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市场之40问https://www.huajia.cc 2009.08.05 19:33 来源:艺术财经 发表评论(0)
中国书画是收藏避风港吗? 8、今春古代书画市场为何异军突起? 答:书画市场的偶然性和不确定因素尤其突出,只有精品的出现,才能预示着接下来的拍卖季会上演好戏。今年春拍古代书画市场之所以会创出高价,也是这个道理,无论是保利上拍的《写生珍禽图》,还是嘉德的三件清宫旧藏,以及佳士得的《康熙南巡图》,都各有其“精贵”,要么是清宫散佚的重要文物,要么是明清绘画的上品,要么是流传有序的佳作……所以,自然有识货的买家竞价,也因此成就了今春古代书画市场的高价热潮。 古代书画市场经历了两年的拍卖缩量及调整后,从2007年开始呈现出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2007嘉德秋拍,以7900万元成交的《赤壁赋》,创造了一个中国书画拍卖的纪录,对古代书画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刺激作用,在2008年春拍中,该市场持续加温。中国古代书画的价格占据了市场高端,并呈现出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趋势。但是,古代书画市场由于自有艺术品拍卖市场以来,一直处于被认识和了解的阶段,价值被严重低估,所以一直都处在一个价值发现和回归的过程中,价格一直在回升。以后的古代书画市场会越来越尊重市场规律,价格也会越来越趋于合理化。 古代书画市场有其特性,对藏家各方面的知识修养要求较高,这无形中为这一市场设置了一定的门槛,出入该市场的人群较为稳定,大部分都是行家,想要到这个市场里迅速投资赚钱,并不容易。只要能保证是真品、精品,古代书画的价值只会增不会跌。所以,只要不出现03、04年那样恶炒的现象,古代书画作品及这个市场的抗跌性,是有保障的。 9、嘉德三件清宫旧藏成交额相加超亿元且都为内地藏家所得,益处何在? 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纽约的拍卖市场上开始有了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但对国内藏家来说,真正领略到古代书画的投资潜力还是在1995年10月,北宋张先的《十咏图》以1980万元高价在北京创下当时古代中国书画国内拍卖最高记录。这以后,中国古代书画的拍卖重心逐渐从纽约转向了香港和内地。特别是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一些重量级拍品如《写生珍禽图》、《研山铭》、《出师颂》、《石鼓歌》等,纷纷创出拍卖史上的天价。尤其是2007年,古代书画市场的抬头,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最具重量级的艺术品类之一。受到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去年,包括伦敦、纽约、香港在内的国际拍场上,中国古代书画的价格也开始扬升。此次嘉德上拍的宋人《瑞应图》、明代吴彬《临李公麟画罗汉》长卷、清宫旧藏的董邦达《雪后悦心殿诗意图》,纷纷被国内藏家收入囊中,再次印证了古代书画市场的重心已转移到国内。据了解,中国古代书画数量十分有限,其中90%精品都在博物馆里和藏家手中,中国古代书画的稀缺性,决定了其在市场上的“供不应求”,精品更是可遇不可求,精品最终回到国内,对于国内书画市场和藏家都有各有裨益。 10、从保利春拍皇帝书法作品集体回流的状况看,日本美术馆输出中国古代书画作品对于市场是好消息吗? 答:此次保利春拍上,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光绪、宣统等8位皇帝的15件书法作品,全部出自日本著名的中国文物博物馆——京都“有邻馆”。“有邻馆”自19世纪30年代开馆以来,以中国印章、书画收藏闻名于世,其藏品大多是清朝皇室珍藏陈列之宝,晚清后陆续流至日本。中国古代书画作品从日本回流的主要原因有几点,一是日本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其艺术品市场骤然降温;二是日本人住房形式改变导致书画作品的实用和审美价值减弱;三是日本近代没有中国那么多的战乱,因此所保存的书画作品数量可观。日本回流书画有几种类型,其一是少量精品、真品,这一部分大多被日本的公私博物馆收藏,只有少量流入民间;其二是大量的回流书画赝品,其三是日本仿中国书画;其四是完全由日本人创作的书画作品。因此在“回流热潮”中,辨别真伪、精品与否仍然不能抛诸脑后。古代书画不可再生、存世稀有特性,保证了其身价的稳定性,而金融危机对于艺术品的流通将会是一个契机,尤其是那些流存海外的中国古代艺术精品的回流,满足了中国藏家对书画精品市场的需求。 11、胡润艺术榜首发“2009胡润艺术榜·古代书画排名”,以往关注当代艺术的尤伦斯此次涉足古代书画市场,这些都是看好古代书画市场的表现吗? 答: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在“2009胡润艺术榜·古代书画排名”中,明清文人书画成为了目前市场追捧主流,特别是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朱耷居古代书画拍品数量之首,其次是清代的王石谷和明代的唐寅。该榜的结论是 “中国古代书画收藏市场不缺资金,不缺信心,缺的是精品。”应该说,这一结论纵然带有一定励志色彩,不过基本上还是指出了关键问题。此外,一向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尤伦斯夫妇,此次将《写生珍禽图》及其他17件中国绘画作品一同委托给保利拍卖公司进行拍卖,除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外,还有文征明《消夏小景》和乾隆的《水仙图册》等。从尤伦斯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举动一方面有藏品换血和调整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有兑现资金的考虑,毕竟其主要的关注点还是中国当代艺术,而当代艺术目前又面临艰难局面,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而且现在古代书画市场算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出手时机,认可了这一点,基本上也就代表对古代书画市场是有一定信心的。 12、古代书画市场有没有出现新趋向,明清文人书画是否依旧占据大头? 答:目前古代书画市场还是体现在明、清这一段。宋元以前书画精品的存世量极为稀缺,难以形成体系,相比之下,明清书画存世量较大,不论是博物馆看到的还是民间看到的机会都很多,升值的潜力也是巨大的。另外,藏家对于宋、元时期作品了解并不够,价值把握比较模糊。当然,在明清鉴定发展的基础上,随着资料的积累和个人修养的提高,藏家的注意力会慢慢地往宋元书画上转移。但前面提到的精品稀缺问题仍然会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即便是明清书画,中国的藏家与行家也是从低年代到高年代逐渐加深认识与了解。目前,前清的“四王”、“四圣”、“六家”的市场价格已经复苏,但明朝书画的价格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渐渐实现价格回归。 14、此次春拍,祝允明楷书《黄庭经》拍得526.4万元人民币,金农《书吾自书册》最终以高出估价9倍多的价格成交,如何看待书法市场这一火爆现象? 答:古代书法过去一直未被重视,市场也比较低迷,在历来的书画市场中,它始终处于位高价卑的尴尬处境。直到2006年中国书画市场进入理性调整阶段之后,书法市场才逐渐抬头。2007年和2008年,书法作品价格一直稳步上升,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咋舌的高价,但大多限于在拍卖场上难得一见的宋元时代的顶级大师的精品力作。目前市场上价格比较坚挺的,还是仅限于明清时代的名家名作。相对古代绘画,书法更具抽象的艺术性决定了它的高欣赏门槛和收藏群体的小众化,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高层次的精神审美特性,也决定了其未来的升值空间还是很大的。 15、在近现代书画中精品战略是否仍然是不二法宝? 在整个中国书画市场中,古代书画因为其固有的稀缺性以及真伪为题,投资的资金门槛和鉴赏力门槛都非常高。而中国近现代书画因为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已经确定,而且存世真迹作品数量适度,成为了中国书画投资中,操作性和升值潜力最为旺盛的板块。近现代各大流派的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都已经成为市场中被买家不断追逐的目标,因为近现代书画的流通性强,易于变现,因此被称为“软黄金”。 在09年刚刚结束的春拍中,近现代名家作品依然是市场关注的热点。徐悲鸿《奔马》以221.76万元成为日场近现代书画标王。齐白石的《相恋》、《双寿》、《枫叶猫戏图》、《松鼠葡萄》以及陆俨少、傅抱石等的作品也均表现不俗,林风眠几件不足1平尺的仕女小品均以30余万元价格成交,达估价高端的4倍。徐悲鸿1935年作的《春之歌》立轴以1013.6万元成交,高出其最高估价400多万元。中国嘉德上拍的6件张大千作品,成交价超过了200万。 因此,北京诚轩拍卖的李可染1969年作的《韶山》,拍得1624万元,成为该场最高成交拍品。黄胄、石鲁、傅抱石、黄宾虹、齐白石、吴湖帆等近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无不位居前列。 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的作品,尤其是精品力作或者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作品均能够成为市场中最为保值的低风险投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