重庆黑白木刻创作传统的感染、主流美术正能量的感召、百年老校西南大学深厚历史积淀与人文底蕴的滋润、导师戴政生先生活跃的学术思想与人格魅力的影响、保加利亚著名版画艺术家彼得·拉沙洛夫(Peter Lazarov)先生精湛的木口木刻技术的领悟。创作黑白木刻版画《而立之年》,使他感受到80后青年实现中国梦的责任与担当。他说,我们会满怀信心,迎接挑战、走向成熟、百炼成钢。 四 张鹏认为应当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纳入到当代文化发展史中来梳理,它需要一个长时段的研究和深度的反思。他说,要对本届美展分为几个具体的方向来进行团队式的研究,对逐渐丰富和多元的艺术手法、题材、材料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未来中国美术发展的话语权。他还特别提到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应当把这种艺术表现放在纵向的历史时间和横向的空间这样一个坐标系里来探讨它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对于这类题材的深入表现,包括题材选择的广度和深度、对传统的借鉴、民俗风情的深入挖掘等方面都还有更多的探讨空间,这些探讨都对提升中国美术创作水平和发扬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孔繁明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为例,谈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理念多元更新后的价值追求。他说,在当代油画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在以现实主义为主流的整体框架下,为在图像时代体现自身价值,创作理念不断更新,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通过观看和分析本届美展油画展区的作品,他认为当今中国油画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1、现实关注呈现出多元化倾向2、从他者关注向自身写照迁移3、人文关怀突出弘扬文化价值4、小视角之于大时代的巧妙立意5、油画本体美的呈现。此外,他也提出,当代中国油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作观念的保守停滞以及作品因为缺少创新表现出的同质化,因此,中国油画要实现其价值,需要画家们的不断努力,关注时代的发展,善于在多变的社会生活中发现有意义的题材,触发创作的灵感,用富有创意的作品来体现画家的精神追求,才能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凸显油画的社会价值与艺术魅力。 郑工从当代艺术批评角度谈本届全国美展的创作面貌和当下中国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他说到,20世纪以来整个中国美术都处在转型期,在新时期以来这种转型最明显的表现是向艺术本体语言的一种转化,这种语言的本体性转换在历届美展中表现越来越突出,甚至成为一种思潮。例如,每一届美展的获奖作品反映出的不仅是当下中国美术创作的整体水平,其中也是评委投票的标准的呈现,所以艺术创作与批评应当综合在一起来看。对于今后中国美术道路的发展,郑工认为应当走出原先被质疑批判的方法论之中,建立一套新的体系。比如说,当下美展中从大的画种来看,叙事型表现方式占主导地位,这种叙事性容易吸纳很多细节,再融合当代流行的一些现象,从中就会解构很多关于表现崇高感、英雄主义这方面的情节。同时,当技术性的现实因素被放大后,就会萎缩人的想象能力,作品呈现给人的多是一种直观的判断、感觉的碰撞,而非引发深思与想象。作为批评家与理论家,应当把每一届的全国美展都与上一届做一个深入整体的比较,在比较中可以寻找美术创作的发展与品评标准的脉络,这对于未来中国美术发展意义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