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画家档案 吴国亭 艺术室


强调写生,力避同质化

王晋元成就对我们的启发
2018年11月08日 15:45  作者:吴国亭  来源:吴国亭  评论()

强调写生,力避同质化
-----王晋元成就对我们的启发


   同质化,是物理和化学上的专有名词,望文生义,就是不同物质发展变化之后,趋于相似,彼此差别越来越小,最后接近相同。这个词借用来形容我们国画界那些趋于相似毫无个性的作品,倒也贴切。同质化是艺术的大忌。

                      王王晋元作品


   我们年轻时常常会见到古人画上写有“师青藤画法”,"拟个山僧","仿元人笔意”等等题跋,与前人趋于相似反而用来炫耀有传统有出处,而近些年有了些新的变化,看评委眼色,跟市场行情,仿获奖者画风,似乎又成了一种新的同质化倾向。我们不难看到山水画从南到北各地普遍面貌类似,花鸟画又流行了多为无个性特色的工笔细描,人物画也同样刮起了彼此雷同的变形丑化之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难以见到卓然自立面目新异的画面。这又是所的同质化现象。
                       王晋元作品

   面对当前情况,不禁使我们怀念起二三十年前的云南花鸟画家王晋元来,他的作品有传统笔墨,又洋溢着生活气息,与众不同,又新又美,每幅作品问世均令人击掌叫绝,爱赏不已,确乎国画界的一颗冉冉上升的耀眼明星,遗憾他英年早逝,令人扼腕痛惜。在他之后似乎还没有见到过像他那样一洗旧习、自创新貌的画家。

                         王晋元作品


为什么像王晋元那样戛戛独造的优秀画家难以出现?

   十多年前,带着这个问题常与近邻李剑晨先生进行探讨。李老是吴冠中先生的老师,早年留学英国和法国,学过油画、水彩和雕塑,还见过毕加索,回国后拜陈半丁为师学过花鸟画,可谓见多识广,学贯中西,每次与他老人家谈艺论道都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收获。他认为:学习中国画"入门易,而提高难;临慕易,而创作难",原因何在?他指出: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各门类艺术都有程式可循,如戏剧中的喜怒哀乐的表演动作,无论京剧还是其他各地方剧种,唱唸做打都大同小异,唱腔也有规定的板眼;诗歌中的平仄格式的套用;词的曲牌调式规范,乃至国画里的画石法,画树法,画水法;花鸟画的出技法;人物画用线的各种描法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前人从生活中归纳出的程式,已经规律化、公式化了,往往从古到今一成不变,后人易于入门而走下去,只能在这种模式里兜圈子,先入为主,很难跳出来,在国画界《芥子园画谱》就有积极的助学的一面,同时也有限制影响他人发挥的消极的一面。所以,李可染先生说:“他要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谁能跳出这些束缚人手脚的模式,谁就可能别开生面成大器,跳不出来,艺途也就到此为止了。
                         王晋元作品


   与李剑晨老先生深究下去,我们直言不讳地觉得中国人总体上偏于保守,似乎在国画界尤为明显,非要人云亦云不可,越雷池半步就会遭到非议,被可怕的孤立起来,这种保守观念的形成,其根源来自中国的传统教育,万里同志曾在198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中就指出:“几千年来,封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一般只要听话,驯服就可以了,而不着重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停滞时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封闭式的经济活动,倾向于受教育者恪守传统知识和技艺,守住祖宗的家业,而不重视启迪教育者去开辟新的知识领域,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所以表现在中国画学习之中的保守、情性、跟风、迁腐等弊端都会跟踵而来,鲁迅先生曾提醒我们说“古文化裨助着后来,也束缚着后来”,要有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清醒地对待那些古人的程式陈法。

                        吴国亭作品

   艺术上要想有所建树,取得成就,就不能囿于老祖宗的成法里,要抛开画谱,丢掉临本,拿起纸笔,走出画室,不畏寒暑,不知疲劳,不怕艰难地直面生活,去写生,面向生活索取创作素材,在写生中提高技艺,在生活中醞酿创作题材,言行一致地去“师造化”,只有靠老老实写生得来的素材进行加工进行创作是唯一正确的途径。古代许多优秀的传世之作,唐宋时的易元吉,徐熙,黄筌等画家,源于生活,对实物写生至今传为美谈。当今李可染先生同样十分强调写生,经常带着学生身体力行,他常常强调:面对生活写生是“改造中国画的一个基本条件,只有从深入生活里才能产生为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新内容,根据这新的内容,才能产生新的形式”

                 吴国亭作品

   历来有作为的画家,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彪炳史册的成就,无例外地都是这么进行艺术实践的。不但要有不怕吃苦的勤于下生活写生的态度,要有别开生面的追求,要有青出于蓝的雄心,要有得鱼忘筌的精神,还要有法自我立的胸次,要有与众不同的胆识,还要有另辟畦町的法道。

                     吴国亭作品


   王晋元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他在央美打下了良好的笔墨基础,而后毅然去艰苦的西南安家落户,将那些不为常人所识的热带雨林中的奇葩异卉引入传统花鸟画之中,为了表现那些新颖的画材,又随之创了属于他自己的新技法,新手段。请设想一下,如果大家都能这样独立特行戛戛独造,在生活中去撷取创作素材,还会有同质化现象吗?

    2018年11月8日吴国亭84岁写于南京浦口




分享到:
7.86K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 内 容:
    剩余可用文字数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