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评论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美术类博士就业关注什么

https://www.huajia.cc  2018.07.26 15:06  来源:美术报 发表评论(0)

    如今,在国家和社会急需更多高端研究型人才的当下,美术类各专业博士的数量也在增加。然而,经历过激烈的竞争进入高校和几年艰苦的学术生涯后,美术类博士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尤其从去年开始,全国一、二线城市为引进和挽留高端人才纷纷出台了优惠政策和方案,博士成为了各省市争抢的对象。这种情况下,美术类博士的就业情况和前景如何?他们在择业时更看重哪些因素?目前美术类博士培养的过程与状态怎么样?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刚毕业、在读和已经参加工作的美术类博士、博士生导师及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等。

    就业以高校为主

    形势整体向好

    根据对国内几大专业美术学院及部分综合类大学艺术学院的博士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美术类博士近两年就业形势整体向好,大部分都能找到个人较为满意的工作,而就业去向以进入高校担任专业讲师为主,其他有的选择进入美术馆、博物馆及艺术研究机构,极少部分选择自主创业和继续深造。

    中央美术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教师刘京介绍,2017年和2018年,央美共有81名博士毕业生(美术学41人、艺术学理论22人、设计学18人),其中,80%在毕业时签署了工作协议,去向以进入专业美术院校为主,其他则成为自由设计师、职业艺术家,以及选择自主创业和出国,继续攻读博士后的有3人。中国美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许鲁挺告诉记者,这两年学院共有32位博士生毕业,就业率是100%。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吴薇也表示,近几年的博士生就业形势很乐观,每一届博士毕业生基本都找到了自己较为满意的岗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工认为,博士作为一种高级专业研究型人才,最理想的从业状态就是进入高校,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继续做理论研究或创作。舒鸣是去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法系的博士,现为天津师范大学讲师。他说:“作为实践类的博士,我们希望进入高校环境中,既能学有所用,也有较多空余的时间可以用来创作与科研,这对于我们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个人长期的发展都更为有利。”这也是大部分美术类博士毕业生的想法。

    个人发展及专业平台

    是择业首要因素

    博士研究生作为少数的高精尖知识分子,他们大多有自己的学术抱负和职业理想,所以通过调查,记者发现,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及专业领域的深造平台是他们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创作理论与实践专业博士生刘丰果表示,他在读博士之前就已经有了多年的工作经历,因此很清楚自己缺少什么、需要什么和努力的方向,所以不会被一些福利政策所吸引去不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我找工作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单位的科研平台、科研团队和自己的发展空间,我是一个很想静下心来做事的人,所以更看重工作环境和个人发展。”

    吴薇表示,经过近些年对美术学院博士生就业去向的分析,包括和学生的沟通中了解到,博士生选择就业方向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即专业发展平台、单位所在城市、个人和家庭因素。她说:“首先,博士生就业主要考虑未来职位的学术发展和科研条件,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专业优势;其次,工作单位所在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潜力,以及专业在该城市可发展的空间;最后,博士生由于在年龄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客观情况,也会考虑组建家庭以及家庭成员的安置等。”刘京也说道:“因为我校博士生人数少,在求职时尤其注重发挥专业所长,所以各地招录政策目前对博士生工作所在地的选择并没有显著影响,博士生选择的城市多为艺术院校所在地,如北京各大艺术院校、四川美院、广州美院、山东艺术学院等所在省份。”

    贾鸿君是今年毕业的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同时也是大艺网的CEO。他毕业后选择留在中央美术学院教务处任职。“选择留校其实是惯性,就是不愿意离开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在的地方。”他也补充道,“现在的社会情况是优秀的毕业生更愿意留在大城市,不仅是机会多,最重要的是大城市有比较高的发展平台,能够真正展示所学及能力,相较地方城市,一些个人发展中的不公平因素也会少很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花鸟专业的博士生郭艺涵,因毕业前没有找到专业方向对口的单位,而选择了申请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进一步深造。她表示,不会因其他城市的优待政策而离京,因为“在北京生活习惯了,且家人都在北京”。

    以优待政策吸引博士

    利大于弊

    调研发现,各省市政府为引进博士人才所提出的优惠和福利虽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整体上是有利于博士生就业发展的。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琦认为,这种政策的出台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许多城市开始意识到文化也是十分重要的城市的竞争力。政府之所以给予博士生好的待遇,就是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能够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为城市及区域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一个环境,也改变了过去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单一的瞄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就业的情况,拓宽了他们的就业选择,同时,也能够让这些高端人才更充分、更广泛地为社会服务。”陈琦说。

    郑工站在学科建设和博士培养的角度提出,城市提供优惠条件引进博士也会对将来美术学院招生带来好的影响,一些好的生源会因为看到这个行业未来的出路和发展而愿意进入美术学科的学习和深造。但是,他也指出,现在一些地方高校单纯地追求教学队伍中博士的数量,只引进而不负责。不管是什么学科只要是博士学历就可以,但是否有真正适合他们的岗位则要打一个问号。郑工感慨道:“这是造成美术类博士学术理想和现实冲突的重要原因。现在一些高校引进博士,给出一些好的薪资和福利,却没有给出一个能够适合博士生专业持续发展的学术环境。一些毕业生去了以后有所抱怨,因为发现没有用武之地,学术理想得不到实现,也看不到将来。这也是对博士资源的浪费。”因此,一些偏远地区的高校想要引进博士人才还是十分困难,即使提供了很好的现实待遇,然而没有学术发展的前景,这与博士这样一个高精尖人才队伍普遍具有的学术抱负也是冲突的。

    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艺术研究方向的博士周乾华也认为,虽然各地政府推出好的政策吸引博士和博士后是好事,但也要根据城市需求而引进,并提供应有的条件充分发挥这些高端人才的能力。舒鸣在采访中表达对目前工作并不完全满意,“因为课程很多,而且新入职的教师需要做一年行政工作,同时还兼任三个班的班主任,这样会分散很多精力去做一些与专业无关的琐事。”他还透露自己即将调去广州美术学院,不仅工资待遇有所提升,最重要的是岗位职责更有利于个人长期发展。

    完善博士培养机制

    提高个人专业创新能力

    虽然近些年美术类博士的整体就业形势不错,但博导与学生普遍认为,上文所说的博士就业既能有良好的学术环境,又要在生活经济等方面得到较好的保障的理想状态,这样的岗位是稀缺的。并且相对来说,适合美术理论类的岗位比实践类要更少。郑工认为,这与学院培养博士毕业生的质量关系紧密。“尤其是美术理论类博士生不少是半路出家,所以基础相对较弱。在培养过程中对学生和导师都是一种考验。博士毕业生质量下降产生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就业。”他说。

    对此,郑工也给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国家相关部门要控制博士点的设置,博导资格审核要严谨。其次,学习年限设置不合理。我国的美术类博士生一般为3年制,而郑工认为,3年的时间,除去上课和写论文,剩下的时间对很多学生做深入阅读和研究是不够的。他说:“国外培养博士生尤其是理论类的,一般是6年制,他们对于博士生的阅读量要求很高,而我们对博士生的阅读量要求相对较低。然而,没有充分的积累,怎么能写出优质的博士毕业论文,怎么能创造出更多更新的科研成果呢?”事实上,部分高校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博士生学制就自2013年起从原来的3年改成了4年,首师大美术学院也从2014年起改为4年制。

    据了解,四川大学的博士生需要在校期间在CSSCI期刊发表3篇专业论文才能予以毕业,中国人民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等综合大学普遍也需要在核心期刊发表两篇论文。刘丰果告诉记者,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的博士毕业率比较低,能在规定的3年内如期毕业的大约只有1/10,也有读了6年超过年限还不能毕业的。他说:“很多用人单位反映四川大学的博士生综合质量高、科研能力强,其实我们学生都知道就是被四川大学严苛的博士毕业条件给‘逼’的。为了达到严格的毕业条件,我们在校期间必须要查阅很多文献、展开很多调研、撰写多篇论文、经历很多挫折、积累很多经验才能完成学业,所以能走出去的科研能力是有保证的。”

    刘京和许鲁挺表示,从学校近些年公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来看,用人单位录取博士生主要看重的是艺术专业素养、科研创新及实践能力,同时也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品德。因此,无论外在条件如何变化,对于美术类博士生来说,要达到理想就业最根本的还是个人的专业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升。陈琦表示,博士研究生作为国家着重培养的高端人才,应该目及四海、通识古今,人格健全、精神丰满,并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关注当下国家的发展战略与需求,把握住时代的前进方向,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生活与学术处理好,那么,社会必将变得更好。”他说。


  】【关闭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