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老师赵望云

2013年06月30日 07:58  作者:杨禄魁   来源:西安晚报  评论()

http://wangjianzhou21.blog.163.com/blog/static/2917825620071125112659854/

    1962年7月经在陕西省委宣传部工作的杨兴叔父介绍,我有幸成为西安美协国画研究室学员班的一员,跟随几位老师学画。当时我是一个农村孩子。李梓盛先生带我见到了何海霞老师并风趣地说:“你是他的弟子,他是你的师傅”。何老师看了我用铅笔画的素描、人头像后,顺手拿了三开纸画了几种树、石和山的画稿让我带上,要我从临摹古画开始。我带着老师的课徒画稿回到农村,临摹了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卷,还有石涛、石溪的画。第二年何老师去中央美院教学,李梓盛老师带我见到了赵望云老师后,并说:“何老去了北京,你以后就跟赵老师学画。他是咱分会主席。赵老师看了我的画,鼓励我画的好。见我是农村娃,很高兴地说,“我喜欢农村娃。画画要画生活。在农村农活你都会,把干农活的劳动场面,人物、牛马拉犁、拉车画出来,这些你都熟悉。这一点你比其他学员强。他们是城里娃,缺这个。多画速写,我要看。临摹古画按何老师要求画。另外还要练字。我当年在农村,农活我都会……”。顺手从书柜里找出一本32开大小的线装书,给我看。“这里面是我当年在农村画的画,冯玉祥将军还配了打油诗石印本,解放后是一个朋友转交给我的”。看了书里的画我很高兴。老师把农村人画的真好。干活的动作与人物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一点做作都没有,很朴实。回到农村后我就按赵老师指的路子画,速写本与钢笔不离身,干活间隙,雨天,就连走亲戚的路上都画,越画干劲越大。画了许多画,拿到西安让赵老师看,老师很高兴,鼓励我很勤奋,这样画下去以后定有出息。现在看来当时我的学习方式是直面生活的走读方式;老师的艺术思想是站在劳苦大众的一面,歌颂他们,特别是乡村中的农民。老师出身农民,迫于生活,曾出外打工,受尽苦难。他了解农民,了解自己,为了生存,为了过上好日子,成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向大自然索福。老师和农民是同一战壕的战友,用画笔歌颂他们,鼓动农民创造幸福的生活。老师是一个人民的画家,不画不劳作的人,不画不耕地的牛。从历史上看,望云老师是当代用传统笔墨反映现实生活的开拓者。在茫茫的艺海中,波浪四起,一浪高过一浪。望云老师的艺术思想,艺术道路犹如艺海中的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了一大批热爱艺术学子的茫茫艺海之路。

 望云老师爱学生胜过爱子女,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我们很尊敬老师,把老师当自己的父亲看。在老师的教育影响下,我们堂堂正正地作人,认认真真地做事。

 望云老师的艺术人生是曲折坎坷多难的。现实对他也是不公平的。据史料载,当年在农村时热爱画画,迫于生计去一家皮革房打工,因画画被掌柜视为“不务正业”“大逆不道”而被解雇了。后考入京华美专,读了一年半,因当时保守势力认为他不尊师道,不法古人,任意涂抹,标斜立歪是狂生疯子也。他离开了京华美专。他拿着学习成绩和绘画习作,报考国立艺专,主考人因他没有中学毕业证,不接收,把他推向了十字街头,打入了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1929年开始,望云老师不得不东奔西颠,挫折和穷困和他结伴。精神和肉体受到了摧残。后来《赵望云农村写生画集》出版,被抢购一空。他没想到他的写生画在《大公报》上连载,打动了爱国将领冯玉祥,他每天看报时把动人的图画从报上剪下来,贴在日记本上,以便翻阅。后来,冯将军得到了结集的版本,万分高兴。并为每幅画配以打油诗.并邀赵望云登泰山,把画与打油诗刻石于泰山。这项“泰山社会写生石刻诗画”工程直至“七·七事变”前才竣工,稍后有拓片出版。1949年的春节西安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当时西安胡宗南官兵横行,特务横行,革命志士被捕,无辜群众被抓,物价上涨,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望云老师从新疆写生归来,正月十五前夕,早晨刚拉开一片大画纸构图,几个陌生人破门而入,望云老师被抓去投入太阳庙门监狱,这个西安的“渣滓洞”。西安解放前夕,通过当时正与中共谈判的国民党代表张治中以及陶峙岳等人出面保释,望云老师才出了狱。

 1959年1月,西北军证委员会成立。望云老师接连收到两张任命书:一是任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二是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在常书鸿等一批有志之士聚集敦煌搞研究被诬蔑为封建迷信等这种特殊危机形势下,望云老师和张明坦赶到敦煌宣布政府全面接收敦煌石窟的管理和研究工作,保护抢救了敦煌壁画艺术。拯救了常书鸿等一批研究专家。是西北文物事业的奠基人。拍板筹建了西北历史博物馆。为抢救征集保管文物做了大量的工作。1957年反右扩大化,望云老师被内定为“右派分子”,他不知自己何罪之有,一下子成了人民的敌人。老师很委屈,流了很多泪,到农场去劳动,改造自己,坐牛棚,受寒冷,啃干粮,弄了一身病,他不在乎。可能是感动了上帝觉得给赵望云定右派材料不足,陕西省委宣传部才作出决定:“同意摘掉赵望云右派分子帽子”。老师蒙冤多年,在受迫害的日子里,老师的艺术也被压制,不给宣传,不介绍给人民大众,人民也看不到一位艺术大师的好作品。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望云老师因当过右派,罪加一等被打翻在地致残。我最后一次见到老师时是在北大街西五路南边那个家属院,我顺楼巷走到院子,老远看见老师在一个破藤椅上坐着,胸前还用绳子栏着,老师看见了我,不停地给我点头。我含着泪水跑到跟前,老师不会说话了,口只是一张一合听不到说什么。师母看我来了从屋里出来,向我打了招呼说:“你老师不行了,……每天还要在院子坐坐,怕掉下来还得用绳子拦住。”

 1977年3月29日望云老师逝世。一位艺术大师告别了亲人,告别了事业,告别了大千世界。他作画时沾在裤子和衣服上的墨迹还留着,手上也有,那墨迹浸在皮肤里洗也洗不掉。望云老师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这片热土,永远放下了他手中的画笔,永远离开了热爱他的艺术的人们。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979年望云老师得到平反昭雪。洗刷了反右及“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一系列错误结论。重作定论:“望云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一生,是独树一帜,走自己艺术道路的一生,他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今年9月12日,望云老师的子女把父亲生前351幅国画精品无偿捐给了中国美术馆,归还给了祖国和人民。他们兄弟姐妹日子过的不是都很宽裕,没有一个提出把父亲的画卖一张。他们看的不是钱,要的是大公无私的思想,是把父亲的品德发扬光大。在首都北京中国美术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等单位主办了《记念赵望云百年诞辰暨捐赠作品展》。我和夫人专程从西安去北京参加了这次活动。在展厅重读了老师的作品,件件作品打动人。站在画前老师画风朴茂的感觉、地域气息、泥土浓香味直面扑来,我的眼睛湿润了。细看每幅画都记载了当时的历史。像这样的作品在当今画坛是见不到了。这批作品现收藏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成了文物。美术作品是文物藏品的一个部分。藏品的等级是以其藏品的观赏价值和史料价值高低来定的。望云老师的作品都具备这个条件,可以说件件是一级,还有的是国宝级文物,这批文物是祖国的财富,是人民的财富,将世世代代传下去,推动社会文明发展。他的艺术思想永放光芒。

 望云精神不朽!望云艺术不朽!

分享到:
7.86K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 注意事项 =

  • 严禁发表有违反法律的内容文章
  • 严禁发布含有色情、病毒或者木马的链接、内容和图片
  • 本站内容仅涉及画家、美术、作品、展览等内容,禁止政治、民族性敏感话题
  • 会员们应互相尊重,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人身攻击
  • 提倡发原创帖,转载好帖,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 内 容:
      插入粗体文本 插入斜体文本 插入下划线   插入超级链接 插入邮件地址 插入图像 插入引用 插入引用 剩余可用文字数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左侧图片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