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三十年:动力 助力 潜力https://www.huajia.cc 2008.11.30 10:19 来源:人民网 发表评论(0)
我们国有博物馆文物藏品的来源,以前主要依靠国家调拨、民众捐献、考古发掘。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来源突显不畅。中国艺术品市场为博物馆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在市场中,故宫博物院曾于1995年购得《十咏图》、2003年购得《出师颂》,国家文物局曾于2002年购得《研山铭》,上海博物馆曾于1997年购得海外回流的“翁氏藏书”等。十几年来,拍卖市场上的回流文物多达8万余件,其中包括敦煌莫高窟丢失的文物等许多珍品。 历史上每个时期的收藏热潮都曾推动了相应艺术创作的发展,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也不例外。市场给艺术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对于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从70年代末的几元一平方尺到现如今的几万甚至十几万一平方尺,30年来中国画的画价一路攀升,扶云直上;从一张画案到几十平方米的画室,甚至是开放后即能成为画廊的独立工作室,30年来中国美术家的生活和创作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名利双收的美术家不胜枚举,再也难以想象改革开放之前许多画家卖画以救急甚至于以画换纸的生存状况。 外部环境方面,现代意义的画廊,作为一级艺术市场的主体,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经营理念,承担着发掘、培养和推广美术家的责任。现在,北京具有专业意义的画廊已经有500余家,并形成了相对集约化的经营态势,798、宋庄、索家村和费家村等艺术区,成为画廊和艺术家的聚集地。2005年之后,外资高端画廊纷纷入驻,不但为北京的画廊带来了国际化的操作规范,国内画廊与海外画廊之间的互补,活跃了艺术市场的空气,也为中国艺术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艺术视角和更多的发展机遇。美术创作在外部环境的激励下蓬勃展开。 学术规范:市场发掘之潜力 经过近十几年来的迅猛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以北京为中心,沪、杭、粤为支点,逐渐扩展到了全国。现如今,市场中国营、民营、外资、合资等各种企业并存,画廊、拍卖会、艺术博览会越来越重视自身在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艺术经纪人在市场中越来越活跃,收藏品种的范围不断多角度扩展……艺术品市场呈现规模化、精品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学术在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主导作用。 然而市场毕竟是把双刃剑。如今,艺术品投资与股票、房地产投资被人并列称为三大投资手段,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性质已逐步从以收藏为主过渡为以投资为主,投机色彩过于浓重。 对于眼前利益的追逐,致使市场中的假拍和赝品一直如恶狼当道,甚至海外回流文物中也不乏赝品,屯货、炒作、频繁换手等现象突出;对于眼前利益的追逐,致使一些学术界人士和机构出卖了学术良心,文物与艺术品的鉴定、批评无法形成独立的、公正的、客观的评判;对于眼前利益的追逐,致使当代艺术表现出消费化、娱乐化、复制化和趋同化的特点,艺术原创力下降;对于眼前利益的追逐,更导致不规范的市场操作,使市场结构一二级倒置。再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致使中国艺术品市场让一些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让一些经营者颇感无奈,让一些学者扼腕叹息……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火爆之后所遭遇的寒流,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回顾中国艺术品市场十几年来的骄人业绩,放眼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惟有立足于现实,在参照西方艺术品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理性调整,用学术加以规范,强劲的市场潜力才能被逐步挖掘,中国艺术品市场才能够稳步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