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画家档案 王敬恒 艺术室


情、理、技、直接 ——王敬恒

2019年10月11日 07:17  作者:王敬恒  来源:王敬恒艺术文献  评论()

感情 

 

上午画一幅,下午到星桥电影院看《卓别林的舞台生涯》,甚好。对我的启示是艺术要有想象力,想别人所不想,别人所不屑想,别人所不敢想。但重要的是有丰富的感情,不是虚伪的,是真实的。(1979)

 

 

艺术的特点和意义就在于创作者全部投入到感性和感情之中,艺术家的责任是突出感情,使它光芒四射。

 

画最大敌人是重复自己,模仿前作好的画家,应做到笔笔有新意。我看打破前人格局,不只是扩大生活面、深入现实,更应有新的感情,艺术是人创造的,重视人、重视人的感情生命。乙丑(1985)清明,书感。

 

 

对于我,高高山峰乃是一种感情。(题——山水)

 

感情对创造和想象影响很大。事实上感情是一个人气质的具体表现。我消极时多,积极时少,要常常燃起我内心热情之火,不要怕把别人烧坏了。我想,被烧灼者是会原谅我的。(1985)

 

一个画家只要出之真实的感情,真正的探索,我想他的作品一定能打动人。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充满着炽烈的感情。树若没有感情,为什么开出那么灿烂动人的花?动物没有感情,为什么雄性向雌性求爱?为什么展开美丽的羽毛、作各种优雅的动作? 猎取可口的食物献给对方讨对方欢喜?·····若说是出于本能,雄性完全可以直接冲上去强奸···· (1993)

 

每日创作不倦,是因兴趣和感情所需,遏止不住。每当熔铸一件作品时,我并没考虑别人是否能看懂、是否会喜欢。(2004)

 

绘画作品不是印刷品。它是活动变化的。它随感情而变化,随契机而用笔、用墨、用色。要有所取舍,舍比取更重要,有时甚至须挂一漏万。经验和方法是一回事,切莫被它们束缚。(1986)

 

每日创作不倦,是因兴趣和感情所需,遏止不住。每当熔铸一件作品时,我并没考虑别人是否能看懂、是否会喜欢。2004年

 

 

情绪

 

认为,决定绘画基调的是情绪。而中国画的点线(有书法功底)最能表达情绪。(1986)

 

画画时一切都当为你当时的情绪服务。我们是表现主义者。(1986)

 

 

 情感

 

只有画画可以寄托我情感。不然我太苦痛了。(1986)

 

我情感太多,太真挚,因此比别人痛苦更多、更深。有时想麻痹自己也都做不到。呜呼,相思至死乎。(1986)

 


王敬恒先生  1985年摄于成都金泉街家中



绘画不只讲技巧,更讲思想、情感寄托。

 

艺术是情感与智慧的产物,所以作者若无深厚的道德修养,不敬业爱人,不尊重生命,其作品必然浅薄、低俗、苍白。

 

观颜真卿《祭侄文稿》。临文时悲痛愤忾,感情激昂,一发难收,根本未考虑书法精神优劣,一气呵成。正因如此,所以能不拘谨地将长期积累的精湛书艺充分发挥。全篇运笔畅达果断,转折之处锋毫变换精巧自然,大量渴笔的出现本来是临文时心情激切的表现,并非有意识的考虑,却使书法更为豪迈,成为颜书中第一佳品。也是草书的一个新创造。信然情感于艺术之重要,可以说无情感即无艺术。(1986)

 

 

真正的艺术是以充分解放人性为前提,而以情感认识为依归,体现在形象与色彩上。

 

搞艺术第一要有志气,要以大艺术家自居。第二要有情感懂得爱。第三才是才智。

 

艺术必须是对生活的自然扩展,而不是故作惊世骇俗、标新立异。艺术是在平常心作用下启发情感,诱人深思。

 

艺术品须唤起观者的感情。若能唤醒观者生生不已的内在生命,就达到艺术家的创作目的了,也就有了价值。

 

 

 

有情有用,无情无用。(70年代横幅——书法)

 

王国维说所有写景其实都是写情。情之所钟,瓦砾土石亦贵重如金玉。余近数年来深有此体会。(1986)

 

 

男女之爱虽建在性爱上,但当其发展到高度时,便生死相许。故情之为物大矣、重矣。也只有真性情人才有此境界。故红楼梦中之贾宝玉、林黛玉,莎翁笔下之罗密欧与朱丽叶永远是人类歌颂赞叹对象。(1985-1986)

 

 

真正艺术家的多情善感应是从心腔、血液中产生的,而冒牌艺术家是做出来的。(1986)

 

 

多情不寿。(80年代题——藤花、鸟)

 

科学需要敏感,艺术也需要敏感还需要善感,多情的善感。(1986)

 

余之画,时如风雨骤至,时如婉转鸟音,情之所至,笔亦随之,此段时期也。绘画之道,岂此而已哉。 丁卯(1987)。(题——山水)

 

王敬恒 《丁卯写意》 1987 作


王微画序云,画独运诸掌指,亦以神明障之,此画之情也。季之王易。(80年代题——山水)

 

 

整日下雨,屋宇尽湿,不免想到杜工部“安得广厦千万间,广大寒士尽欢颜”。梁启超评杜工部为,千古情圣,诚哉。(1989-6-25日记)

 

余画时,如老僧补纳,细针密线。有时如飞瀑流泉,一泻千里,势不可挡,遏然而止。此情与意使然,有意乎?无意乎?余不知也。记于隆兴居, 季之。(题——山水)

 

情之所结,宣之为快。宣当文,不文何以行远。 壬申(1992)五月,于瓜芝斋,季之王易。(题——山水)

 

兴之所至,千笔万笔不为多,一笔二笔不为少, 所写者,景与情也。季之于苍莽室。(90年代题——牡丹)

 

画当发乎情,节之礼,难矣,心向往之。甲戌(1994)三月,季之王易。(题——山水)

 

艺术者激情智思之产物,可通天人际,成一家之言。岂雕虫小技也哉?季之王易。(题——山水)

 

 

天地含情,万物含生。王易。(90年代题——松、群鹿)

 

王敬恒 《忆老家蟾蜍》 2010 作


恽南田语:画山当情满于山,意溢于水。心向往之。丙子(1996)冬,病后写,季之王易。(题——山水)

 

画要笔笔分明,笔笔有情。中庸曰:诚则形,形则著, 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化则生,生不已,气韵生动。仁在其中矣。壬午(2002)夏,手愈写。季之王易。(题——山水)

 

画者兴也。情之为物,刹那迁流,岂能故步?癸未(2003)三月写。(题——山水)

 

 

理智

 

艺术是直观的,而不是概念的,过多的思索,只能束缚你的手足。弹吉它要用思索吗?我看不用。当贝多芬谱《月光曲》时,我想他也没有用。但天才不是随时有的,因此要理性,坚持干下去,有恒心是理智的产物。(1986)

 

 

艺术最需要体验,而不是理智。理智是支离破碎的。只有体验,才能把握生命、把握整体,才能领悟何谓宇宙。1986年

 

存在主义的始祖当属尼采。尼采属于唯意志主义,他反对理智。事实上我深深感到我受理智之害不浅。(1986)

 

 

艺术不能有太明确的观念,不能太理性化。我读哲学是为启发智慧,不是用来指导创作。(这很矛盾)

 

理智有时能成为艺术的致命伤。

 

 

园子里有只青蛙,每日从下午到黄昏、不时呱呱直叫。知道它寂寞无伴,我与它同病相怜。它的叫声让我落泪,有时我真想劝它理智些。(1986题——青蛙)

 

在创作时,过多的理智是有害的,因为它会束缚你的手足,使你怕这怕那。岂止创作如此,即在人生的旅程中过多的理智也会妨碍许多机会的获得。严格说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是凭你高度的想象去创造,用不着理智。理智是逻辑推理分析的事,在想象中用不着向它借光。(1985-1986)

  

王敬恒 《腊月的鸡》 2002 作



过多的理智,往往扼杀生机,使人呆板,还容易使人变得虚伪、无情。(1986)

 

在多数情况下,理智是限制想象力发展的。(1986)

 

余画常不能适可而止,理性不足,悲哉!丁卯(1987)秋。(题——山水)

 

画到兴酣时,当留得住手,不然佛头着粪矣 。王易。(题——山水)

 

画当适可而止,不可画蛇添足。

 

 

情感与理智

 

林凤眠说艺术上最难是达到感情与理智的平衡。

 

艺术的根基在于情感。情感是无法无天的,因此就必然搭上理性为权界,即协调。这种协调是自由的协调,是非科学的,是兼有知识与道德必然自由的神圣性的自在。

 

不但需要感情,更需要理智。二者合一,才能产生真正伟大的艺术品来。

 

艺术是爱的体现,但有时要以极冷的理智去处理,不可一味逞情。

 

想象是情感的,认识是理性的。但想象往往是理性的先驱。

 

用理性作画,他的画乃是一种人为之物。情必有所归趣,有所寄托。(80年代)

 

我总认为过去艺术(主要指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包括唐以来中国画)理智成分多,感情成分少。(1986)

 

 王敬恒 《人,诗意安居》2009 作


理智是与感情对立的。理智越多,感情越少。1986)

 

人的意志要求最高的善,最完美的美,故艺术无止境,我们永远在探求中。艺术若落入欲望、情欲的宣泄,便有枯竭之时。所以最高的艺术必与理性结合,即智慧圆满也。

 

我们不要太相信理性是万能,但也不能一味任性使情,要保持中道。

 

讲情,恽南田的情理结合、情欲有别说,甚精彩。

 

艺术是情感也是理性的。好的艺术一定与真善美结为一体的。给人不快的艺术品多半是有问题的。(2000年后)

 


情感技巧

 

艺术是感情,但光有感情而没有技巧,感情也无法表现。只满足于形式的乱真也不是真正的艺术。

 

我常想把我的爱、我的相思表现在画中,可惜做不到。这是手段和技巧还不听使唤,我感到难受和烦恼。(1986)

 

绘画不只讲技巧,更讲思想和情感寄托。

 

真正的艺术是以充分解放人性为前提,而以情感认识为依归,体现在形象与色彩上。

 

直觉

 

我的有些山水画是由自己的幻觉或梦境,再加游山看水看树的经验而创造出来的,并非理性、而是直觉的表现。

 

艺术是直觉,是神秘不可言说,与宗教相通,是仁的体现,故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1994)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