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评论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书法圈的“鄙视链”

2023.09.27 08:31  来源:书法报 发表评论(0)

“鄙视链”作为近年新兴的网络热词,特指当今网络社会中反映出的一种自我感觉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现象。鄙视像条食物链,是个绕不开的怪圈,在这个怪圈中,每一个人,都在链条的最末端。

“鄙视链”现象在各行各业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当下书坛也无法幸免。《中国书法家协会个人会员入会细则》将会员大致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书法创作类、书法理论类、书法教育类、书法新闻出版类、书法组织类,省、市级书协大都也沿袭了这样的分类发展会员。因每个类别从事的创作研究性质有所区别,申报入会的条件要求也各有不同,各有侧重,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在书法圈却也常因有了这样的分类,出现了一些怪象,产生了“鄙视链”:从事书法创作的鄙视一些从事书法理论、书法组织的,认为其是缺少实操、缺乏创作实力的;从事书法理论的反过来也鄙视一些从事书法创作的,认为其没有理论支撑、缺乏文化内涵;而从事书法教育培训的则也鄙视一些从事书法理论的,认为其只会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从事书法组织的鄙视从事书法创作的,认为其独善其身,缺乏担当。再往下细分,还存在取法书体的“鄙视链”,比如部分取法草书的书家会说练楷书的难度系数低,无法抒写性情;取法行书和专攻楷书的会认为取法草书的书家根基不牢,是在忽悠行外人,不算是真正的书法家;专精篆隶的会认为练行草的书家取法不够高古、线条质量弱,等等。总之,一些书家们都自觉不自觉地给自己划分了圈子和层阶,并有相互看不起的倾向,由此形成了书法圈的“鄙视链”。当然,这样的“鄙视链”也只是存在于一些群体和个别书家,究其原因就是本位思想、“文人相轻”心态作祟。那如何才能共同进步、有效克服“鄙视链”现象,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640x426

一是形成共识,一视同仁。我们应该清楚,书法学习更多的是在向古人先贤学习技法技能,同时传承先人的优良品行,以此开阔胸襟、提升视野、陶冶性灵,而不仅仅是展赛上的竞技或是以此作为日常炫耀的资本。要客观全面认识到书法艺术在当下的发展需要各方面人才的支撑、各种层面、各界人士的努力和支持,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谁都不应被忽视,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书法艺术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
二是互补互助,共享共融。书法事业不管是在创作水平的突破、组织活动的丰富、培训教学的普及、理论研究的提升等方面,都是相辅相成的,都是可以相互裨益的。有了培训教育的传承传播,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创作研究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培育优秀人才。书法组织活动的繁荣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可以更好更快提升创作水平;研究评论领域的精进也为创作取法的拓展、导向提供了新的路径……这样的互促互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共荣的气象,方能更有利推进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异彩。

三是互学互鉴,取长补短。书法圈产生“鄙视链”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支撑书法事业发展的各方面或各个群体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显性“短板”,亟需改进。因此,不管是从事书法事业哪方面工作或是专精书法哪种书体的书法工作者,都要坚持德艺双修、守正出新、艺文兼备的发展理念,发挥自身优势、直面存在的不足,互学互鉴,努力打造高远精神气象、练就敏锐学术洞察力和提升专业人文修养,取长补短,方能在书法艺术的研修上行稳致远。

640x426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