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贿”调查:礼品消费市场“官本位”https://www.huajia.cc 2012.04.11 11:48 来源:雅昌艺术网 发表评论(0)
投机时代,艺术品成为“介质” 从前的“礼尚往来”更多依附于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品鉴的门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雅贿”的规模,受贿的群体相对较小。但是随着本世纪的艺术品热潮,大量的投机者计入市场,为艺术品提供了迅速变现的渠道,结果扩大了“雅贿”的范畴。 有个段子说明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品升值速度和投资热情,曾有个五星级酒店在房间中挂了一幅真画,有人用假画换掉卖出去,一直倒了17次手,价格仍然在上涨。这样的财富神话屡屡出现,一方面重新定义的艺术品的市场价值,一方面给“雅贿”提供了想象空间。 “自古就有粮油一分利、百货十分利、珠宝百分利、古玩千分利的说法。”一位古玩店老板说,他自称所在的古玩城中,一半以上都是赝品,而赝品也开始在雅贿中渐渐增加起来。这位古玩店老板曾被请去为一个领导看家里的“藏品”,那个领导的妻子摆了满满一桌子,结果他发现“没有一件是真的”,他把这个消息告诉那位领导的时候,对方却只是沉吟了一下,“没事,假的也有办法处理。” “首先,假古董也可以叫艺术品,同样可能以不菲的价格在市场流通;再者,假古董还有另外的多种变现方式。”这个古玩老板说,他就有一位做古玩生意的朋友,以此挣了2000多万元中间费。“通常买古玩送礼的,背后原因都挺复杂,绝不是一送一收那么简单。送礼的、古玩店、收礼的,各有好处。”那件古玩其实是赝品,被一个企业家买走送给官员。在买的时候,这个企业家就跟他说好,约定一定时间后,有个特定长相的人来,要卖出这件东西,以真品的价格收,差价由这个企业家出。而这件假古董,竟然被同一个企业家买了5次,送给不同的官员,最后又回到了这个古玩店老板手里,而古玩店老板本人不费力气赚到了天文数字的中间费。这甚至成为一些古玩店的重要业务之一。 “作为礼品的古玩、字画,早已背离了其真实的价值,成为了一种‘介质’。”官场小说《青瓷》的作者浮石这样评价。“在商人和官员之间,‘雅贿’改变了直接送钱的方式,两个人之间不是那么赤裸裸的行贿受贿关系,而是有了艺术、收藏这些高雅的面纱。”而且艺术品本身估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在真假之间也难有定论,这就使收到艺术品的人可以辩称不知道真实价值,似乎变得温情起来。 而这种温情终究是一层面纱,礼品中的情感和审美属性已经被货币属性逐渐侵蚀,审美的培养显然没有财富群体的崛起这般迅速,大量新贵阶层对于“品味”的要求与艺术价值并不对等,艺术品作为礼品不过承担“介质”的功能。有的直接通过第三人收购赠品,有的由古玩商作为中介,甚至还有通过拍卖来实现货币输送,赠送给官员一个赝品,再通过关系做一份鉴定,进入拍卖行拍卖,自己以真品的价格购买。刘尚勇并不否认个别拍卖行存在暗箱操作,他说:“全世界只在艺术品领域开了这一个口子,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艺术品不必标明产地、时间、工匠,大部分时候,图录里不写收藏者,不打收藏印,匿名拍卖。” 据说还有这样的故事,两个行贿者为了争夺一个项目,其中一人买了辆路虎请领导试驾,第二个人觉得自己资金不足,于是请人伪造了一幅名家的画,再放到拍卖行花了80万自拍自买,连着拍卖的证书一并送给那位领导,结果获得了那个项目。 资本时代,“雅贿”的洗钱漩涡 按照刘尚勇的分类,近年来,艺术品市场开始进入资本时代,华侨城近日宣布他们将在武汉、北京、上海、西安各建立一座美术馆,而深圳的OCT当代艺术中心将升级为华侨城当代艺术总馆,统辖四大分馆。这样以飞地模式打造连锁美术馆的举措说明,资本进入艺术市场的势头愈演愈烈。艺术品投资的繁荣将进一步推高艺术品的价格,行业以亿元拍品为风向标,定价权从画廊转到藏家,终于转移到大资本和投资机构,大众礼品市场不再拥有核心权力,不再是市场主流。 与之相应的一个现象是,送礼人愈发注重“品味”和“面子”,而这种“品味”却是由市场定价来衡量的,在这种追高的心态中,一些颇具艺术价值的作品被忽略,名人字画乃至仿品市场却以这种“官本位”为中心产生了巨大的漩涡。瓷器鉴定专家许渭说,以高仿陶瓷为例,“景德镇每天都有几大卡车往外拉,大多发往内蒙古、东北、深圳、海南等地。一般的仿品陶瓷由进口机械设备生产,泥料、压坯、上釉、烧窑一整套流水线。仿品瓷的价值认定体系也简单,主要看绘制的繁复、精致程度。价格最高的是人物,因其面部的喜怒哀乐描绘复杂;其次是动物,虎、龙、凤,要求传神;再次是山水,要看远近层次;花卉画面简单,相对来说价格最低。而更深层次的艺术价值、时代特征则讲不出来,也并不讲究。比如康熙时代的人物眉眼都是‘一道线、一个点’,仿品中的眼珠仍然是圆溜溜的。这样的仿瓷,经几道环节倒手,也能卖到几万块,行内都觉得‘新东西比老东西挣钱快’。” 中日财经问题学者姚耀观察,这两年去日本淘“艺术品”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赴日“雅贿”和日本作假艺术品有抬头之势。他特别提到利用艺术品洗钱行贿,“利用低买高卖的价买卖,将钱以合法的交易方式,洗到目的账号。此方式亦常用于收贿的收钱方式。或购买具价值的古董珠宝或收藏品,再讹称为自家收藏品在市场上放售,一般会购买没有记号的物品,如文物、邮票或历史悠久的名厂乐器。” 日本的“雅贿”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影像要远远大于中国,曾经有一个控制日本蛋鸡市场40%的企业家,为了报答当年在政策上支援自己的议员,他带领自己的文化基金会前往欧洲采购名画。事前与藏家和拍卖行打好招呼,请那位议员提前以1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幅画。随后这幅画被送到拍卖行,众多日本专家和收藏家在欧洲拍卖行见证了这幅“不知名收藏家寄售”的名画被一轮轮“很有品位”的顾客追捧,最终被这个基金会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拍下,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政治献金和洗钱答谢。 姚耀说,现在许多日本地陪导游发现,不少中国旅游团里的企业家往往对团里某个人特别恭敬,带他到处采购日本的藏品,这人可能就是中国的某个官员。在日本经济繁荣时代,曾大量购进欧洲的艺术品,随着日本的经济进入慢行道,这些藏品有不少用于抵债而流入市场。随着日本对中国开放自由行以后,这种情况更加普遍。这些不辨真假的艺术品有些甚至在日本经过一次拍卖,披上一层“海外回流文物”的光环,根据日本JAFIC(警察厅刑事局组织犯罪对策部犯罪收益移转防止管理官)的资料,有关中国艺术品联手日本作假、洗钱的案发频率在不断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