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爬行在山壁陡坡的山道上,时闻马夫高亢的藏歌声、马蹄声和山泉声。清新的空气里带有一股股马屎的青草香味,眼前是巍峨矗立的神山和层林尽染的秋色。“回归自然、师法自然” 是一句经常挂在现代绘画人嘴里的时髦话,但这句话对我来说自少不是无病呻吟。在这被定名为亚丁自然保护区的四川省稻城县小贡嘎山风景区里,确实赋予了我创作的灵感。我很喜欢石涛的” 搜尽奇峰打草稿” 这句精典语录,这也是我一直向往和遵循的,直面终年积雪的三座神山,我似乎分享了石涛的感慨。
那一刻 我升起了风马 不为祈福 只为守候你到来;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石子;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的诗歌把我带入了” 天人合一” 的境界,这里没有痛苦,这里没有哀伤,这里是我迷恋的地方,这里是我创作的源泉,它的名字叫香巴拉!
初到稻城是在十几年前的一个秋天,在好友的陪同下,我们从成都的新南门客运站坐长途客车,途经康定翻越折多山,过新都桥就算是到了关外了。川西高原的秋色正浓,蓝天白云伸手可触,金色的白杨树丛里隐现出造形美观、风貌古朴的藏寨,翻飞的彩云在由绿转黄的草原上留下了滚动多变的阴影,广阔的苍原展向天际的雪山。夜宿亚丁景区门前的客栈,第二天起了个大早,骑马走进景区,完全没有意料地,我似乎找到了我的梦乡灵界,呈现在我面前的景象,有别于其它地方的山山水水,不是诗人作家的幻想,是真真实实的人间仙境。
漫步在洛绒牛场的栈道上,观溪流跳跃,闻水声潺潺,马夫们或躺或坐,沐浴着清晨的阳光,怡然自乐。冲古寺前,斜挂的弯月照亮了整条山沟,几座雪山像沉默的巨人,披上了洁白的盔甲,带给我的感觉不仅是威武庄严,更有一种安祥与镇定。山坳上的亚丁村里,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供奉的牦牛头骨在屋顶上闪闪发光。晨曦中的村落更显神秘,那么清晰却又那么遥远,人间天上只是一念之间。
阳光照亮了山顶的积雪,让巍严的神山露出了金身。落叶松为山谷里铺起了金色的地毯,聚散随风的云层所形成的阴影像浪潮一样,在这遍金色的海洋上飘动。冰川和泥石流的痕迹,倒挂悬崖,摧残了山脚下的树木,但却又为大地带来了滋润,为新的生命带来了催生剂。在这里,大自然是多变无常的,但确又是滋生不息周而复始的,山川草木既无明争暗斗,天地人道也相应相成。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环境,我感到逍遥奔放,我立足于天地之间,却又消失在万物丛中。我感受到和气冲虚的福泽,也意会到淡泊中庸的哲理。
在这里,我所能做到的就是用心与自然沟通,用脑记录我的感观,用情幻化出美丽而神秘的画图。这里奇峰突起,层林尽染,山川交会,生机盎然。在这人神共处的环境里,天和地似乎在这里交合了。易经说:” 天地通则万物生” ,我在这里能不沾一点灵光吗?
当我初次进稻城时,就被它特有的景色所吸引了,神山就成了我研究的课题。随着后来自驾游的兴起,我就迷上了自驾写生,经常开车在雪域高原上行走,我就成了稻城的常客。<<香巴拉的红月亮>>等系列作品,灵感都出自于稻城,这片圣洁的土地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我要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更多关于稻城的作品,画出我心中的香格里拉,献给我忠实的粉丝们,献给华夏万代子孙!
贾雨 2018年8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