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恒自序
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以形音会意为主。它具有绘画的意味,也具有音乐的音味,更含诗意。中国人普遍喜爱书法,在过去,凡读书必习字。用兽毫圆锥形毛笔和竹纸磨墨书写,要求一点一画清楚,有筋骨,有血肉还要自然端庄大方有个性。这不但培养对艺术的爱好,更培养人格的尊严与自由独立之精神 。我小时候读书就开始写字,父亲也鼓励我写,他说我笔姿好不写可惜,但那时我不喜欢 ,直到36岁时,为了画画 我才认真写起字来。 因读康有为的《艺舟双楫》受其影响,便从魏碑龙门二十品的《杨大眼》入手, 一直写到《张猛龙》《贾斯伯》《敬使君》 《爨宝子》 《爨龙颜》《 晖福寺》《石门铭》 《嵩高灵庙》等等。 由于魏碑多方笔、铺毫 ,后来又开始写《圣教序》和颜真卿的祭侄稿等等。 如今已四十多年, 依然没能写出形象音乐、 诗意充盈、掷地有声的字来。
儿子王驰要为我出个书法集,幸好葛凤珍她很早就开始搜集,
从我写了便揉,揉了便撕的字幅中,存留下少许,才有了今天这个集子,是为序。
前 言
“20世纪国家美术收藏和捐赠奖励专项计划”是旨在重点收藏在20世纪在美术活动和创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艺术家作品的国家文化项目。一经提出,就得到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的重视和支持。经过前期调研和论证,2004年项目开始实施。在中国美术馆实施执行的过程中,得到了一批老艺术家及已故艺术家家属的积极响应。他们有的将本人或亲人的作品慷慨捐出。有的将自己的艺术收藏悉数奉赠。为国家美术事业做出了贡献。这批作品不仅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寄托着捐赠者的拳拳爱国之情,更以各种品类丰富了中国美术馆国际艺术的收藏(日本浮世绘版画、现代国家版画、俄罗斯油画等)。故此,特编辑出版《中国美术馆藏捐赠作品集》系列丛书,以昭示和铭记他们在20世纪美术活动中的业绩,以及对国家美术事业做出的贡献。《中国美术馆藏 王敬恒 捐赠作品集》即是系列丛书之一。
回首20余年来中国画的创新之路,在学院主流绘画之外,存在着一批潜心中国传统绘画,从学画方法到艺术理想都独立不群的艺术家。王敬恒先生即是当今中国水墨画坛上独具个人面貌的画家之一。王敬恒学画出于偶然。他36岁时患神经衰弱,医治无效。有人劝其静坐并习书法。他抱着一试的心情,购《艺舟双楫》、《广艺舟双楫》,然大感兴趣,一发而不可收,前后临写《张黑女》、《张猛龙》、《龙门二十品》、《石门颂》、《礼器》、《龙藏寺》、《圣教序》诸碑。进而读董其昌、石涛、黄宾虹诸家画论。从《芥子园画谱》入手学山水。42岁改学花卉。46岁结识陈子庄并得其指导。陈赏其才华,以“用笔大方浑厚,不可多得”相称许。三十多年中,先后学过沈石田、石涛、石溪、八大、任伯年、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等,及至古稀之年,人画俱老。
王敬恒习画并不出自现代学院体系。而是采用古老的传统路线,从临摹入手,以书入画,以文养画。这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未必不是幸事。因其一方面可以避开被西方教育模式和西画风格改造了的中国画教学。另一方面也有更多的空间阅读各类学者画人的著作和走入山林感悟自然之趣。阅读丰富了他的内心修养和思考能力,山川蒙养了他鲜活的笔墨之气。这些都是在学院的画室中无法习得的珍贵体验。因此,王敬恒的绘画中,渗透着他对生命的体悟和精神的寄托,避开了政治的干扰和名利的诱惑,而独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超然之气。
王敬恒多年来远离尘嚣,寂寞耕耘。对传统的学习靠自修;对自然的观察重体悟;对艺术创作中表达内心的感受,因而其山水画寓山形地貌而得势,多表现自然生动苍郁之气。花鸟画自由率真,抒胸中独特的笔墨意趣。他的山水画和花鸟画风格各有不同,而背后蕴含着一种共同的观念,都是在走一条“水墨写我”的路径。王敬恒的水墨画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用情是其一。他将对生活的感受,对人情物理的体验,归结为对水墨的感受和体验。在写意画过程中,找回了水墨画的原生状态:寄情述怀,假借水墨表达他的艺术理想、人生理想,同时也实现了他的精神归隐理想。用色是其二。他在彩墨山水画创作中所强调的,并非仅是作品色彩带来的视觉效果,而是山水寄情而幻化为色彩和对真我的体悟与再现。表现出鲜活的、纯粹的山水画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其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体悟与重塑。他的绘画笔意苍莽,又不乏清丽秀润;林木繁密,又不乏活泼灵动。
中国美术馆、为能够收藏王敬恒先生的100幅作品感到荣幸。我们将王敬恒先生的百幅作品编辑成集。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王敬恒水墨画艺术的当代意义,也印证了中国绘画,特别是传统中国画远未走入穷途,而有其不断探索的变革步履。在这样的变革历程中,王敬恒先生自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中国美术馆
2014年7月
这是先生自学画以来首次正式出版的画册。
收集了各时期作品(以90年代山水为主)一百多幅,
包括山水、花鸟、人物、以及先生常用印章。
“我感觉的历书”这是王敬恒先生本人对该书的命名。 想要全面系统地了解王敬恒及其艺术,这本书是必读的。
它汇集了王先生几十年的日记、生活随想、创作杂记、读书心得等等,真实展现了一个探索者一个歌吟者的内在境况: 孤独寂寞 但却无畏、到后来的充实祥和安宁。自始自终有一条清晰的线贯穿着——对宇宙万有的惊异好奇、对大家司空见惯平淡现实无止境无疲厌的探究追问,对一切生命的敬畏、挚爱与关怀。 艺术,只不过是他广阔无垠、 神秘深邃之心海中泛起的些许浪花而已。
附目录
一、前言
二、正文
2008:戊子漫记
2004:读书札记
2003:锯木屑
2002:病中小札
1994: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1994:题画摘录
1986:生活启示录
1986:丙寅漫记
1986:艺术随笔
1985:流动的思想
1983:中国画与中国思想
1979:积沙书屋日记
1978:存斋日记
三、访谈录
附录部分
一、名家评论
邓 鸿
郎绍君
张颖川
皮道坚
鲁 虹
王 林
殷双喜
刘骁纯
2008年“王敬恒艺术暨捐赠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发言纪要
二、年谱简编
三、人名索引
四、图片目录
五、后记
出版时间:2010年4月
版次:2010年4月第1版 页数:366页 装帧: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