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这职业,自唐宋以来都是文人士大夫用来修身养性的,而书画的交流也都是上流社会的贵族玩赏,商人有钱也不会把书画当成商品来买卖,也有些爱好者会变换些财产来收藏,那只不过是喜欢,而不是为了赚钱。
一般老百姓更是玩不起的,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老百姓能逢太平盛世,丰衣足食就算是最幸福的事了,那有能力去欣赏书画。
元朝蒙古族的入侵,重武轻文,汉族文人不仕,怀才不遇,故山水画成了文人发泄修行的职业了,他们游山玩水,吟诗作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故元四家画风大变,与宋画拉开了交大的距离,格调空灵(宋画笔墨厚重结实,元画笔墨空灵超脱)。
而到了明朝,吴门四家就成了职业画家了,尤其是仇英、唐伯虎,都是职业画匠,以画谋生。大多以仿宋画为主,所有丰厚的底蕴,亦无多大创意,故无法与宋四家,元四家相提并论。
到清朝四王成了皇宫职业画家,有俸禄,吃皇粮,成了主流画家。然画风倾向南宗元四家,仿古成了文脉传承的主流思想,过分的追求笔墨程式,千篇一律,毫无生气。
而四僧却是边缘画家,没俸禄,思维超脱,师造化笔墨自由,画风鲜活独特,各领风骚,成为清朝中流砥柱。
而金陵八家皆以卖画为职业,尤其郑板桥明码标价,个性独特。
而近现代、民国时期书画逐渐成为市场萌芽期,海派任伯年、王雪涛,张大千,齐白石,皆明码标价,从不随便送人。
当下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美协和各美院主流艺术团体的不断运作,各大院校不断扩招,国家画院的进修班、北大、清华五花八门,职业画家成为中国一支庞大的队伍。企业家自然也随着熏陶参与经营买卖,拍卖会,画廊全国随处可见,书画产业都成了文化产业主流运作模式。
全国各地爱好书画者皆筹钱带着梦想进京深造,北漂画家到处可见,经过几年的北漂洗礼,大多数没有吃皇粮的画家积蓄慢慢花完,工作室租金每年不断涨价,消费越来越多,家庭压力不断增大,恐慌与无助油然而生,转行又不甘心,豪情壮志慢慢退化,偶尔有亲朋好友介绍卖点画尤为欣慰,或者直接掏钱买买你的画,你想送他,他还不好意思要,因为他支持你,理解你。勉强维持一阵子,那以后的日子呢?外表坚强,内心无助,老是期盼着时来运转,天天做着“中国梦”。
画艺高者不一定卖得高,卖得高者不一定画得好,因为画画与卖画是两回事。
有头衔的画家一幅作品几十万元供不应求,有社会活动能力的画家也卖得很好。价格不到位闭门不见,大家都仰视对之,谁敢开口求画。
最可怜者是我们这些倾家荡产的北漂,把辛苦掙来的积蓄,用几年功夫进修完了,还觉得没画好。还想进步,但想画好没那么简单。没钱了,怎么办?没有其他本事,卖画吧,没碰到赏识的买家和经纪人,也惨淡经营。家人不理解,有些亲戚朋友不帮忙,还开口索画,如果你很客气说,以后有机会再送吧,却成了索画者的借口,因为你已经欠他的画了,以后再碰上,他会理直气壮地说,你欠了我一幅画,如不交还,有可能就与你断交或者骂你八代祖宗。
你看,求画者开着豪车,住着高档的别墅,他家的中堂就欠你的一幅大作品悬挂。这么有出息的土豪,挂着你的画已经就很瞧得起你了,有些人送他他还不要呢,你还好意思要钱。大不了请你喝酒唱歌已经是很高的待遇了,因为这种人平时花钱很大方,大手大脚,就不习惯买画,有钱拿去泡妞比较舒服。我告诉你,你千万别说钱,说钱伤感情!“俗”。如果你不送他,肯定是你的不对,太计较,小气鬼,不懂情义,老提钱的事,你说一张纸才有多少本钱,是吗?举手之劳。
看来画家还真不如保安,没有固定收入,朋友的钱还不好掙。
如果你朋友是卖大米的或者卖猪肉的,他舍得随便送人吗?因为他是做买卖的,收你的钱是合情合理,而你不是,你是个画画的,呜呼……
你看那些歌手,随便张口就来钱,出场费还很贵,而你去歌厅唱歌不但没人给钱还得花钱,你说这是什么世道,太不公平了吧,是不?
我建议,如果你没有丰厚的资产、固定的工资,想当个画家挣大钱最好是要慎重考虑,因为画家这行当掙钱没你想像的那么容易。不小心还会弄得妻离子散。逃回老家那些成功人士还会指着你鼻梁教训你几句,说你傻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