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评论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批评不要成为谑戏的话头

https://www.huajia.cc  2009.02.07 09:33  来源:美术报 发表评论(0)
1 2 3
 

  ◎关于创作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与“在创新的基础上解构传统”哪种说法更合乎逻辑?肯定是前者。既然创新是当代书画创作的目的,或如严文所说的是“标准”,怎么又变成“基础”了呢?以创新为基础,以创新为衡量标准,走向创新,还与传统有何干涉?还向何处去解构传统?“在创新的基础上解构传统”这样反逻辑的话能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呢?它甚至不如脑筋急转弯一类的话还有点趣味。“以古为新”说的是对传统的再发现、再创造。“以时为新”则近乎文字游戏,这个“时”应当是指当下,指时代,指时尚,严文中解释为“时代精神”、“时代场境”、“时代形式”,设问还有不新的时代精神、时代场景、时代形式吗?提出某种观念容易得很,这种观念是否合乎逻辑,是否能成为人们思维的起点,是否言之成理则需要经过检验,如果连基本逻辑结构都经不起推敲,其命运则已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绝非“宿命论”,而是多年来人们在艺术创造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因为即便是科学技术发明,也不是无本而生,而是在前人经验所积累、积淀的逻辑的格的规定下合规律的收获。谁见过没有根本只有干枝果实的大树?“在创新的基础上解构传统”显然是本末倒置,颠倒因果关系的谬说!不懂传统更无所谓解构传统。严学章先生的立论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便是只为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甚至不惜在文字和概念上作翻转游戏,这种行文技巧看似标新反而容易落入俗套。

  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人们讨论得够多的了,认识不可能统一,争论自然还会继续下去。就书法、美术(主要是指中国画)来说,在今天书画家普遍缺少对传统的理解与学习,普遍缺少传统功力与素养的背景下,想不“创新”都做不到,问题是这种“创新”与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有着太大的差距。当然“创新”并没有严学章所谓的“标准”,创新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不会有一个现成的、人为的、一成不变的标准。没有不变的传统,也没有与传统无关涉的创新。真正的、优秀的艺术传统之所以被作为传统绵延至今,正是因为其中有丰富的创新因子。真正的、优秀的艺术创新也必然是脱胎于传统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构成二者的辩证关系,这个命题才能成立。颠倒二者的关系,非但不具有实际意义,连理论价值也不具备。传统是人类现代生存的基础,传统是现代、是创新首先必备的条件,按照一些哲学家的解释,“传统之所以是必须的,是因为‘人是一个具有语言的存在’,而一切理解与解释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但这并不是说,语言仅仅是理解的工具,其实质乃是语言是‘储蓄传统的水库’,在此意义上,它本身就是传统。传统不是脱离当代而独立存在的……”(《学术月刊》1994年12期,潘德荣《伽达默尔的“传统”理论》)力求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应当说是当代书画艺术创作的主流,否认在传统基础上创新,而倡导“在创新基础上解构传统”,不过是解构、颠覆主流创作的借口而已。看看一些被西方金钱与政治收买而丧失良心与人格的所谓“现代艺术”家,以亵渎祖国和侮辱中华民族的表演来“解构”,颠覆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与民族尊严,就能知道一些打着“现代”与“创新”旗号的败类贩卖的是些什么货色,就在发表严学章文章的同一期《美术报》上,陈履生先生在《当代艺术中的三聚氰胺》一文中就揭露了“当代艺术家则将政治成为谋生的一种手段,用政治的添加剂来消解艺术,尤其是像这样的当代艺术中的三聚氰胺,危害到了国外,也丢脸丢到了国外。”“这种运用调侃国家领导人而获得某些人的掌声、喝彩的手法,在近20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我想,任何一个有着些许爱国之心的中国人,对那些甘心充当文化汉奸的人都会报以鄙夷的眼光。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重要思想源泉,是维护民族文化安全与民族艺术健康发展的根系所在。当代书画艺术主流体系正是这个价值体系与根系的体现者与护卫者。价值判断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展现学术关怀。如何看待当代书画艺术主流体系,对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存在的不足甚至缺陷如何认识与评价,基本上可以确定一个人的观点和立场,而“等于零”一类的绝对否定思维是一种偏执思维,“等于零”一类的理论表述是一种不顾基本事实的自言自语,也许就是一种刻意的歪曲。这种思维和理论与创新毫不相干,是一种有违于学术与艺术的致思方式。说得尖刻一点:不过是一种缺少理论价值的谑戏而已,批评倘若沦落至此,则真的要“等于零”了!


1 2 3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