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画家档案 王泽培 艺术室


胸中丘壑寄丹青

王泽培山水画作品欣赏
2017年07月13日 11:27  作者:王泽培  来源:中国书画报  评论()

画坛精英 | 王泽培——胸中丘壑寄丹青 2017-05-22 11:32 王泽培,中国美协会员、河南省美协理事、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河南省漫画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委员。作品入选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获第十二届河南省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远离红尘喧嚣,回归自然,寄情山水,是千百年来文人雅士梦寐以求的精神家园。翻开王泽培的山水画卷,就如同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桃源胜景。画中雄浑的山川、奇特的岩石、灵动的流水、缥缈的浮云、苍劲的树木、繁茂的花草,共同构成了其山水画作的独特意象。 师古承今夯基础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历览画界前贤,无不是在师承古今大家的基础之上实现创新和突破,最终完善自我的。早年学画的王泽培同样深谙此道。他深怀谦恭之心,以古人为师,遍临五代董源、巨然以及宋、元以降沈周、龚贤、石涛和近代黄宾虹、张大千等人的传世名作,心摹手追,颇得要领。龚贤的深厚苍润、严谨朴实,石涛的笔情恣肆、淋漓洒脱,黄宾虹的浑厚华滋、黑密厚重,尤其是李可染将“明暗光影”融入山水画的独特表现手法,都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王泽培好古而不泥古,以贤为师,兼收并蓄,能够融贯古今,为我所用。他注重深究画理,知其然更要探究其所以然,以取其精髓。在绘画中,他谨记“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的古训,并且坚持“以手写我心,以笔绘时代”的理念。他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绘画技巧的日臻成熟与精湛,更是站在人格道德的高地上,以一位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感,用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引导社会奋力前行。  我见青山多妩媚 为师得心源 石涛在他的题画诗中曾说:“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这句诗虽然常被艺术家们用来描述黄宾虹的晚年山水,但也说明了山水画的世界是宽广的,是包容万物的。这就需要画家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从生活中用心感悟,不断探索。历代名家大师无不芒鞋竹杖,踏遍青山。他们置身山水之中,感悟自然之美,体验造化之奇,把写生当作了必修课。王泽培身为地方文化艺术界的当家人,尽管工作繁忙,但一有时间便会登东岳、下太行,不畏艰辛,搜尽奇峰。他感悟天地之灵气,汲取自然之精华。崇山峻岭拓展了他的心胸,松涛飞瀑扣动了他的心弦,烟霞雨露润泽了他的笔墨。“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在长期的写生实践中,王泽培努力将“眼中之山水”转变为“胸中之山水”,将大自然翡翠兰苕的纤丽秀雅和鲸鱼碧海的苍劲雄伟美完美糅合在自己的山水画中,让人悠然产生飘逸之思。其《太行山居》既彰显出“北派”山水的阳刚之气,又表现出了“南派”山水的清秀韵致。该幅作品采用“深远法”造景布局,远山近水错落有致,崇山峻岭开合自然。画家以书法用笔着小青绿色,斧劈皴、披麻皴交替使用,山石、树木、涧水、云岚,虚实相间、浓淡相宜、疏密相应、干湿互济,笔笔生发又收放自如。间以溪流淙淙、石桥通幽,气韵灵动,意境优美。试想,置身于如此优美的风景之中,偶见几间房舍掩映其间,岂不让人心旷神怡、陶然而醉?此乃古人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绝妙佳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绿动山野 沉淀自我创新高 严霜烈日泅渡过,春华秋实如期至。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王泽培的绘画作品连连入选全国性美术展览并多有获奖。光环和荣耀纷至沓来,但是他时刻怀着一颗宁静淡泊之心,戒骄戒躁,一如既往地、夜以继日地搞创作,在求索中沉淀自我,在创新中突破自我。他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既定目标,依然醉心于笔墨世界、醉心于青山绿水之间。他忘却尘世纷争,将自己的情感与笔墨融为一体,用手中的画笔歌唱美好时代,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王泽培在用其整个身心为世人构建理想家园的同时,也为自己营造着一座金碧辉煌的精神城堡。对他而言,绘画早已刻入骨髓、铭于心底、融入血液。倘若王泽培在绘画艺术的精度、意境的深度、格局的高度和时代的契合度上再下一番苦功夫,相信假以时日,他的山水画卷会更加辉煌壮丽! 来源:《中国书画报》

分享到:
7.86K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 内 容:
    剩余可用文字数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