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评论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当代艺术投资谋略

https://www.huajia.cc  2008.10.06 08:27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发表评论(0)
1 2 3 4
 
 

李博 张发志 选择新势力才是大势所趋

  李博、张发志是两个正在冉冉升起的艺术界新人。没有经历太多的波折,他们都已经是投资市场上被认可的青年画家。听他们聊投资,你会很容易地感觉到年轻人的自信与活力。比如李博会直接套用歌词说买下的作品,他“死了也不卖”;比如张发志会告诉你,选择投资年轻人的作品,才是艺术市场的大势所趋。

  李博,张发志。两人均签约于草场地一间画廊,是名气与身价均以火箭般速度上升的画廊新星。李博,1982 年出生于北京,2006 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壁画系;张发志,1976年生于四川,200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后任教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现居北京。

  李博:我买的画死都不卖

  作为一个80后出生的小孩儿,画家李博美院一毕业就签到了画廊。今年与雷本本在上海举行的双个展《头发很长和头发不见了》中,46 件作品在开展半小时之内被全部买走。用他画廊老板的话说,算是“放了卫星”。

  每幅画标价2万欧元——以李博为代表的80后画家渐渐走向成熟,被业内普遍看好,传言中他们有朝一日能够赶上甚至超越四大金刚(张晓刚、王广义、岳敏君、方力钧)。尽管如此,李博依旧不怎么考虑市场的喜好,做出一副典型的80后表情:“不知道,走着看吧,也无所谓。毕竟不是一个时代的,没有什么超越不超越的。我每回做东西的时候,能打动自己就可以了。画画是个很封闭的事,可能顾及不了太多人的感受。”

  成了点名,也有了点钱,李博也开始买别人的画,“我买过一张Miroslav Tichy的作品。因为我太喜欢那个人了。这张画,就算到我穷得要死的时候都不会卖!这幅画如今挂在我家里,我把它当成我的座右铭。”说起李博的投资原则,他说自己买画根本不能被称为投资,因为“我都是喜欢才买的,我没想过通过买画去成为千万富翁什么的。不过,如果它们升值了,我在家里看着也高兴啊。”

  如果你问李博怎么才能通过买画更快与更多地赚钱,他的回答特简单,“下手准,别心急。”外行人怎么才能做到下手准呢?李博终于显得语重心长:“做什么事情得学习,你得挑啊,先整明白的。投资是一样的。你得学习、看书、看艺术史、找老师。我哪儿都买,不一定在哪儿买就好,首先你要明白什么东西好,还要找对老师。”

  张发志:二级市场没在崩盘,只会越来越理性

  跟“幸福得像花儿一样”的李博比起来,70年代生人的张发志要显得苦大仇深得多,虽然他不承认经历过类似宋庄画家的生活窘境:“其实也还好啦,我是2000年毕业的,后来就开始教书,每月能挣小1000块钱呢。2005年就跟画廊签约了。在我正需要钱的时候,刚好作品就能卖出钱了,所以心态还不算扭曲。”

  从每月挣不到1000块工资,到现在一幅画标价30万元,张发志不觉得自己的作品同样幅度的超越,“老外就说,中国的东西涨了几十倍,并不代表他们的水平增长了几十倍。有的东西还不好了呢,社会发展弄得人的心很浮躁、很焦虑,很多艺术家都有焦虑感,踏实不下来,作品就体现出来了。”

  张发志对投资艺术品有自己的一套心得:“艺术品价格有高低之分,有钱投资贵的,没钱买便宜的。老牌儿的贵,普通人买不起。现在年轻画家真有好的(我不是说我啊,哈哈),他们信息交流得好,学习得快,也聪明。现在的画家会比老一辈越来越好。我们这岁数的人就是知名度差点,或者缺少市场的历练。”

  2008年的春拍市场下滑,初出茅庐的两位画家似乎还没有感觉到太多的动荡,张发志更显得挺有信心:“当代艺术品市场可能会有些调整,但绝不会又回到60年代。它会调整得越来越理性,像西方艺术一样,有个明确的走向——比如说商业艺术可以进入到小家庭里面,前卫艺术可以进入美术馆,两者会走向不同的方位。我本人还是非常看好这个市场的。”

  无论是李博还是张发志,都不愿意自己的作品太快被收藏家拿出来拍卖。首先,“拍出来的价格跟我们没有关系,也不会到我们的手里,”李博很坦率地告诉记者,“我们的画廊会跟收藏家签订一个合同,要求他5年之内不拿作品出来拍卖,这对我们画家是一种保护。”张发志也希望购买他画的人能是个真正的收藏者,而不是炒作者,“太快拿出来乱拍会影响市场,对艺术家也是非常不好的。放一放,你才会获得作品的最大价值。”

 

 


1 2 3 4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