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评论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水墨名家创作谈

https://www.huajia.cc  2020.08.31 17:21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0)

田黎明 :笔墨是生命状态的折射

把创作打开之后,又有一片新的天地,这个天地必须把自己立足于当代,只有把生命和人文状态投入到时代当中,一切笔墨方法才能在这个层面生发出其特质。中国画现代转型是以技术上的突破为前提的,它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我们中年一辈的艺术家也是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走到了今天绘画语言的状态。

中国绘画是以中国文化为依托的,所以中国文化是中国绘画之母,离开中国文化不可能谈中国画,水墨画更是如此。现代水墨艺术家风格各异,但总体指向仍然是从现代的载体向母体回归,就是诗意的传达。

“澄怀观道”是指每一位文人或画家应该有一个纯净、清澈的胸襟,让这种胸襟能面对一切物,使一切物与心境所向的理念和文化感知是一致的,一位学者讲过“人的心底所想和他所作的应该是同一个东西”,这是中国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层面,作为水墨画,把传统重新体验一遍,是非常艰难的,所以水墨画能达到语境和生存状态、时代人文取向一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正是因为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的课题,如果完全按传统的方式走,创造性就会受到质疑,如果完全脱离传统以自己的方式做,也会被当代文化质疑,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定是达到中庸的极致。曾有学者讲,“中庸”实际上是一个极致的圆,是很难达到的,但是你心中有这个方向,它指的是过程。而即便是过程与结果一定要达到一致性,也很难取得绘画语言、语境和人格上的统一性。

杜大恺:在当代情境里认识水墨

对于水墨艺术的当代探索,西画的训练有很多好处,对于拓展我们对国画的艺术表达方式提供了中国传统艺术不具备的可能性。吴冠中讲“笔墨等于零”是有条件的,是说若笔墨实现了什么就不等于零,若笔墨什么都不实现就等于零了。这个和张仃的观点其实并不矛盾,只是在表述方式上有区别而已。

实验水墨当然有不能越过的底线,中国的笔、墨、纸肯定是不能舍弃的。首先笔墨是不能分家的,没有笔、墨就不能落在纸面上,这些是中国画工具材料的特征。正因为有了这个特征,我们在传承上才有了绘画的概念,逐渐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笔墨上形成了和西方绘画在造型和语言上相区别的独特性。中国画的独特性,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文化而加以肯定,放在整个世界的格局间也是值得肯定的——西方绘画无法替代。

任何艺术都是在一定的历史空间延伸出来的,若脱离了那个历史情境,它们的价值就很难判断。如果说当代在文化精神倾向性上发生了变革,那么笔墨必须要有同步的对应。笔墨本身没有自在性,是否变化要放在当代的情境里去认识。中国文化目前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去寻求当代性的自觉。我们过去只与祖宗比较,现在不行了,必须放到整个世界中去做纵向、横向的比较。所以有文化追求的艺术家都应当做这样的事情。

张望:新现实主义的水墨探索

我们曾做过一个课题,叫新现实主义水墨探索,为什么提出这个理念?因为现实主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的一个基本策略和方针,强调艺术为社会和人民服务,虽然中间也产生了很多艺术思潮,但其主脉没有改变。当下现实主义创作进入了瓶颈期,因为艺术走到了自我表达,表现艺术家主观精神的时代,我们如何把它与现实主义结合起来,这成为一个课题。水墨画更是面临这样一个严重问题,用传统的思想和方法面对新的社会现象、状态和时代审美的时候,我们都已力不从心。大家一提水墨画,必然要提到笔墨问题,笔墨已经成为水墨画的代名词。可以说,要表现当今社会,用传统笔墨几乎是做不到的。因为原来所谓的笔墨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农业文明中观照自然提炼出来的语言,我们现在面对的新的社会已经是城市化进程。比如,面对“中国尊”,用传统语言怎么表达?这就是水墨画面临的问题。

桑火尧:水墨气质和东方精神更重要

中国水墨画发展到今天,我们未来的可能性是怎样的?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多元文化已经成为现实,水墨能否一直停滞在传统的层面上?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任何艺术语言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水墨现代性是开放的、包容的,也是面向未来的。在科技、生活都已走入现代的今天,水墨的现代性转型已经成为艺术家必须面对的现象。中国画有很好的历史根性,包含很多历史精华,学习这些精华之后,怎么适应今天的审美语境?宋元绘画成就虽然很高,但在今天的现代化进程之中,它的水墨语言是否还适应“残山剩水”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在倪云林、黄公望的传统山水中,值得关注的不是它内在的形式感和笔墨语言,而是水墨的气质和精神。文人面对世界如何进与退,怎样面对实际的现实空间,它既提供了审美空间,同时也给观众和自己提供了一个回归的空间。在这个快速、多元的时代,我们有很多困惑,艺术家传递的不应该是古人的东西,而是站在当下,寻找该思考什么,带给欣赏者什么。水墨的现代性脱离不了现实,传统虽然好,但是进行现代性转型也是必要的。

范扬:诗性的感受一脉相承

把自然和谐地表现出来,实际在绘画时展现的是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作品流于世,也就是社会的和谐。画就是这样产生哲思和文化的!画法与心法统一了,就是师心源、师我心。中国哲学与艺术的至高境界“天人合一”,就是这样在画法与心法统一中产生的。

大自然的启示是无穷的,而笔墨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笔墨融入到无限的大自然当中。有限无限,就是有无相生,这就是老子、庄子的思想。

画是无声诗。我们虽然不用古人的方式表述,但是要有诗人的感受。

画家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式样,就要到大自然中去,那里是创新的直接源泉。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程式,还要回到自然中去。

画画,最终要人与笔法成为一体。画什么都一样,关键是与你当时的状态相吻合。

写生的时候更要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给我的一点信号、一点信息,反映到其笔下,反映到作品里,进入了我的精神,这就是“天人合一”。


  】【关闭
 


  • 相关画家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