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融合:越走越宽的小画种发展之路2024.08.31 09:06 来源:美术报 发表评论(0)
作为综合性美术大展,全国美展不仅包含“国油版雕”几大主要门类,还有更多画种的发展贯穿于其历史中。这些画种的参与人数、作品数量也许没有主流画种多,但也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折射出时代的演进。 / 展区更迭折射小画种的发展 / 今年的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共有13个展区,分别为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壁画,漆画,艺术设计,综合画种(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插图、漫画),工艺美术与陶瓷,综合材料绘画,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以及港澳台、海外华人作品展区。相比往届,本届的艺术门类与展区设置上又作了一些调整。 其实,几乎每届全国美展的展区设置或多或少都有所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体现在小画种上。以中国的传统画种漆画为例,1964年漆画作品首次进入第四届全国美展,当时被归为“其它”类别;1984年,漆画才作为独立画种出现在第六届全国美展;2009年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漆画、陶艺两大门类在同一展区合并展出;之后的第十二届,漆画、陶艺各自成为了独立展区。另外,今年“陶艺展区”又拓展为“工艺美术与陶瓷艺术展区”,将更加丰富多样的工艺美术涵盖在内。 “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也是本届的新亮点。实验艺术自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首次正式作为独立展区后,又一次经历调整。而数字艺术首次进入全国美展,毫无疑问是数字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 从展区的分类中,也能够观察到主流美术展览对于不同艺术门类的认识变化。2009年,随着国内动漫创作与产业在快速发展,“动漫”首次作为参展专项,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动漫与综合画种展区展出。值得关注的是,“动漫”这一概念包括了动画和漫画,而在全国美展的分类中,“动漫”项目中的漫画多指具有连续性的故事漫画,与“综合画种”中传统的单幅漫画有所区别,是分别征集和展出的。直到本届全国美展,不再设“动漫”专项,其中动画依据其媒介特性,与实验艺术、数字艺术合并为一个展区;漫画则并入综合画种中原有的漫画类,后者在征稿阶段分为“故事漫画”和“独幅漫画”两个类别进行征集。 这些分类不一定就是最准确的标准答案,但确实体现了全国美展面对新事物新变化的考量。全国美展的展区调整与更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画种在受关注程度、从事人数、教研水平等方面的变化。无论是对传统画种的重视,对新兴画种的认识,对数字媒体和新媒介等新技术的最新探索,都在全国美展有所呈现,见证中国美术的发展与变迁。
/ 各地发挥自身优势扶持小画种 / 本届全国美展,不仅中国美协各艺委会配合展览组织工作,积极参与全国性及多地区、多层次备战全国美展创作动员和看稿;全国各地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通过展览、论坛、研讨、培训以及奖励机制等多种举措,积极推动小画种的创作与发展。 各个画种展区的举办地,往往会配合全国美展的开展,通过系列活动扶持各画种的人才培养与交流。此外还有许多地区根据自身的独特条件,有选择地加强部分小画种的创作交流活动,从而将优势最大化,争取在全国美展中获得更好成绩。 本届的漆画展区湖北是“中国漆”及大漆艺术的重要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漆艺传统与渊源。此前,湖北美术馆举办了五届的“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邀请中外漆艺界有代表性和开创性的漆艺家参展,并通过学术研讨逐步建构“漆学”。今年,湖北配合全国美展,打造“柒月遇见漆月”系列文化活动,同步举行2024全国漆画作品邀请展、“2024全国青年漆画学术提名展”“曾侯乙展”等展览及活动,促进漆画艺术繁荣发展。 四川省作为本届综合画种(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插图、漫画)的“主场”,为了提高本地作者参展积极性、提升参展作品质量,四川美协组织了系列活动,广泛发动艺术家。2024年2月至3月,四川美协针对漫画、连环画类别的美术创作,分阶段举办“备战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综合画种)培训班”,邀请省内外专家对省内骨干人才进行指导。此外还举办了“四川省第十五届漫画双年展”“全国漫画·连环画名家邀请展”等活动。 黑龙江省则发挥自身在水彩画方面的优良传统和人才优势,对水彩画给予了较大重视。在常规的动员、讲座、看稿等活动外,还开设了水彩画沙龙,经常对作品进行点评和讨论,甚至很多省外的作者也特意赶来参加,大家相互交流提升。此外,黑龙江省美协在2022年至2023年先后举办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连环画、漫画、时装设计、农民画、冰雪画、工艺美术、环艺设计、平面设计、综合材料、实验艺术、漆画等类别的展览,以“赛”代练,形成评选、入展、研讨、讲座“一条龙”,为全国美展做准备。
/ 画种融合趋势中的变与不变 / 随着艺术发展,不同画种之间的交流互鉴增多,相互融合与渗透的趋势越发明显,不同媒介与材料的运用越来越常见。许多主要从事国油版雕的作者,也加入到其他画种的创作中。这一趋势在本届美展就有明显的体现。 例如,一些水彩、粉画作者借鉴了油画、综合材料等其他画种特性;壁画作者采用传统材料的同时加入了镜面、金属、马赛克等材料;漆画作者在画面处理手法上吸收了国油版雕等画种的艺术效果,有的参考了油画做底的方式,有的借鉴了工笔画的媒介和图式;工艺美术也呈现出观念性、装置性增强,向纯艺化发展的趋势。 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插图、漫画等,也显示出了优秀的综合性表现。不仅有国油版雕的融合,还有用剪纸、漆画、综合材料等方式来创作,也有作者使用了数字绘画技术。在发挥传统绘画语言优势的同时,又将现代设计、抽象因素、当代艺术融入其中,提升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不同媒材交融互渗的综合绘画,更是在创作空间与表现手法不断突破。木材、石料、织物、金属等材料质地各有特色,灯光等非绘画元素也在作品中得到运用,让人眼前一亮。 跨学科、跨专业、跨媒介的研究与创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今年数字艺术进入全国美展,将科技手段在艺术中的运用带到了更多人的视野中。CG绘画、数字影像、交互艺术、混合现实(AR、VR、MR)、人工智能生成式艺术(AIGC)等新技术,正在不断扩大艺术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路径。 不过也有部分画种在表现形式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有学者指出,本届全国美展的漫画作品多数依赖传统的水彩、水粉、彩铅绘画技巧,少有中国传统笔墨的表现,对新技术、新媒介的运用也较少。 不同画种融合的边界问题,也在伴随展览进行的学术研讨会中屡屡成为讨论的焦点。有专家认为,一方面希望看到正宗的传统画种,另一方面也希望在拓展画种边界上继续探索与创新。不过,融合的同时,不同画种原有的特点不应被抹除,就像本届有许多漆画作品借鉴了其他画种的表现方式,但依然突显了漆画媒介材料自身特有的质感、厚度感、纯度感。 而在材料、技法之下,绘画的内核依然没有改变,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时代精神也仍是艺术表达的支撑。传统画种可以描绘最新的科学技术,数字艺术也会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不同的画种与艺术门类,都体现着一代代人的观察与思考,在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回望过去、连接当下、放眼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