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五十位画家掉进"海外书画贸易"陷阱

https://www.huajia.cc  2008.11.27 13:31  来源:人民网 发表评论(0)
1 2 3


  “后来因为和徐杰、张涛闹了矛盾,我和女友潘芳决定单干。”“单飞”的刘民并没有就此罢手,仍是看好画家这份巨大的“市场”。刘民和女友在门头沟某小区专门租了房子,故技重施,虚构了“艺海墨缘拍卖公司”,制作了假的营业执照副本和假身份证,以名为“郭瑜”和“李海春”的两张假身份证在银行开了账户,在邮局办了邮箱。为了增加可信度,刘民编造了邀请函、协议书等宣传材料,还花了600元制作了一个网站。一切准备就绪后,刘民与女友便根据在网上找到的书画家的联系方式,一一与他们电话联系,谎称公司要举行第十一届世界华人名家艺术品拍卖展销会,可以为他们拍卖字画、出版画册、做巡回展览等,但需入会并交纳一定的入会费用。截至到2007年10月案发为止,陆续有11位画家“自愿”交纳了三万余元的入会费。

  抓住“想出名”心理

  逐步升级诈骗攻势


  “袁亮”这一伙人虽然打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旗号,抛出了种种诱饵,但目的无非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要钱”。这对于具有正常戒备心理的普通人来说,可能很容易识破对方的诡计,但为什么众多画家就这么轻易地相信他们,而其中又不乏一些身居要职的政府官员和司法机关工作人员?

  原来,狡猾的嫌疑人早已把这些画家的心理特点摸得是一清二楚。被骗的画家一般在当地都小有名气,其中一部分人恃才自傲,认为即使受到所谓“联合国”级别的邀请也是理所当然的,并不觉得这很荒唐。而另一部分人属于急切想要提升自身的知名度,所以抓到一个机会就盲目投资,也不问真实与否。

  正是抓住了这些书画家“想出名”的心理,使得刘民等人实施的诈骗行为“畅行无阻”。那么让我们看一看嫌疑人是如何一步步瓦解书画家的防备心理、逐步升级诈骗攻势的。为自己造势。此类诈骗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一般都会将自己的身份编造得极为光鲜,正所谓谎言越大越容易被相信。“当代书画海外贸易组委会”、“艺海墨缘拍卖公司”,这些听起来或具有官方背景或十分高雅的名字,这对于从事艺术工作的受害人具有很强的欺骗性,通过上述方式,犯罪嫌疑人取得了受害人先入为主的信任。在这一阶段犯罪嫌疑人不会直接谈及钱的问题,而是介绍了一些他们所谓的优惠活动或者推广价值,然后和受害人套近乎、拉家常,通过这种方式了解被害人的家庭状况,为下一步的诈骗活动作准备。

  要装作内行。在充分了解被害人的经济情况之后,嫌疑人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被害人,他们采取不同的诈骗手段,有的是许诺帮助被害人出书,有的是谎称把被害人的作品加入当代书画大全的扉页或封页,有的说帮助被害人做润格证,或者专事海外推广。这里我们注意到,嫌疑人所用的名词和说法都是比较专业和内行的,这也进一步博得了被害人的信任。

  将画家“套牢”。在诈骗过程中嫌疑人很有耐心,每个被害人接到他们的电话一般都在三个以上。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让被害人甘愿交付第一笔小额的钱款。然后通过逐步升级对被害人的心理攻势,彻底消除被害人的心里的疑虑。很多被害人都是被骗了一次又一次,直到几万块钱都被卷走。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利用的是人的自我保护心理,越是付出了,就越不愿意相信是假的,所以越投越多,哪怕他们实际上都有或多或少感觉被骗的迹象,但是由于先期的投入,不甘心就此退出,所以最后使得嫌疑人屡屡得手。

1 2 3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