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魅力

来源:美术报  作者:蔡树农

  3月10日上午碧空如洗,“赤子心 家乡情”金庸百年纪念展在浙江海宁康桥1924中丝文创园隆重开展,拉开金庸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的帷幕。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嘉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东和,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金庸作品插画、漫画版作者李志清,广州市朗声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群,浙江大学国际校区常务副书记、副院长屈利娟,海宁市委书记徐明良等出席开幕式,海宁市委副书记吕忠飞主持。

  金庸多个时期的珍贵手稿、照片、图书报刊、书画作品、数字展品等800多件在此次展览中一一呈现,以走向世界的金庸武侠、武侠世界的漫画侠风、声情并茂的阅听江湖、交相辉映的文印之光、别有意趣的文创天地、历久弥新的多元改编六个方面展示金庸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传播力、创新力、转化力。

  李志清专门为金庸百年纪念展创作的《书剑恩仇录》主题画《海宁观潮图》,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画面主要描绘了陈家洛和乾隆在钱塘江畔抚琴听潮的场景,画面中心是钱塘江滔滔潮水,画面另一边是红花会群雄策马而来的英姿,是一幅气势恢宏的巨作。这幅作品被选用作《书剑恩仇录》金庸百年诞辰纪念·故乡版的封面。据李志清介绍,“侠”是金庸小说的主角群体,“潮”是金庸成长过程中的家乡记忆,这幅画作所呈现的正是金庸的创作起点和家乡情结。

  “江湖有主兮,一呼百应;书剑留香也,三熯九蒸。”金庸每部小说都在实验和探索新的写法,按照雅文学的方式来创作俗文学,细腻而有想象、有格局、有套路,有点像海派书画的博采众长,铸就了中国通俗小说史上的一座难以逾越的不朽丰碑。在金庸15本书里,琴棋书画、刀枪剑戟、渔樵耕读、儒释道侠等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全面展示了,同时也展示了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个人魅力。金庸生前对书法篆刻极感兴趣,舞文弄墨之余,曾精选历代篆刻名家的名作,为《金庸作品集》每一册小说配上与文本呼应的印章,并亲自撰写了36枚印章的注释文字,印为文眼,文为印凭,交相辉映,浑然天成,不仅是雅致的装帧元素,更是在引导读者对内涵作更深的思考和感悟,“手中无刀,心中有刀”。鉴于金庸静悄悄的篆刻情结,西泠印社童衍方领衔,许雄志、沈浩、唐存才、桑建华、戴家妙、张遴骏、陈浩、袁建初、李砚等西泠刀客为金庸专门创作青田封门青“金庸百年”纪念套章,风格各具,典雅大方,让金庸精神如金石寿而永放光芒。

  金庸曾说“不论做男人也好,做女人也好,都要做一个好人”,这与书画界强调人品是一样的道理。他先后6次回到家乡,足迹遍及海宁的袁花、盐官、硖石等地,期间多次观潮,多次勉励海宁学子,多次留下亲笔墨迹,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可见一斑。一生中,他捐资助学、眷顾亲友、嘉惠乡里,为家乡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因贡献突出被浙江省政府授予“爱乡楷模”称号,生动诠释了这份“赤子心、家乡情”。

  据悉,“乡韵潮声·首届金庸武侠经典诗词主题创作书法展”也同步推出。3月8日,海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海宁市袁花镇(金庸出生地)人民政府还联合出品了绘本《遇见少年金庸》,该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