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艺术同期声https://www.huajia.cc 2013.03.10 08:51 来源:美术报 发表评论(0)
文化遗产保护落到实处李延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李延声认为,我国应该加快制定非遗手工艺类项目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提出3条具体建议:首先国家税务主管部门先从老少边穷地区非遗手工艺项目开始,将非遗生产性保护减免税收政策纳入工作程序;第二,先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和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生产性保护项目进行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第三,国家税务部门应列出时间表,不断对出台的税收扶持政策总结,加以调整与完善,使之更加切合实际。 张改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衣食住行,衣为首。民族服饰的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富强、兴旺、发达的主要标志。”张改琴委员提出《关于确定汉族标准服饰的提案》。她建议,由国家成立研究、设计汉服的专门机构,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衣服、配饰、装饰、随件、头饰等的样式标准,先研究、设计,再小批量生产推广完善,在生产试穿中计划发展,逐步实施。 文艺教育“小”处抓起靳尚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现在艺考热有一定的假象,它是为了升学而考艺术院校,那种真正热爱艺术,有志于者是其中的一部分。”面对艺术类招考乱象,靳尚谊表示这与目前的扩招制度有很大关系,考生一多,考试形式无法做到严谨、准确,各种乱象更是频出。靳尚谊认为,对那些准备加入艺考大军的孩子来说,首先要确定的是自己是否真正热爱艺术,其次是考任何专业都要提高文化水平。 赵长青(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面对全国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在中国书协多年的工作时间,赵长青建议通过中国书法进万家等活动,把书法事业纳入各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捐建命名兰亭学校,培养书法后备军;培养专业的书法教育人才,不断输送中小学书法教师,还要组织引领书法家、书法工作者成为志愿者,担任校外辅导员,捐助老少边穷地区。 陈振濂(全国人大代表、西泠印社副社长):“我们不但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更要从国家文化安全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而书法教育的目的也并不是让每个人都成为书法家。”陈振濂认为,书法的传承事关文化的安全,书法进课堂非常有必要。他建议,目前书法教育更应该培养大批的书法老师,以满足“书法进课堂”的需要。 田黎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等,都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认为从审美和美术的角度,很多问题应该处理得更好,这就和民众的人文素质有关。”田黎明认为,应该从幼儿,从每一个人抓起,从自我做起,使大家都来重视审美的问题,使人们的审美达到“品”的层面。而要做好这一切,还是要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开始。 拓宽民营美术机构成长空间何水法(全国政协委员、花鸟画家):针对民营美术馆、博物馆生存难的现状,何水法在提案中建议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各级政府购买民营博物馆、美术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鼓励民营博物馆、美术馆同公立博物馆、美术馆“竞标认购”政府资助的公共文化艺术交流项目,由国家给民营馆营造同国立馆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何水法还呼吁重视美术品版权法规与市场建设。 言恭达(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文联副主席):“各地文化部门应加快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留出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领域的空间。”言恭达认为,政府应探索服务购买机制,对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可以通过招标采购、项目外包、授权、补贴等方式,委托社会机构承办。 他建议不断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渠道,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格局;对积极投身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力量、企事业单位和热心人士多作宣传,激励热情参与者,从而促使更多单位、个人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