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美展金银铜奖回顾https://www.huajia.cc 2014.12.19 19:11 来源:美术报 发表评论(0)
1994年,在纪念新中国成立45周年之际,“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拉开帷幕。在奖项设置上,第八届全国美展不设金银铜奖,只有优秀奖。本届入选作品共计4000件。1994年12月27日至1995年1月8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展”上,展出作品498件,其中126件为获奖作品。据当年参与评选的评委和顾问介绍:第八届全国美展的整体水平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特别突出、出类拔萃、激动人心的作品并不多,并且原来拟评金奖的作品未能得到大多数评委的同意,由于意见的不统一,因此不设金、银、铜奖,但仍然尊重各专业组提名的获奖作品,设立优秀作品奖。 126件获优秀奖的作品中,地域分布较为均衡,江苏最多,为10件,山东、辽宁为9件,广东、解放军各8件,北京获7件,浙江、河北、四川、湖北、黑龙江各有6件作品获奖,其余为贵州5件,陕西、广西、河南、内蒙古各4件,福建、云南3件,天津、上海、西藏、湖南、安徽、甘肃、山西、新疆、江西、吉林、海南、宁夏各有1至2件作品获奖。 从作品的题材看,少数民族题材作品和关注当下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在此次美展中占较高比例。民族题材、农民农村题材、革命军旅题材作品,多以日常生活和相对轻松的视角表现。此外,有关领袖题材的作品逐渐减少。按画种划分,中国画和油画作品最多,分别有42件(占33.3%)、30件(23.8%),其余版画17件(13.5%)、雕塑11件(8.7%),综合(本届中连环画、漆画、年画、壁画、水彩等画种数量有所缩减,将这些小画种统称综合)26件(20.6%)。 据美术报记者统计,本届优秀奖作者参展时的平均年龄为40.3岁。包括合作作者,本届美展共有133位作者。从作品选送单位来看,院校师生成为主力军,共有65位,占总数的48%(包含合作作者);其次是画院24人,占18%;16人来自各省区市文联、美协,共占12%。另有一些获奖作者散落于油雕院、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群艺馆、文化宫、少年宫、文化厅、文化公司、电影制片厂、文艺创作研究所等艺术机构,另有8位来自于解放军,6位未知来源的艺术家,2位职业画家。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于出版社、广告公司、报社等单位的作者也表现不俗,获多枚奖牌。 国画:主题思想趋向平常化 1990年后,改革开放已初见成效,迈入了进一步深化阶段。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注重表现形式、技法、艺术语言的探索越来越多。
在陈光健的《绿色边疆》中,一架独具塔吉克民族风俗物色的婴儿吊床挂在院前树丛边,乖巧的婴儿躺在上面,吃着手安静地望向天空。年轻的妈妈在绿荫下低头编织着美丽的绣品。作者营造了一幅温馨、幸福的塔吉克人生活的画面。
赵奇的《京张铁路·詹天佑和修筑它的人们》,壮观场面中的人物刻画,具有纪念碑式的雕塑感。枯笔、散锋、干皴,呈现出生涩沉滞、似刀劈斧凿般的硬度感,拓展了笔墨表现语言的新空间。
《寒荷晴晚》之中,贾广健描绘了秋日里的残荷。他曾表示:四季里,秋天里的自然是最丰富的,很容易触动人复杂的思绪。细读这幅画,画家的雅逸和对生活的挚爱跃然纸上。
陈钰铭的《向日葵》,即使是一幅军旅题材,也与传统军事题材单纯的严肃活泼不同,将饱满的果实和枯萎压弯的枝叶,女兵们潇洒飘逸的身姿与老妪历经沧桑的笑容这两组充满矛盾与纠葛的形象并列排放,突出了生命的蓬勃和衰败这一深刻主题,从而给人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张凭的《海》取局部构图,而凌厉、宏阔,气势不减于一幅全景画;在创作观念和绘画技法上,结合中与西、工与写,有不少新的突破;卢禹舜的作品《神静八荒》试图在拆散自然时空的框架之后予以幻觉性的重组与拼接, 虽然画面的局部形象是具象的, 但当它们被拼组为整体的视觉图像时, 表达的却是一个非现实的时空境阈, 由此体现了山水画对当代视觉形式、人类潜意识和心理空间的探索。
潘志成的《野山初醒》、李明的《太行浩气》、唐允明的《红岭》等作品,多是全景式构图的大山大川,用笔苍劲老辣,皴擦点染间写出山川之遒劲,湍流之激荡,雄厚而大气。 而常进的《南方的花房》、卢勇的《幽谷春声》、张玉华的《秋的奉献》,风格清寂悠婉,笔墨简淡,创造出一种古典诗歌般的清奇、空灵意境。
都市生活题材的《苦咖啡》、《丽人行》选取现实生活一角,从当代人的理性精神或当代人文化心态的角度入手,勇敢真诚地将自己直觉的东西表达出来。
在本届作品中,我们能明显地见出一种开放性、消解性、平常性的心态。无论是对“主流美术”、“主旋律”的开放性理解,或是对权威、功利的消解性认识,或是对创作题材的日常化、平常化表现,这样的心态使艺术家在各自熟悉和倾心的题材上及各自擅长的形式手法上构造自己的作品。
在本届获奖作品中,山水画10件(23.8%),花鸟画8件(19%),人物画作品仍旧最多,有24件(57.2%)。人物画中,少数民族题材6件、农民农村题材5件、革命军旅题材6件、都市生活题材2件和宗教题材1件。获奖作者平均年龄为41.5岁,其中30岁以下有6人(14.3%)。44位获奖作者中,47.7%来自院校,有21位;画院占18%,有8位;文联、美协占15.9%,有7位;此外,解放军5位,电影制片厂1位,其中周宝君(《乡情》的作者)、赵欣欣(《师生》的作者)信息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