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青老师:
鄙人对西尔万关于你“不实指正”表示十分遗憾和极大的愤慨,对你“理性”地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正如你在公开信中所言,涉及法律的事情交由律师即可,因此,你应该有时间面对两个话题了:
1:抄袭是否属实;
2:作为教师,如何看待抄袭。
关于第1个问题,原本不必在这封信中再提,鄙人作为艺术史从业者,拥有长达30年的从业经历,完全有资格,也有能力对你的“抄袭”作“有罪判定”,不过,鉴于你的老朋友栗宪庭先生已经下了这个判定,在此就不做严格的形式比对分析了。只是,让鄙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你不仅作整体抄袭,还分解成局部抄袭(单幅的《鸟》就属于局部抄袭),甚至,连自己的签名画押都抄袭——难道你真的认定自己是西尔万在东方轮回转世吗?
庞茂琨真算你兄弟,不惜牺牲个人和四川美术学院的名誉,为你两肋插刀,作你学术和师德的挡箭牌——只要你自己不承认,他可能不会贸然发布调查结论的。
不过,你另外一个兄弟可能就不怎么地道了,张晓刚早在去年年中就用非常详实的资料充分描述出自己的《大家庭》的生成逻辑,率先为可能发生的关于中国艺术抄袭的世纪大审判布下了金钟罩——兄弟我先躲开。事件发生后,他似乎也没有出面帮你挡刀!就剩下你太太为你喊冤。
绕远了,回到正题,叶老师,你抄了吗?
叫你“叶老师”,因为我与你同行也作老师,你家三口作老师,我家三代做老师,半斤对八两吧!
你依然可以不回答第1个问题,作为教师或者曾经的老教师,或者你认定自己的唯一身份是“教师”,第2个问题算是义不容辞吧,假设一个艺术家的抄袭属实,你是怎么看待这个现象的,你是如何跟学生讨论这个现象,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是否跟同学们讨论过“抄袭”或“挪用”的话题,从对你女儿的作品及其自我阐释看,她倒是很热衷于“挪用”。
不好意思,我又自言自语了,再回到正题——你作为教师,如何看待抄袭?
期待你光明磊落的回答!
这个回答涉及到广泛的法律问题,从栗宪庭、朱其到刘益谦甚至具有党报色彩的《新京报》,上述个人及媒体似乎都对你做了你本人缺席的“有罪判定”。
这个回答还可以给中国亿万的艺术爱好者上一堂关于艺术创作与抄袭的鲜活的课——建议你采用网络时下的时尚:直播,这样,你还可以在教师岗位退休后,变成网红。
万众期待,切勿让我等再失望。
甫立亚老师:
你作为叶老师的亲密爱人和艺术伴侣,我对你在第一时间力挺丈夫的列女行为表示高度的尊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夫唱妇随”古已有之,不过,贫穷真的不是“抄袭”的理由,“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也算是古训,鄙人也是教师,从事艺术理论研究至今也没什么钱,总不能按你的逻辑也去“抄袭”吧,再说大些,今天无数的艺术家、艺术学子都没你丈夫幸运,获得了成功,总不会也鼓励他们去抄袭吧?
其实,你与丈夫身份几乎一样,同为艺术家和教师,因此,我就不再啰嗦,也拜请你首先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另外,你作为涉嫌“抄袭”者的妻子,几十年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同时,作为艺术同仁,你是如何看待自己丈夫的绘画风格突变的?你是否意识到,或者知道,他在“抄袭”,你在家里或工作室,见过西尔万的画册吗?
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也建议网络直播!
我对你提出上述问题,原因在于,假设你丈夫的“抄袭”坐实,你多少会有些帮凶的涉嫌!或者,你没有尽到妻子、艺术家及教师的任何一个身份的应有义务和责任。
叶甫纳老师:
鄙人算你中央美院的学长和教师同仁,不知道你是否还在忙于协助父亲处理法律问题,不过,你的专业是艺术,法律的事情还是由你父亲出钱请律师得了,你恐怕也帮不上什么忙。
从媒体上检索你的艺术履历,成果斐然,用你吕澎叔叔的话:“可以进入美术史”,他参与的“银川当代美术馆”所举办“新美术史”展中,真就有你的作品,祝贺祝贺。
从你的作品和个人表述中可以看出,你喜欢“挪用”,这是西方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观念和手法——西方文化在你们这一代终于开出了姹紫嫣红的艺术之花,也不枉你父亲那一辈的辛勤耕耘。
“女承父业”、“女承母业”,又作艺术家,又作教师,你该是多么幸福,多么让人羡慕啊!
从媒体中,还可以看出你对人性的深刻认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展示’和‘表演’自己”。
鉴于你的身份一如你的父母,因此,也恳求你首先回答我对你父亲提出的两个问题,谢谢。
另外:关于人性的“表演”这一观念,我还想提出问题:这个观念是通过你自己的理性思辨、亲身体验所得,还是家庭“言传身教”所得?
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作为一个艺术家,可以不对任何作品做阐释,专业说法是:文本自己会发言。不过,作为教师,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不做逻辑性的讲解,多少就有些不合情理了,因此,上述问题权当是来者一个学生的疑惑,“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建议你以教师的身份回答,用你已经非常拿手的方法——直播。
当然,你还可以顺便解释,在你所理解的艺术范畴中,“挪用”与“抄袭”有何不同。
在此谢谢:
叶永青老师
甫立亚老师
叶甫纳老师
万众期待你们的回答。
王鸿(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2019,3,19
于云堂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