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评论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批评不要成为谑戏的话头

https://www.huajia.cc  2009.02.07 09:33  来源:美术报 发表评论(0)
1 2 3

  ◎关于展览评审

  展览自身的缺陷必然导致展览评审的缺陷。展览中的不公甚至腐败是尽人皆知的事。我曾说过,每一次评审结束,都能从那些入展获奖名单上或多或少地看出那无所不在的关系网(包括师生、亲朋、金钱、职务、两性等),正如社会上的不公和腐败一样,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掩饰和否认同样是自欺欺人。正因为如此,才有着各种各样的法律、规章、制度、措施不断出台,但是不公和腐败是不可能根绝的,这不单单是体制问题,更重要的是人的觉悟与道德水平。从美国总统的丑闻到高官的腐败;从日本内阁一月之内有七八个官员下台到中国台湾陈水扁的巨额洗钱;从韩国的黄禹锡高科技造假到意大利的足球黑哨,贪污腐败无处不在,一些人津津乐道的所谓西方民主制度并未能阻断大大小小的腐败,只能将其遏制在一定的容忍度中,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两年中已有1800个贪官被抓,而这只是美国官员腐败的冰山一角。正如自然界中的病毒、病菌不可能完全被消除,腐败也是社会生存链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对展览评审中的一些不公甚至腐败现象,既要认真对付,又不必大惊小怪。假若严学章成为国展评委,也未必就能杜绝人情、金钱、美女等关系网。好在中国书协、中国美协等主办的展览是有领导、有组织、有程序、有监督的,是明显地好于社会上的一些展览的,不公与腐败相对来说要少得多了。的确,国展中也混有少数专业水平与道德水平令人不敢恭维的评委,但总起来说,大部分评委是矬子里面拔将军选拔出来的,基本代表了当代书画的专业水准。

  公平、公正、公开是中国书协首先提出来的。引入监督机制也是中国书协首先采取的评审措施。假如说由中国书协的领导监督中国书协展览的评审尚存疑虑的话,那么被称为“第四权利”的新闻媒体包括网站的介入无疑是颇有力度的。这在八届国展和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展中都可以见到这种监督大大提高了展览评审过程的透明度。单是这一点,其他展览评审有谁能做到?这难道不是一种长足的进步吗?既然要参加某一种游戏,便要遵从这种游戏的规则,既然要参加展览,就得服从评委的裁判,除非你不去参与,也就免除了得奖的亢奋与落选的失落。至于说“同一帮评委刚刚把某作者的作品评出大奖,很快在另一次评审中,这个作者的作品连入选圈也未能进”等等,也是再正常不过了。艺术创作不是数控机床下的工业产品,可以精确到毫厘不差,(其实数控机床有时也会出现误差甚至不合格产品。)倒是连续三届展览获“金奖”的书法评选是极不正常,显然是有猫腻的,以致使人慨叹: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艺术大师的作品也不能保证每件都是杰作,徐渭、傅山的作品往往有极大的优劣差别。刘翔从世界田径排名头几位一下降到一百多位也属应有之义。如今展览评选的弊端基本不在评选机制,而在于评委们的素质——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的缺憾。阳光、学术、规范与和谐评审既是当前展览评审的要求,也是为今后展览评审规划的一种目标,中国书协的良好形象树立有赖于在展览评审中阳光、学术、规范与和谐评审的实现。

  严文中的“创新才是艺术第一生产力的标准”,显然是套用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然而人文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创新”能是艺术的“第一生产力”吗?“创新”有“标准”吗?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标准”,你不觉得别扭吗?实际上所谓“创新才是艺术第一生产力的标准”在语句结构上是有语病的,在其涵义上是讲不通的。艺术的第一生产力应当是艺术家的创作思想能力与技术能力。创新不是艺术中一个单一的单向度的范畴,它是与传统相对而言,否则那应该是发明创造而非艺术创新。极力标榜“创新”而将创新与传统对立起来的人,大都另有企图。伽达默尔说:“……有人只看到传统与发展对立的一面,看不到即使是生活在急剧变化的地方,比如在革命时代,保存在一切事物的演变中的旧东西,也远比人们知道得要多,它同新的东西结合,创造新的价值。”(《真理与方法》)传统绝非艺术创新必须克服的障碍,而是创新起跳的原点与冲刺的动力。包括那最早提出“等于零”的人,也都是没有真正理解传统便匆匆轻才讽说而示人以浅陋而已。


1 2 3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