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初,我接到了富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邀请函,希望为富阳的黄公望隐居地画一幅黄公望像。我热爱我的家乡,我也崇拜黄公望的艺术,所以就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我专程到了江西龙虎山的正一观探访,道观的主持罗道长听说我是为画黄公望来的,就非常热情。黄公望是一位道士,千古道门走出了一位蜚声画坛的大痴道人,这也是道家的荣耀。主持详细地为我介绍了道士的服装、生活用品,还穿上道服让我写生。当问起这里有没有八九十岁的老道时,他就介绍了他的师父邱道长。
于是我们驱车来到了不远处的天师府,找到了邱道长。80几岁的人了,白发苍苍,两眼深邃有神,脸上虽然布满了皱纹但仍然十分舒展,根根银须洁白潇洒。他很乐意为我提供帮助,我想给他画张像,他大大方方地坐下来让我画,我也就在他的身上找到了一位老道原形。一切都是那样地顺利。临别,我敬了一炷清香,老道还敲响了钟声,钟声是那样地悠扬,那样地充满诗意,充满了想象,我们走在青山绿树之间,那钟声似乎还在耳钣回荡。
回来后又去了葛岭的抱朴道院,传说这里是葛洪炼丹的地方,高会长接待了我们,我主要是想了解他们全真教的发型,高会长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发型,还请出了一位道士让我写生。
走访的过程也是一个孕育黄公望艺术形象的过程。在历史资料中记载,黄公望在年轻时因官司牵连入狱坐牢,出狱后就加入了全真教,为民治病解难。随身还携一皮囊,内置笔墨纸砚,遇到好景随手模记。生活的艰辛,使他鹑衣垢面,头蓬面皱,白发垂肩。晚年在富春江边的白鹤村隐居下来,完成了他的不朽之作《富春山居图》。
我画中的黄公望从远处走来,从名山大川中走来,从时间隧道中走来。还有一只白鹤为他引路,他的步履坚定,充满了自信和希望。我的作品完成了,那是用了一张50年的陈纸,画面超出了原定的尺寸,我舍不得割去纸面,我想留下一块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这空间中有660年的风雨岁月,有《富春山居图》的离奇故事,有今天人们对它的热爱和崇仰。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记者采访我,问我为什么要这样画,我想我画这张画是想让黄公望从远古走来,走到我们中间。我们今天仍然需要他的这种精神。600多年前交通不便,生活艰难,黄公望靠一双棕鞋走遍了名山大川,画出了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他从来没有想到660年后的今天,人们会以这种方式纪念他。是这样一位道人,两袖清风、洒脱一生、无私无欲、苦苦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黄公望显示了文化的力量,黄公望具有时空的穿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