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兄是个性格直爽的人,记得2004年我们刚上中央美院“山水精神”高研班的时候,当时我当班委,也为班上做些杂事,他老是对我有些看不上眼,经常跟我顶撞!其实,人与人之间很多误会就是缺乏沟通,才产生对立。后来我们慢慢彼此了解对方的个性,成了很亲近的好朋友。建立兄处事率性,言语透明干净,从不拖泥带水,还带着一股豪气,这也就成为后来我们彼此相互欣赏的原因。
他从小就喜欢画画,也就是家庭各种原因,后来才弃文从商。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学习,对画画总是有着不离不弃的情结,周围结集了几位书画爱好者经常谈论切磋。经商期间,他跟家乡好友书画名流南庐先生远离喧嚣的城市,一起承包一个山头,种果寻幽,如入桃花源,与自然结伴,为写生和创作找到最好的道场。中国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刘曦林先生、著名画家李宝林、姜宝林先生也经常到他果园雅集,谈经论道,给他们指点迷津,提供当代美术状态的信息,也就使他对陈平先生艺术生涯有了深刻的了解,产生了敬仰之心,给北上取经留下了伏笔。
他在来北京进修之前,是在上海经商的,他们夫妻俩本来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也就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人家说中央美院办了一个“山水精神”高研班,陈平先生为导师。欣喜万分,竟然弃商从文,负笈北上,也就成了我的同学。
建立兄步入不惑之际,看上去也就三十出头,活泼可爱,像个长不大的男孩。而笔墨却老辣深厚,笔意纵横,皴擦点染浑为一体,别有趣味。潘天寿说:“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建立兄作画跟他为人一样,笔墨率真浑厚,大写意落笔娴熟洒脱,有着黄宾虹的笔墨遗韵。凝练的笔墨语言和情调,遒劲与柔和并行,气韵鲜活而透明,在有法与无法之间徘徊,形成自己的水墨风格。他作画态度严格,善于动脑,对自己的作品总是不满意。平时不轻易动笔,偶尔挥毫时常有令人惊叹之作!真所谓:“三思难下笔,一点几成家。”
他的写生小品 “浙东记事”,画中几间农舍,绿树围绕,前边碧水悠悠,茅草门边一支电杆,标志着时代的产物;由渔网编织的篱笆,透视着,这是海边村舍;一支小狗在回家的路上张望,分明是送主人出门打渔后,急忙赶回守望家园,可见这小精灵有坚守本分的原则,令人产生对小动物有着爱护和怜悯之心;画眼通透明确,意境幽深。构图鲜活而又情趣,说明他对生活观察入微,小作品却看到了大千世界。他的另一幅创作小品 “渡口桃花叶叶新,殷勤记得渡边人” 清代人蔡嘉诗意,画面落墨大胆,右上角草亭下两人待渡,前面一株桃树腾空而出,淡妆几处,自然生气,超然脱俗,草亭与回望桃树呼应,生动夸张,渡口小船一叶,不见船翁,可想渡人之急,远山大块淡墨,一处缺白,分明是雨后阳光亮照,整体笔墨湿润,墨味盎然,笔简而意深,诗情画意映于纸上,让人读之流连难返。他能够用当代的笔墨语言准确地表现诗意的故事情节,也体现了他善于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思考。
画画的风格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画家要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风格,必须是本人的先天心性和他后天修养的结晶,是笔性和心性的统一。所以,陈平先生对每个学生观察至微,因材施教,也就成就了建立兄北上学习有了飞跃的突破,逐渐形成个人的面貌,画面洋溢着朴拙单纯而又浪漫率性的气息。
所谓“山水精神” 是继承传统文脉与时代背景同步并进的笔墨形式转换和精神重建,是在绘画作品时代内涵上强化笔墨语言的表现方式,是强调个性与传统文脉不对立的鲜活语境。由此,建立兄已进入心性融合个性笔墨的阶段,明确和自信地步入“山水精神”的语境中逐渐成长。我相信,他能够怀着这份信仰,淡定地耕耘着这块“精神家园”。
癸巳年初夏于北京宋庄思逸草堂 秋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