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秋雨
记得小时候,也就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那时集体化劳动生产。梅洲村是大村,梅东、梅西、梅南、梅北、梅溪、梅洲六个自然村合成一个集团村,人口一万六左右,我村是中心村就叫梅洲村,分十二个生产队,我家是第六生产队。
那时每家每户条件极差,家里除了劳动用具,家具简单,有祖传旧衣柜放全家衣服,还有米缸,装咸萝卜干的陶缸,一张大床挤全家睡眠。床边放着小便的尿桶,小便水是蔬菜最好的养生肥料,父亲天天挑着尿水去自留地浇菜,尿水是要参进大量的清水,不然会辣死蔬菜。简单的家,贫困的生活,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欲望。
最不方便的就是大便了,家里没有厕所,急了得走到附近公共厕所,厕所极为简陋,女厕所围墙比较高,封闭一点。男厕所就太随意了,围墙一米五左右,站着可以看到头部,大人有时经常会碰到异性邻居,实在有点尴尬,躲不过了,只好在厕所里勉强点头招呼,但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了,大家也不会把他当一回事。
厕所里就是用石板横放留着空隙让大便进入厕所,厕所池很大,深大概两米多,宽两米乘两米的,一般男女厕所都是分开一些距离,不挨在一起。这就叫蹲厕所,那时是没有手纸的,完事后男人用香烟包装纸擦屁股,小孩随便在地上捡个红瓦片解决。妇女通常手里拿着稻草折成二十厘米左右的长条,解决便后事。
公厕的故事是最丰富的,承载着那时代的生活状态。小男孩最关注的地点就是公厕,公厕里常常有各种香烟包装纸,小孩会拿着竹竿去捞。捞起后用清水洗干净,收藏各种各样的香烟纸。
计划生育刚开始,厕所里倒有很多的避孕套,小男孩们拿着竹竿,争先恐后地去捞,洗干净后吹气球,看看谁吹的大?

《 渐山晖月》 吴秋雨作
学校的厕所男女隔一墙,比起村里的厕所要含蓄一点。但也同样是两块石板伦敦,厕池露天。调皮捣蛋的男学生下课后会拿着石头砸入女同学的厕池里,溅起大便水,如厕的女同学屁股污物占满,顿时哭声骂声四起,男孩子大笑后逃之夭夭。
生活离不开进与出,饭桌和厕所是每天离不开的地方,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落后的年代也使人们安分守己,落后也造就人的劳动与锻炼。现在人家家都有坐盆,看着微信方便,一坐就是半天,便后享受着柔软的手纸,但却放弃了蹲的锻炼。排物是蔬菜最好的有机肥料,辛苦地挑着排物去浇菜,自然也就是运动身体。
蔬菜有了排物的肥料,人们享受原生态的生活,自然健康。这就是生态循环的生物链。不用担心菜里有化学肥料,催熟剂等等有害物。自然生态就是良性循环,科技虽落后,却能够过着健康安全的生活。
我见证了中国从落后到迅速发展为世界经济科技发达的国家,贫穷与富裕的条件真是变化惊人。条件好了,却多了一份堕落,少了一份真诚。科技的发达,使人们有条件把各种食物都参假,有了参假的本事,就能够掙钱发达。但良知呢?有些人被利益的欲望埋没了,监狱和医院不断在扩大,但无法解决国民的生活安全问题,政府也束手无策!
科技发达了,有些人良心没落了,这就是削椎自扎!道德底线被炫富抛掷九天云外。我们似乎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过着恐慌的生活!
我们期待着一些不安分的经商者能够反省恶意行为,自觉遵守道德底线,正道盈利,换位思考,多一份社会责任,对本土民族少一些伤害,维护正能量,我们的明天才能够更加美好,高科技才能够让人享受真正的乐趣。“中国梦”应该是幸福无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