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书画的艺术价值及鉴定https://www.huajia.cc 2014.06.15 08:52 来源:美术报 发表评论(0)
五、黄宾虹的书法成就 黄宾虹,这位不可多得的山水画艺术大师,其绘画成就已逐渐为世人所重视,而其书法成就却远未被人认识,就连一些专门研究黄宾虹的专家学者也未必重视。其实,黄宾虹的书法,亦与他的诗文一样,几为画名所淹,他的书法艺术道法自然,对行、草、篆、隶各种书体都有研究。 关于中国的笔墨,历代画家、理论家无不对此作过详细而精妙的论述。而大部分论述一般都停留在零碎的技巧、技法的论述方面。而能将笔墨上升到美学的价值,并以此概括为“书学、画学并于大道”,以涵盖一切的高度来加以系列整合来论述的,在整个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怕只有黄宾虹一人。 黄宾虹早在青少年时期,在当时碑学风气的影响下,就揣摩过《郑文公碑》、《石门颂》、《崔墓志》、《南秦川刺史司升墓志》等很多不同风格的魏碑。在尚碑之外,对帖学也十分用心。上至魏晋,中及唐宋,下至明清,其间许多名帖名迹都有所涉猎。中年时期,他几乎每天抄书临池,并专攻行草。于行书中,他下功夫最多的是颜真卿《争座位帖》,稍后又偏爱裴煜与文彦博的书法。他除精研过这两家的笔意体势之外,同时也临习过赵子昂、倪瓒,以及明清诸名家的书意。至40岁左右,其行草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格局,用笔凝练清雅,结字雅拙可爱,一片天真烂漫。对于书法理论,他更是苦心钻研,尤对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倍加研理。以后又临写《颂簋》、《叔夜鼎》、《善夫克鼎》等金文,手摹心追,不计时日。 黄宾虹的书法艺术,正如他的绘画一样,是一种无法迎合大众口味的书风,也非雅俗共赏的艺术,而是一种曲高和寡、不为人解的高品位纯正艺术。黄宾虹对“以书入画”和“以画入书”,以及“画法及书法相通”、“画之道在书法”等真知灼见,不但落实于他的山水画创作中,而且体现在他的花鸟画创作中,更是画法与书法相通的成功体现。 六、黄宾虹花鸟画的鉴定 黄宾虹的花鸟画不但笔墨精妙,古拙奇峭,而且充满了勃勃生机、生动弥溢的情韵,透逸出物象自然及主体心境浑然一体的境界。其艺术成就绝不在他的山水之下,也决不比近现代其他花鸟画大师逊色,只不过是不为常人所识,或被其山水画名掩盖而已。 黄宾虹的花鸟,正是在继承吸收了前人各家优长,尤其是白阳的技法,加之陈若木、吴让之的影响,演化成一处奇拙大趣、淡雅逸致的风韵。所绘题材,除有传统花鸟题材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外,又有文人常绘写的月季、荷花、芙蓉,还有翠鸟、螳螂、蝴蝶、蜻蜓等,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他笔下的花鸟,似无经营巧思的意象,也无状物写貌的博思,似是一种随意挥写,漫不经心,抒情写意的情感流露,是一种平淡天真、朴实无华,散发着无限审美情蕴和特殊灵气的高品质的艺术。 黄宾虹的绘画创作,追求的始终是一种内美的境界。其所绘花鸟,花不似花,鸟不似鸟,有的不知为何花何鸟,更与物象的形似不甚相合。他绘花鸟,突出一点,即是一个“写”字,即以书法的笔意描绘他心中的意象。他写花鸟,不以貌取物,而是遣貌取物,以神取貌,故不管其笔下的花鸟为何物,以似而不似为最上,以绝似又绝不似的事物为真画。 了解黄宾虹花鸟画的艺术成就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笔用墨上,需掌握一个“纯”字 黄宾虹的用笔,不但笔笔入纸,而且留得住,提得起,具有劲健圆浑、力透纸背之感。他的用笔具有一种木笃笃的厚重感,这是由于篆籀笔法所致。故其用笔越厚重则神愈清,越清则境愈纯,以达纯为化机之境地。正因为他常以秃笔画画,以篆籀入画,笔笔分明,笔笔入纸,有起有迄,轻重缓急,分明自如,立体感极强。这些反映在用笔上,则体现一个纯字。他的用笔之纯,就如他的人品。 (二)构图章法上,应抓住一个“简”字 黄宾虹的花鸟图,从构图章法上审视,突出一点就是“简”字。他的花鸟,一般不作过多的布设,也不重复布局。与他层峦叠嶂、黑密厚实的山水画相比,简直是绝然不同的两种风格。 然而,不管是山水的繁,或是花鸟的简,其意趣、情调、类型还是一致的,只是表现方法的不同。他的花鸟,不但构图“简”,连用笔和形象也简。其花卉,不作繁枝茂叶,其鸟虫,不作过多的描述,仍能让人感到笔简却意深,图简却丰富,形简却神邃,是一种随手写去,自由自在,纯为自然,布局疏朗,极见功力,意趣无穷的纯真艺术。 (三)绘画风格上,须注意一个“拙”字 画花鸟画最怕一个俗字,画一入俗,想要改也难,故笔者常对友人说:“人俗,画必俗;人雅,画未必雅。”这内中即有作者审美情趣的问题,也有用笔用墨的缘故。黄宾虹的花鸟画,不但不俗,还具有一种雅趣,突出一点就是一个“拙”字。他曾说,“画不妨拙,拙则古朴之气长存”。因此,他的花鸟画以拙取胜,以拙取巧,有一种高古无比,淡雅古趣的内在美。 七、黄宾虹书画收藏价值 2014年5月18日,中国嘉德2014春季拍卖会“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黄宾虹《南高峰小景》以6267.5万元成交,成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的最高拍品,并创艺术家个人纪录。这件《南高峰小景》为黄宾虹92岁高龄时所作,为先生晚年精心之作。 黄宾虹晚年绘画创作已达到逸格之风格的特征。他的画,并非像一般人所说的,其越是晚年之作越趋向“黑、密、厚、重”的常格,而更多的是潇洒简远、天真浪漫、逸趣无尽的画风。其主要特征,是从有法到无法,从神格到逸格的演化,达人格内核的真正外化。 总的来说,黄宾虹深信书法与画法相融相通,故他以书法作画,而又在以画法作书。他的书法上追古玺字、古陶文字,以至古籀秦篆、晋唐楷法,下涉宋元之米芾、扬无咎、倪瓒、吴镇,以及明清之文徵明、沈周、恽道生、倪元璐、邵弥、黄道周、王铎、吴山涛、程邃、邹之麟、卞文瑜及金农等书法,无不深究其递变之形迹,演化之体态,悉心钻研,苦心探源,从而深悟出积点成线,石如飞白木如籀的奥秘。他认为古来画法已失传,学者可于书中悟出画法之理。故黄宾虹其画,是画中有书法;其书,是书中有画法。除此之外,黄宾虹对古印学也是不遗余力,整理出版古玺印谱和勤于撰写印学论述。其所出原钤本集古印谱出版本之多、数量之大,可称一时无出其右。他还勤于治印,于清末时即被当时著名篆刻家、西泠四家之一的叶铭收录在其所著的《广印人传》一书中。他的篆刻艺术,笔意高古,刀法严谨,布置奇拙,取法秦汉而不落古人巢臼,可谓有笔又有墨,在不及方寸的印文中呈现出精深醇厚的艺术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