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中国”辽博史上规模最大特展来了

来源:美术报  作者:丽莎

  10月8日,“和合中国”展览在辽宁省博物馆对外展出,作为辽博史上规模最大的特展,旨在通过古意盎然、彬蔚称盛的文物之美,解读“和合”文化所蕴涵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精神、文明价值。

  展览由国家文物局与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辽宁省博物馆承办,山西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甘肃省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图书馆等国内22家单位协办,展期三个月。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八个单元,从序厅“和合”之源开始,第一部分:天人合一,其中分为第一单元:与天地参,认知自然。第二单元:乐山乐水,谐和自然。第二部分:人心和善,第一单元:明德修身,止于至善;第二单元: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第三部分:和而不同,第一单元:崇德向善,仁孝为本;第二单元:民惟邦本,和合共生。第四部分:协和万邦,第一单元:交流互鉴,四海一家;第二单元:与古为新,美成在久。

  “和合”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富有极其深刻的哲学思辨和中国智慧,也是此次辽博展览的核心。

  据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辽宁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二级研究员刘宁介绍,“和合”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蕴含着无比深厚的内涵,富有极其深刻的哲学思辨和中国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性格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最有价值的观念,也是维护中国五千年历史没有中断的坚韧纽带。

  展览借助一件件传世重器、一幅幅精品书画、一部部缥缃翰墨,在宏观历史脉络中,通过文物之美解读“和合”文化,共展出“和合”文化有关文物、古籍402件/组(436单件),其中一级文物88件/组,外借文物121件/组(177单件),覆盖辽博三层20、21、22号展厅,展厅面积共3738.1平方米,展线长度387米。

  其中,《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北宋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卷》《明仇英清明上河图》《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卷》《明代利玛窦绘两仪玄览图》、宋缂丝朱克柔牡丹图、元织锦百鸟朝凤图卷、辽三彩釉印花太极图执壶等辽博馆藏国宝级文物均有呈现。

  此外,甘肃省博物馆藏东罗马鎏金银盘、宁夏博物馆藏胡旋舞石墓门等国宝级文物也在展览中呈现。湖南博物院藏《唐摹兰亭序(黄绢本)》、吉林省博物院藏《金张瑀文姬归汉图》、南京博物院藏《明坤舆万国全图》等真迹也将在展览中后期展出。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