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画 悟 “道”&
#60;?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张震方画语录
一
书画艺术的殿堂门槛很高,谁也甭想轻而易举地一抬腿就迈进去。惟大悟者,从炼狱中活着出来方可跻身其中,领略书画艺术的大美之境。
二
临书法碑帖,临《芥子园画传》, 须得其要领,切勿死临。临帖须化帖,要动脑子思考,用心去临。像老牛反刍一般,反复咀嚼,彻底消化。要举一反三,变蛹化蝶。否则,临到最后也是只见古人,不见来者。
三
画上题诗,始于宋人。画意之不足,诗文以补之。好的诗文题跋,诗画相济,诗画互补,会大大提升画作的品位,增加画作的艺术含量,产生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画家必须在画的题跋上下功夫。
四
中国写意画,画家作画不是照葫芦画瓢,甚至如照相一般简单地复制物象,而是画家把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与哲学的思考渗透到物象之中,“触物生情,借物抒情,托物寓情”,形成“象外之意”,创作出画作的高深意境。
五
意境,是中国画艺术思想的重要美学标准,是中国画的灵魂。所谓意境,是画家“素纸张壁,晨起黙对”,“向纸三日”,煞费苦心,巧妙构思的“迁想妙得”,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神会而迹化”的一种艺术境界,一种诗的境界,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六
笔墨技法对于中国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只单纯追求笔墨技法,而忽略“思想性“的画是没有灵魂的画。古人强调:“画使人惊,不如使人喜。使人喜不如使人思”,使人思的画首先是有深邃思想内涵的画。
七
一个对自己不满意的画家才能不断进步;一个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作品缺点的画家才能创作出精品来;一个心存“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画家,必将超越他人。
八
中国画最看重“气”。-谢赫在《古画品录》开篇有言:“气韵生动”;方熏在《静居画法.》中指出:“书画贵有奇气”;吴易硕更是强调:“苦铁画气不画形”。“气”,是中国画美学的集中体现。它既包含画家的气度、气量、气质,也包含画家作品的气韵和气势。一幅画,有“气”则活,无“气”则死。
九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从薄冰上履过。”这是我最近看《菜根谭》记住的两句话,其实就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思。想成为一名书画大家,首先当问问自己,读过多少书?临过所少碑帖?画过多少画?写过多少字?有多少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下过一番苦功吗?
十
新闻讲究的是用事实说话,书画家当然就要用自己高水平的作品说话。人生的天平一端装着你的理想和欲望,而另一端的砝码则是你的心血和汗水。我们需要的是一笔一划地苦练,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十一
“触目纵横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中国画写形倡导高度提炼,大取大舍,计白当黑,以少胜多。我崇尚“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大道至简的画风,但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正如&
#60;?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石鲁先生之言:“凡艺愈求简,技巧愈求高。”
十二
要画好中国画,尤其是写意画,有一项“基本功”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研习书法,特别是草书艺术。书法能帮助画家摸透笔,墨,水,纸的特性,从而“直从书法演画法”,作画时落笔不凡,线条灵动,造化万般;另一方面,中国画讲究提款艺术,一幅好画,配以好字,才能相映成趣,臻于妙境。
十三
善画者必善书,一个不善书的画家,他的画肯定是缺少内涵、充满俗气和匠气,难臻完美之作,
十四
画家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与较高的学养,超迈的精神气质,不可能有画家笔墨之间的深邃、广大与神韵。
十五
我觉得一个好的书画家,一定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才,指的就是书画家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悟性;而学,当然就是指书画家后天的勤奋学习和刻苦修炼。没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书画家,他的书画作品无疑是浅薄的、粗陋的、鄙俗的、没有气韵的。
十六
孔夫子有言:“游于艺”。我写字画画,完全是自娱自乐,说白了,就是玩儿。没有任何功利,没有任何束缚,精神愉悦,大胆纵横,任性挥毫,放笔抒写,无天无地无人无我,尽显性情。当然,不可缺少的是平时踏踏实实地勤学苦练,练就一身过硬的“功夫”。 说不定哪一天玩儿大发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冒出几幅天成之作也未可说。
十七
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在《自叙帖》中说:“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写字画画,提起笔来,心里想着一定要出一幅流传千古的大作,必然会精神紧张,胆小手怯,难以把胸中之逸气抒写得淋漓尽致,失去了本真和率意。真正之妙品是平时苦练的功力加上突然的灵感爆发而意外获得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