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纪念胡善馀诞辰106周年画展亮相北京

https://www.huajia.cc  2014.11.24 20:32  来源:国际在线 发表评论(0)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胡善馀先生的女儿胡漪涟颁发捐赠证书。

  “中国20世纪的艺术发展离不开法国,一批艺术家到法国去留学,他们回来后把西方的传统融入了中国的传统,与中国社会伟大的变革融汇在一起,产生了20世纪现代艺术。”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一大批优秀杰出的艺术家,为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也开启了中国美术事业的新的未来。这当中,“胡善馀先生把西方印象主义和巴比松画派传统,与中国的诗情的、写意的、文人的、江南情调的艺术有机融汇在一起。”

  在胡善馀先生诞辰106周年之际,11月20日至26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善彩馀韵——胡善馀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首次从创作与教学角度全面梳理胡善馀先生的艺术人生。

  1909年,胡善馀出生于广东开平一个华侨家庭,从小就对绘画产生兴趣,在族人的资助下,18岁的胡善馀追随留日学画归来的堂兄胡根天进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学习,入学不久,便遇风潮,只得转至“赤社美术研究会”跟随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冯钢百学习素描。一年后又入上海人文艺术大学,适逢杭州国立艺专招生,次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绘画系,成为该校绘画系的首届学生,师从林风眠、蔡威廉两位教授。在林风眠先生的影响下,1932年,胡善馀考入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师从法国著名写实派画家西蒙教授,当时与他同一画室学习的还有秦宣夫、庄子曼,李瑞年等。1934年,胡善馀作品《自画像》、《静物》入选法国春季沙龙,这对胡善馀起到了非常大的鼓舞作用。1935年胡善馀回国,先后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国立重庆师范学校、国立杭州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教授。

  本次展览展出胡善馀先生的200多件作品及部分文献实物。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表示,以前看到的大多是印刷品,这次看到胡善馀先生的原作,被深深感动。他说:“胡善馀先生是我们学画之初就很敬重的艺术家。他回来以后用西方特别是印象主义的手法,表现的是中国的神韵,一生执守着简朴的、真诚的写生这样一种手段,以自然为对象,以中国文化为自己的核心追求,一生为之实践,画出大量的能够启发我们的作品,启发我们现代艺术家在急于求成、躁动的当下,真正沉静下来,在艺术上有所造诣。”

  本次展览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山河映照——胡善馀的写生足迹”,这部分以胡善馀历年在全国各地的写生作品为主,其中包含“建设新象”专题,汇集了画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深入建设工地、阡陌田头,渔港码头,创作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题材作品。第二部分为“湖上念忆——胡善馀的笔下江南”,这部分展出胡善馀客居杭州后,以西湖为中心的江南写生题材作品,其中包含专题“慈父情怀——胡善馀笔下的家人与家园”,胡善馀将内心真情与油画艺术交织一起表现出对家人与家园的慈爱。第三部分“神与物游——胡善馀的静物、人物写生”,这一部分汇聚了胡善馀历年来静物、人物写生作品,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胡善馀笔下的桃子,那毛绒绒的质感,仿佛伸手可及。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认为,胡善馀先生油画的最大特色是“以自我生活经历为艺术风格的重要依据,始终如一地表现他所熟悉的热爱的生活,对自然万物的关注、体验”。他表示,胡善馀“作画很有兴味,不拘形意,锐意创造,尤其对花、果,情有独钟,这些作品能够让观众整个身心沉浸在一种悠然自得、妙不可言的境界中。”

  胡善馀一生淡泊名利,专心于绘画和教学,在时代转换的历史背景中,无论身处逆境与顺境,他都与人为善,对学生、家人、同事真诚以待,充满爱心,体现出一个艺术家对于艺术和生活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1985年,胡善馀先生将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18件捐赠给中国美术馆,这次展览中,胡善馀先生的女儿胡漪涟女士将其父的10件作品捐赠中国美术馆。这28件作品将进一步丰富和延伸中国美术馆近现代美术收藏的序列。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向胡善馀先生的家属表示感谢。他说,中国美术馆将建设一个12万多平方米的新馆,“架子在那里,建筑在那里,里面需要丰富的宝藏。任何一个艺术家,只有把他的作品放到国家的美术馆,才能让他的作品发挥巨大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闭
 


  • 相关画家 

  • 相关美术馆 
美术馆: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