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笔幽淡水墨晕染纸上,氤氲的烟霞萦绕山间,朦胧的线条勾勒出险峰与土楼,空濛寂历。近日,中国国画家协会副秘书长、闽南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理事长吴秋雨在诏安书画城举办名为“水墨心境”的作品展,数十幅旷邈深远的山水画卷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驻足参观。可谁曾想到,仅在十年前,这些作品的缔造者还是一位终日奔走于各大建材市场的装修师傅。
从木雕匠到专业画家再到艺术策展人,吴秋雨的寻梦之路一波三折。出生于农民家庭的他从小未曾接受专门的书画训练,脑海中对艺术的最初印象则是6岁那年,懵懵懂懂地照着洗衣粉包装袋,画出小天鹅的模样,邻人们的夸奖在他的心底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稍长些年岁,吴秋雨凭着几本借来的画册,自学素描、速写等绘画技巧,甚至自己画起了连环画,供应同村的小伙伴。
无拘无束的乡野生活为年少的吴秋雨提供了丰富的绘画素材,周遭的山水造化让他洞见到艺术之美,而真正的系统训练则开始于1987年。那一年,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孙恩同到诏安筹办山水画进修班,年仅19岁的吴秋雨揣着向农信社贷款来的数百元学费,成为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
正规化的学院派教学令吴秋雨大开眼界,可是困窘的家境让他只能暂时蛰伏。为了养家糊口,吴秋雨拾起了家传的木雕手艺,凭借着良好的美术功底,他的木雕、泡沫雕、棉花雕等作品十分畅销。
而后,带学徒当油漆工、随建筑队做室内外装潢,十余年间,吴秋雨靠着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信用改善了家中环境。尽管终日走南闯北,但他仍然坚持艺术创作,并长期订阅美术期刊,以了解当代艺坛的发展动向。而举办于2000年的诏安首届书画艺术节恰好成为他重新启航的平台,五幅闲暇时创作的山水画令这位装修师傅声名鹊起,书画名家们的鼓励也坚定了他继续深造的决心。
而立之年,吴秋雨负笈北上,求学于中央美术学院。时隔多年重新迈入课堂,他分外珍惜,朝临暮写,笔耕不辍。在京四年,经著名画家陈平、诗词大家周笃文等良师益友的引导与提携,吴秋雨诗书画印各有精进,对传统诗词也颇有见解,每每作画,自撰诗词,相得益彰。
结业之际,吴秋雨在安徽太和策划中央美院“山水精神”高研班“十四人优秀作品展”,并将义卖画作的6万余元款项捐给了当地的希望工程。关于这场义卖,吴秋雨说他的想法很简单,只是希望像他一样的农家孩子能上得起学。而这也成了他策展人生涯的开端,他开始尝试着以此举汇聚众人之力,化艺术之美为社会公益。
此后,吴秋雨一发不可收拾:2007年,策划“走进土楼”作品展在北京、漳州、华安、诏安等地巡回展出;2008年,策划“情系奥运——当代中国画名家小品艺术邀请展”;2012年,策划“传统新实力?秋雨轩名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一场场画展的背后是吴秋雨对当代社会和中青年画家的关注,也是他艺术理念的自我表达,诚如他所言:“作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除了要忍得住寂寞,还要有一种良知,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敢于担当,应把精力投入艺术研究与创造,不断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继承与创新,把个人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吴楠 沈乾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