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画家档案 王雪林 艺术室


焦墨自述

2015.02.08 22:21  作者:王雪林  来源:中国画家网  评论()

    我生长在这“五省通衢”的彭城,近十多年躲在京城潜心研究笔墨,有了些自己独家认识!特别是焦墨!与徐州家乡的朋友分享!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是无形的意的有形反应。只有在笔墨上有了突破才可称有了独立的艺术成果。“笔墨”要承载的要素很多,大概有:结构、气韵、个性、意境、风格。

    我以为,笔意为先,说一幅画的风格是更多因循笔的表现发展成画的笔墨元素,在中国画创作里很重要。笔墨的局限,是局限也是创造力、也是创新的元素。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千姿百态也是由此性质决定。发现并掌握笔墨的局限是焦墨艺术风格的一个源泉。笔墨好比“物质”,创造中我的表现能力好比“精神”。一种笔、一个时空的水墨加上人,就有中国画创造的范围和世界。

    焦墨山水画无疑是在当今中国画的变革大潮中形成的一种艺术形态。在表现出自然,特别是山川的气质、气氛、风骨方面,焦墨是一种特殊的创造和发现,开辟了中国山水画的新气象。

    近代艺术大师黄宾虹总结了中国画“浓、淡、泼、破、积、焦、宿”的用墨“七法”,焦墨作为一种语言形态从“笔墨”的笼统概念中被析离出来。在创作实践和理论归纳两个层面对于焦墨的凸显,都给后继者以很大的启发。源于勾皴点染,破于勾皴点染

    我最初实验焦墨用笔与写实性的山水画创作相结合,从而形成了我的焦墨山水画的基本美学面貌。这种焦墨山水以写生风景为画面主体,焦墨的运用在于呈现山川林木自然体式的变化上,既具有风景写生的真实性,也兼顾焦墨深浅的虚实变化。我对于焦墨的酷爱并不仅在这种语言的单纯,更在于我对于黑、焦、苍、润审美意蕴的独特敏感与深刻寄寓。因而,我必然会将这种富有人格化的艺术偏好,质化到焦墨这种语言的选择中。我对于焦墨极限性的开发、对于苍茫凝重、浑朴大气艺术境界的追求,无不来自于我沧桑的精神砥砺与丰厚的品格修炼。但这种写实性的焦墨山水,也往往失之于过实、过浓、过平和过结等焦墨先天性的表现障碍。相对于此,我的焦墨山水画创作则显现淡而苍、枯而润、刚而柔等鲜明的风格追求。这些虽然都只是从笔墨语言的角度呈现了我的艺术特征,但这种艺术特征又更深入地揭示了我的创作方式、艺术修养与品性格调。

    我受到历代一些大师的启发,发现焦墨与我有缘。开始做艺术创作上的减法,少或不要水,不用色,这让我集中向艺术创作的某些真谛,独自面对笔、墨、宣纸时,要更突出的干湿润燥时,要云蒸霞蔚、要树木、要土壤、要环境中的风雨感,你会发现笔墨中一些你从未发现的表现力、生命力、创造力。

分享到:
7.86K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 内 容:
      插入粗体文本 插入斜体文本 插入下划线   插入超级链接 插入邮件地址 插入图像 插入引用 插入引用 剩余可用文字数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