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艺术同期声https://www.huajia.cc 2013.03.10 08:51 来源:美术报 发表评论(0)
编者按: 3月,2013年“两会”伴着春风如期而至。 这也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的首次全国“两会”,“中国梦”、“美丽中国”等关键词,在此次“两会”中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这样的目标,文化艺术界尤其是美术界多位代表委员关于文化传播的提案和议案,体现出了更加细致、深入的思考,他们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中国艺术走出去”、“美学助力城市乡村建设”、“推动文化艺术生态机构健康全面发展”等问题上。本期“两会”艺术同期声,我们将代表委员们的所思所想进行报道,以飨读者。 美丽中国 文化撑腰城市建设,不能千城一面 杨晓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杨晓阳认为,城市建设应该使文化得以传承,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已刻不容缓,“城市建设千城一面,大城市一个样,中小城市也一个样,城乡结合部也是一个样。”杨晓阳还提出,新农村改造也要注意保护文化遗产,不要把有历史特色的民居推平,“国家必须要有文化战略进行总体指导,不要让建设变成破坏”。 “美丽乡村”别都建成洋楼 许钦松(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画院院长): “中国未来新一轮的发展中,必须更重视乡村建设,实现‘家更美’、‘景更美’、‘人更美’,这也涉及我们的文化自尊。” 许钦松认为,应该由政府聘请专业的城市规划团队统一规划设计,有意识地去寻找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和体系。 警惕千镇一面 范迪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 范迪安认为,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要吸取教训,务必保护好原有的文化遗产。城镇化不该是在一块土地上建设全新建筑,而应是基于原有的文化特征,构建新型的生活方式。 城市雕塑构建美丽标志 吴为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雕塑院院长): 吴为山认为,城市雕塑是人民的艺术,是美丽中国的文化表现,因此要建立规划,立项应科学,使之与城市环境、文化空间相契合;其次是应遴选专业强、水平高的艺术家和制作团队,根据大众化与高雅性相统一的原则进行设计与制作;而这些的基础是要增强人才的专业化程度和人文素养。此外,还应重视管理维护,避免城市雕塑破损残旧。 文化产业实现走出去政府推动当代艺术传播 吴长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虽然国内艺术家在国外的展览现在并不少,但是把很多好的作品都拿出去做系统性的巡展还没有,因为很多好的作品在不同的单位和不同的领域,需要政府在资源和资金上做一些帮助和调配,仅仅靠美协一家做这种事情是很吃力的。”吴长江希望通过政府力量的整合,把中国好的当代艺术拿出去,让国外了解中国几十年的美术创作。 传统工艺产业 “国际化” 高毅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高毅进认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工艺美术在对外贸易和文化产业“走出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建议,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工艺美术企业正确把握和处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民族与世界的关系,运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保护、传承好传统工艺非遗,保护传承核心技艺,进一步扩大工艺美术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落实工艺美术产业国际化的扶持政策。 让思想内容走出去 高云(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 “如今走出去的文化虽然很多,但基本上都属于技术和艺术文化,思想性不够。现在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是满足了视觉的需求和视听的需要,但是热闹过后并未留下多少。”在高云看来,真正具有思想性的文化并没有走出去,要重视内容文化的走出去。 扩大文化贸易,推动产业走出去 薛亮(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 “我国现有的多个文化领域的贸易逆差较大,出口的文化产品也结构单一、种类较少、层次参差不齐,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较弱,缺乏品牌性文化产品。” 薛亮认为,应率先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品牌,出台与文化贸易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设立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的管理机构,确保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法律的执行。还要建设一支对外文化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在国际上做一些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