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家观点 =

“诗情画意写精神”观秋雨画有感

刘墨撰文
2016年07月15日 02:41 作者:吴秋雨

在骤雨初歇的当口与秋雨相遇,一身中式打扮透着他对传统的喜爱。在他并不算安静的单位,我们谈着茶、水仙、印泥,以及我们都熟悉的朋友,秋雨的言谈很得体,没有一味的说自己的好,也没有贬别人的差。这很难得。

我仔细看了秋雨的画,其丘壑之绵邈曲深,得于宋人;其笔墨之灵动清秀,得于元明;而偏爱写生,则是自石涛等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遥遥嗣响。在秋雨的眼中,自然山水中有经典画家的家数与技法,而在古代画迹中,秋雨也会发现它的当下视觉生机。或野壑林泉,或秋山行旅,或潇湘听雨,看画和看山水的心是相通的,这相通的一点灵犀,贯串在水墨丹青、云树山石之中,正是中国人亘古相传的特有的宇宙意识与生命情调。

秋雨的画,不难看出他正在努力吸收着南北之长,北方的气势与南方的灵秀被他有意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特别是在意境与美感的传达方面,秋雨以自己对宇宙自然的感情,抒写着旷邈深远的山水精神。

  山水画忌造作贵自然,笔墨重沉厚戒虚浮。只可惜如今大多数做作易为,自然难得,到处虚浮,沉厚少见。这现象关乎技巧,更关乎人心。所以中国古典画论,总是把心性的磨练放在第一位,“观道”与“味象”,都须有“澄怀”的功夫。今人黄宾虹也有言曰:“艺之至者,多合乎自然,此所谓道。”合乎自然,既是人对自然的亲近,人对自然的渗透,“道”也就朗现了。

  我带着这样的眼光看秋雨的画,明白他已经入“道”了,进了“味”,笔下轻重浓淡,锱铢变化,即可达情于笔墨之内,也可传山水之精神。有了这样的根基,他也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二00八年八月   刘墨

 


】【关闭




 


吴秋雨 微官网
请保存,可以印刷到名片或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