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画家档案 陈履生 艺术室


建馆容易养馆难,爱馆更难

2010.05.08 08:47  作者:陈履生  来源:美术报  评论()

  面对全国上下蓬勃兴起的建设美术馆(艺术馆)的热潮,人们给与基本的评论是“建馆容易养馆难”,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总结。建馆之易与养馆之难的主要差别表现在资金链上的可知与不可知之上,建馆是一次性投入,即使投资再大,在建设的热情中都可以视大为小,一拍脑门,几千万乃至上亿的钱就花出去了。在原始热情的冲动下,哪有心思去考虑养馆的继续投入,或者考虑了,也会在建馆的巨大资金的比照下忽略不计。还可以这样说,有钱的时候说有钱的话,没钱的时候说没钱的话。

  事实上,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投入,这一次性的决定可能受制于多种方面,何况建设美术馆是一件风光的事情,不管是国营还是民营,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形象工程,所以,建馆之易也表现在面子上。可是,等这一次性过后,最糟糕的是换了领导,再去要点小钱来养馆,比要大钱来建馆更难,更不用说去要那一点点支撑美术馆发展的收藏费了。因此,等到全国美术馆定级的时候,将年度收藏费的多少作为一项指标,使得一些很有规模和名望的美术馆感到很难堪。民营的情况又是另外一番,纯粹为了文化事业的极为少见,绝大多数都与地产生意连在一起,为了一个楼盘,或者为了一桩生意,建一座美术馆来提升文化形象,本大利大,只当作是眼前的一种投资。养馆是长远的事情,基本上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等到这一生意达到目的之后,建馆之易与关馆之易几乎是一样,关馆如同楼盘的清盘。另一种情况是3年前建馆有钱,3年后风水转了,没钱了,自然就谈不到养馆的问题。

  建馆之易还表现在建设美术馆的准入门槛很低,不像建设博物馆那样需要基本的藏品支持。养馆之难更多的是表现在养馆的持续性投入之上,年复一年,几乎可以说是无底洞,而这时候对于民营美术馆的考验则是确认了这是一桩没有回报的买卖,就是开银行的也开始重新思考投资回报的问题,这时候养馆的小钱开始被放大了,主事的开始感到养馆之难了。

  还有比养馆更难的就是面向公众的美术馆得不到公众的喜爱这一老大难问题。门庭冷落,三三两两,再想想建馆、养馆为何?比花钱还难受。在当下的中国,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用政府的钱来建馆、养馆,可能都不为难,或者说不太为难。然而,要让服务于这一城市的公众来喜欢美术馆,却是难上加难。经常有人在论说建设美术馆的必要性的时候,会拿国外某某国家、某某城市有多少美术馆来说事,却不拿这些美术馆中有多少参观的公众作依据,所以,在一些城市的美术馆中门可罗雀的现象就很普遍。对于美术馆公共性的考量应该成为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没有观众,或者很少观众,那么,建馆和养馆为何?毫无疑问,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美术馆历史不太悠久和公众不太习惯进美术馆的国家,如何让公众喜爱美术馆是一件与建馆、养馆同等重要的事情。不管是建还是养,都是为了公众的需要;如果绝大多数公众不进美术馆,而用全体纳税人的钱为少数人服务,它的意义和价值是需要重新审视的。由此,各级文化主管部门都应该建立考核国营美术馆公共性的职能,不能让那一个年度参观人数的数字成为美术馆自己填充的游戏。

分享到:
7.86K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 内 容:
      插入粗体文本 插入斜体文本 插入下划线   插入超级链接 插入邮件地址 插入图像 插入引用 插入引用 剩余可用文字数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