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美展金银铜奖回顾https://www.huajia.cc 2014.12.19 19:11 来源:美术报 发表评论(0)
油画:在迷茫中前进 从获奖作品看,人物题材15幅,风景10幅,静物3幅,城市题材1幅,抽象作品1幅,抽象作品与具象作品参半。
3幅静物作品,《晃》中斑驳的墙,和墙上的光影,仿佛真实地矗立在面前;《秋深》、《干果》上,向日葵干枯的果实和叶子,茶几上的石榴、干枣,都极其逼真。谭涤夫的《静静的雪山》、庄重的《冬至,第一场雪》画得精细具体,笔触细腻。此外,吴云华的《粮官奶奶》、刘仁杰的《夏》、郑艺的《走近永恒》、刘德润的《万岳之尊》、王宏剑的《冬之祭》、程林新的《1994年的一次陈述》等试图用超级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中国的现当代生活。
另一方面,抽象、中西方融合的作品出现在了展览中。韦尔申的《守望者》,画面中表现的人物和景物完全非真实化,符号性和观念性因素更加明显;阎振铎进行多种表现形式的试验,《水乡》试图把自然物象简化为书写性的符号,而色彩则成为一种精神境界的象征;宫立龙的作品保持了秦汉雕塑感和写实主义的造型技法,画面的空间感进一步的简化,色彩综合运用红、绿等中国民间艺术常用的色调,《打台球》中有所体现。任小林的《有蚀斑的风景》、石冲的《综合景观》、毛岱宗的《山村雪霁》、井士剑的《人体与风景》、宋学智的《橡皮人》等作品,都在艺术形式与艺术语言的创新上积极探索。
本届油画获奖者共30位,70%来自院校,占据绝对优势,共21位。从地域上看,辽宁的最多,占16%,有5件获奖;此外较多的北京(3件)、山东(3件)、浙江(2件)、河南(2件)。油画获奖作者平均年龄为38.2岁,比第七届平均大4.2岁。不少上届的参展者本届继续参展,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为人熟悉的画家的作品在艺术风格和手法上,与上一届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总体来看,第八届美展中反映生活、农民农村和少数民族风情及表现个人心情思绪的题材,继续受到艺术家们的偏爱,历史性题材、领袖题材的作品几乎没有。
版画:参与作者少,作品相对滞后 获奖作者中,5位来自美协,4位来自院校,4位来自画院;此外,解放军2位,艺术馆1位。获奖作者平均年龄为43.69岁,是所有画种中平均年龄最大的,且没有30岁以下的年轻艺术家拿奖。
随着“85美术新潮”的进一步影响,相比其他画种的积极探索,版画创作则显得有些沉稳与滞后,陷入瓶颈期。本届版画获奖作品中,创作手法多为黑白木刻或套色木刻,如其加达瓦的《沉思》、阿鸽的《凉山人》、张嵩祖的《大桥畅想》、李延鹏的《暖冬》。内容选择上,8件人物题材,7件风景题材,4件民族题材,2件革命题材,2件静物题材,1件时事题材,1件农民农村题材。
雕塑:关注当下,青年人辈出 具象的人物造型,反映当前的社会主义现实,第八届全国美展上的雕塑作品,可看出近年来年轻的雕塑家们关注的方向。11件作品中,人物塑造有8件。瞿广慈的《王府井》,选择最繁华的街道,熙攘人群中,每个人都有着凝重的心事;陈育村的《众生》,刻画众生百态;钱斯华的《希望之路》被誉为最煽情的作品,得到资助而走在复学路上的农村女孩,脚下是“她”回复资助人的信。
这11件作品中,使用的材料多为青铜等传统材料,也能看到《改革》中运用的泥、《行进》中运用的机械零部件、《鹏韵》中的树根等综合材料,但与之前美展相比,没有突破。
综合:作品减少 淡出主流视线 获奖的连环画中,3件作品改编自中国经典名著《儒林外史》、《中国古代寓言》、《三国演义》;《柯棣华》改编于印度战地医生来到中国的故事;另1件作品《戴红帽的小姑娘》反映了内蒙古小姑娘的生活,画面生动活泼。共产生6位作者,平均年龄为35.4岁(其中《柯棣华》作者金明信息不详)。
人物造型是漆画中较难的一部分,在本届的漆画作品中,作者“不约而同”地直面这一难题。崔进的《花季》、周矩敏的《弦续》、郭涛的《西厢遗韵》都或多或少地将人物造型摆上重要位置,而在陈金华的《远音》中,采用具象直线切割的手法来塑造人物的刚强,整张作品肌理预埋后罩上黑色大漆;吴嘉诠的《回响》,整幅作品只有一位拉大提琴的姑娘,人物造型精准,刻画细腻,一幅人物肖像画。
漆画自1984年开始,成为独立画种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亮相,产生金银铜奖作品7件,至第七届上,14件作品获金银铜奖。到本届,仅5幅作品获得优秀奖。按选送作品的地区来看,福建2件,江苏2件,陕西1件。获奖的5位作者,平均年龄仅为33.2岁,其中2位不到30岁,这是所有画种中平均年龄最小的。
本届水彩画虽然只有4件获奖,在表现内容上有静物、有风景,也有人物。桌上的柿子、花瓶,都是作者眼中的风景,刘寿祥的《鲜果》、王涌的《追忆中的蓝色》,一厚重像油画、一淡雅似写意国画,展现出水彩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文学艺术作品反映现实生活,而以漫画最为敏感、最迅速、最突出,涉及面也最广。郑辛遥的《智慧快餐》中,每每以一句话画龙点睛:一个愚蠢的人总是能找到一个更愚蠢的人来崇拜的;一个人什么都能逃避,唯独逃避不了他自己。辛辣幽默的语言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引发深层次的思考。陈树斌的《欲》,以寥寥数笔刻画出一个只顾眼前利益的“愚人”形象,反思和鞭挞社会只重利益的弊端。值得一提的是,这2位获奖作者都为报社编辑,1位在上海,1位在广东,都是改革开放最为前沿的城市。
年画是时代的体现,它记录着当年最为重要的大事件: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就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发表重要谈话,从此,中国经济发展更为迅猛;同年,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三峡水电站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并于1994年12月正式动工兴建。本届获奖的3件作品,其中2件都以“春”为题,歌颂那个“春天的故事”;另一幅则是以宏观的视野,展现《三峡宏图》。本届年画多为合作作品,共有6位作者,平均年龄为48.8岁,分别来自于文联、画院、出版社、文化馆、文化公司和书画研究院。
改革开放后,壁画的装饰性功能越来越强,越来越注重与建筑的相协调。大型异形榫合浮雕壁画《和平·进步·自由》刻画在济南建筑工程学校图书馆,画面中的骏马、白鸽、少年、橄榄枝、牵马人,不正与畅游在知识海洋的莘莘学子相呼应?处于巴楚文化之地的湖北美术学院,将巴楚文化故事、纹饰展现,也是绘画与环境相融合的体现。
丙烯、宣传画、插图作品均只入选1件,作者分别来自于江苏、海南和贵州。
此外,就儿童美术来讲,获奖作者沈刚强以充满奇思妙想的画面刻画了一个欢乐、充满童趣的世界;王铁城则用简单的造型,讲述一个充满爱的故事。2位作者获奖时均为40岁,1位是甘肃画院专业画师,另1位为上海公交公司专职美工。
注:本文根据多方公开出版物梳理、整合。部分公开数据有矛盾之处,取当时公开出版的权威刊物数据为准,仅供参考。数据归纳若有出入,请读者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