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资讯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艺术圈是个什么圈

2011.10.11 11:52  来源:新周刊 发表评论(0)
1 2 3 4 5 6

  艺术圈之艺术网站创始人

  万捷(微博) 小额艺术品以后会在网上交易

  (万捷 雅昌集团董事长)

  做艺术印刷的同时,我们赶上了互联网时代,所以抓住机会创办了雅昌艺术网。在国外,印刷是印刷,艺术服务是艺术服务,我们则是两者的综合。我们艺术服务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现在是国内最大的艺术服务机构。艺术家、艺术机构所需要的服务,我们都替它完成,包括印刷、图片处理、摄影、互联网、数据库、出版制作以及艺术家的数字资产管理等。

  国外的艺术服务相当成熟,拍卖行和画廊都几百年历史了,各有自己的服务系统,很难有新的形式出现,也很难说把它们整合到一起来做。但国内艺术市场发展就十几年的时间,雅昌这样的机构就有机会创立和成长。

  雅昌艺术网最初是艺术印刷的增值产品,后来就变成一种服务形式,包括拍卖、预展、推广等。我们觉得自己有条件,加上IT时代数字出版技术的驱动,逐步形成了现在这种模式。我们一方面是创新,另一方面是坚持。当时很多艺术网站,商业模式都不清楚,专业性都不强。我们比较专业,也坚持了下来。

  雅昌艺术网最大的优势是它的综合性,传统印刷、互联网技术加上专业的综合,我们找到了契合点。艺术是需要传播的,传播就需要手段。印刷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手段。没有一个艺术家不印出版物,不做展览。印刷的同时,那些图片数据可以共享。印刷企业有庞大的资产,人员的服务系统比较完善,客户信任度也高。

  艺术家的数字资产管理是我们的一个创新。我们把艺术家的作品数字化之后,保存起来,然后根据个性化需求再去打理。

  很多时候,艺术家的作品卖了,但是他连数据都没有,想做一个全集,还要征集作品、拍照,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现在艺术家参与了数据库管理之后,成本大大降低,也不用鉴定了,这对艺术家、对社会都挺有利的。此外,我们的服务也比较系统,对艺术家而言也是保障。

  雅昌交艺网是一个趋势,小额艺术品以后可能会通过B2C这样的方式进行交易。我们帮艺术家打造平台,然后他们在这里交易,这样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另外,中国人对艺术品的了解和需求在不断增长,将来对艺术品的需求可能是全方位、多品种的。价格相对比较低的作品可以在网上购买,国外在这方面比较成熟了,很多这样的网站。一般在网上成交的作品价格是几千块钱,随着需求增加,这些作品的单价可能慢慢增加。

  (采访/张坚)

  艺术圈之美术馆馆长

  王璜生 没有规范和文化高度,美术馆会办成群众艺术馆

  (王璜生 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曾任广东美术馆馆长)

  现在很多美术馆都是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的职责不仅在于公共教育,还在于引导、建立一种文化高度。做好一个美术馆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规范:美术馆的定位,如何策展,如何与画廊拉开距离,藏品如何管理、收藏、陈列,政府如何投入资金,如何进行社会融资,等等。这些基本的规范,很多国内美术馆都做得很不到位。

  去年,我参与文化部组织的“国家重点美术馆”评审,发现某些美术馆的库房居然不是恒温、恒湿的,甚至白天开空调、晚上关空调。我们查看他们的温度记录,夏天早上,库房达到38—39摄氏度,开空调后是20多摄氏度,冬天早上4—5摄氏度,开空调后20摄氏度左右,藏品保存最重要的就是温度不能一高一低。

  中央美院美术馆与卢浮宫做藏品交换时,卢浮宫提出的要求是:藏品必须存放在20—23摄氏度之间的环境中,而且在20—23摄氏度之间的变化不能在10小时之内。更严重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国内很多美术馆连藏品登记都很不健全,不清不楚的。

  有些艺术家会将捐赠给美术馆的作品再要回去。因为美术馆确实做得令世人和艺术家很不满意,捐出去的作品被冷藏在库房里,也没有得到妥善保护,甚至出现藏品找不到的状况。而艺术家自己想要张捐赠作品的照片,美术馆方面有时会给点脸色,有时还要艺术家向美术馆交钱,要借作品出来展出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而艺术家既然已经将作品捐赠给国家给美术馆,将作品借回去而不还回来,这也是不规范不守信的。

  改变乱象得从美术馆行业做起,政府的资金投入,得有一个预算和评估机制。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出多少,民间出多少,其实都有很好的国际惯例和参照物,但是中国没有鼓励民间资助美术馆的机制;而美术馆馆长是如何选拔的,有什么样的标准和问责制度,馆长是否有人事权,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广东美术馆在过去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广东省美协一开始对美术馆的定位、功能等方面做过很好的规划。第一任馆长林杭生也是谦虚而实干的,开馆之初,我们就明确了广东美术馆的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之后,美术馆的规范化过程也是摸石头过河,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在我任内做的“广州三年展”在国际上有过很好的评价,但是从我自身的观察和对这个工作的要求来看,觉得是在不规范的文化环境中,按不规范的方式在做事。“广州三年展”做得很有活力,但是每次都是全馆上下拼着老命将事情做下来,这样不规范的做法是很难有序持续做下去的。

  我到中央美院美术馆已经两年,希望能够在自己权力范围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建立学术、人事、制度、运营方面的规范,一点一滴地做事。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开展工作有难有易,毕竟五六十年积累下来的问题并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面对体制问题,还是要在常规与非常规之间做出各种努力。

  (采访/金雯)


1 2 3 4 5 6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