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三月,余邀十二位同学往家乡福建土楼写生。
初六下午,同学至漳州,当晚住银佳宾馆,副市长黄浦江先生与宾馆主人黄渊义先生热情接待,吃住皆善,颇显闽南人喜文好客之性情。
初七上午,淫雨霏霏,画友卢果兄雇一中巴车,引一行人往南靖书洋镇,因造路未完,路面泥泞,其车颠簸难行,画友卢兄入山写生多次,土楼景点颇为熟悉,此次合伴同行一为写生,二为导游。卢兄手执话筒,生动讲解闽南风情,兴时来首闽南歌曲,好不热闹。
福建土楼,历史悠久,西晋永嘉及唐末宋末“群雄争土,黎庶南疆”中原地区,欲避战乱,举族南迁,至闽西南山区,依山而建。
中午抵书洋镇,安置住食,下午往景点田螺坑村。途中景色,氤氲烟雨,重峦叠嶂,翠竹茶园,梯田如织,时隐时现,如梦如幻,令人心旷神怡。欲至景点,车胎爆破,众人下车,撑伞踱步而至田螺坑观景台,有亭避雨,居高俯瞰,五座土楼依山起伏。像朵梅花,又像奥运五环,因中方而外四圆,谓天圆地方,乃宇宙自然之道,亦吻合世界五洲。余谓之“奥运五环土楼”也。两千零八年申遗成功,与北京奥运携手同唱盛世之歌,同喜同贺。
立山脚仰望,楼群犹如布达拉宫,庄严耸立。四周群山环抱,梯田层层错落,古木参天,绿树映衬,焦林翠竹,细雨朦朦,云烟萦绕,如临仙境,顿起浓浓画意,抽毫濡墨,得画一幅,不觉天色已晚,返书洋镇投宿。
初八晨,重抵田螺坑,入村画其近景,时大雨如注,众人或依屋椽,或上楼台避雨写生,村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携凳提水,无微不至。
中午就近用餐,屋主姓陈,做野菜鸡汤待之,其味甚佳,食而难忘。其主客厅多挂名人字画,有范迪安先生书法“人造天工”四字,法度工整,乃精品之作,是先生游此地书而赠之。食罢,众人寻景皴染,是晚,方折身返寓。
初九,往河坑写生,晴天,道途山体滑坡,阻塞多处,时有车推土开道,行车不便,时而下车观景,只见云涛涌动,绿草茵茵,林木苍茫,虫鸣鸟叫,溪水潺潺,令人赏心悦目。
至河坑村,登山至观景亭阁,极目瞭望,村落楼群千姿百态,方圆交错,像天外飞碟,地上蘑菇,虽不华丽,也极壮观。历尽苍桑,旧颜不改。黄墙绿树相映,三面青山为屏,村前溪流环绕,鸡鸣声声,炊烟袅袅,天然成趣,尽收眼底,境由心生,展纸挥毫,神奇造化,涤荡于笔墨之间。
下山过桥,步入村中,楼阁纯朴宁静,楼体方圆各异,门匾题字清晰可辨,方形名曰:朝水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荣楼、永贵楼。圆形名曰:裕昌楼、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五角形为南薰楼,楼名吉利祥和,炫奇古垒,环堵藩垣,斑斓可欣。
入楼观赏,楼房内杉木搭建而成,梁架分间,大小相同。上下垂直,楼内约二三十户,每户一开间,底层为厨房,以上几层为卧室、粮仓。大门对面乃祖堂大厅,为众人供拜、喜丧之事,皆聚于此。中有水井便于饮用,其行门、神厅、天井、水井、水沟、防火设施,布局得当,冬暖夏凉,众口一姓,自成一统,和谐相处,其乐融融,传宗接代,生生不息,真乃一楼一世界也。余随口拈句:
不羡功名不羡仙, 红尘隔断亦安然。
土楼神韵今犹在, 此地风情胜桃源。
初十,至华安仙都镇,仙都著名三绝,曰:“二宜楼,九龙壁,铁观音”。此处茶香洋溢,茶民採茶、制茶,耕耘有序。经营奇石者,置石于道旁,形色各异,琳琅满目。
卢兄引众人至溪边搜奇石,至农家品清茗,同学各得奇石数方,兴奋不已。清茗怡神,回味无穷。
仙都有土楼三座,名曰:“二宜楼,东阳楼,南阳楼”,成三角相应,南阳楼为方形,二宜楼、东阳楼皆为圆形。二宜楼为福建土楼博物馆,是土楼之精品,土楼风情尽纳其中。
二宜楼建于山体龙脉之穴位,背山曰“狮子山”。堪舆学称之“狮子戏球”。二宜楼乃狮子之球也。得此风水,子孙富贵非凡。
外观二宜楼,气势宏伟,墙基为乱石砌垒,墙体用生土、石灰、细砂、糯米、红糖反复锤炼,坚硬无比,高为四层,墙厚几尺,每间墙外有方孔曲入,是为传音之用,喻为现代门铃。
步入楼中,内套围楼一座,其楼一层,随外楼围绕,此曰“楼中楼”。天井之中有水井。底楼正中厅为神堂。
二楼大厅为祖堂,绘其楼祖先神像,墙上记载历代先贤官禄职位,此楼历有进士十三位,举人、富商、文人墨客几十位,人才济济,乃得风水宝地之灵也。墙绘有梅兰竹菊、山水、人物、水墨画,四周门匾绘有西洋钟表、西洋妇女。三楼屋顶贴有清末西洋报纸,此楼汇中西文化于一体,堪称土楼之精品,艺术典范,乃先民智慧之结晶。
此楼主人早期于西洋经商,因经营有道,富甲一方,回乡建楼于此,历十五载,此楼方成。屋主中道离世,未能享受其落成。可谓用心良苦,令人叹服。余诗一首为记:
沧桑古垒二宜楼,
荟萃斯文九十州。
大业峥嵘遗后世,
神奇魅力也风流。
众人在仙都小住两日,寻景涂抹,得画几幅,返漳州投宿。
十二日,应鑫展望经理谢平展先生之邀,往诏安画他家乡之土楼,众人此行,得力于谢先生出资赞助,不胜感激。
十三日,游东山岛,领略海岛风情,同学皆流连忘返,依依不舍。
十四日,返京。
此行十日,因时之短暂,未能尽揽福建土楼之全境。福建土楼上万之多,遍布闽西南山区,各人虽画其形意,用心经营,深知土楼文化之博大精深,却难画其丰富之内涵哉!
诸君若欲知土楼之风采、文化之内涵、艺术之魅力,请走进土楼,方能得知土楼之精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