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展馆动态
使用帮助】【发表新文章

何多苓和他的何多苓美术馆:从“空”中诞生

https://www.huajia.cc  2018.03.24 11:56  来源:雅昌艺术网 发表评论(0)

何多苓和他的何多苓美术馆

嘿,你有没有想过,“空”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何多苓美术馆入口处

在艺术家何多苓看来,“空”意味着“诞生”和“开始”,最美妙的瞬间;在诗人翟永明眼中,“空是”留白,留意,留言,留感,也是无穷,无理,无好,无有;策展人赵欢认为,The show of life doesn’t have any program list.

何多苓美术馆开馆现场

2018年3月23日,大家期待已久的何多苓美术馆开馆展如期举行。这座位于成都蓝顶当代艺术基地三期七十五栋的,以艺术家何多苓个人名字命名的非营利美术馆的首次展览,以“空”为主题。在这里,没有任何的关于艺术作品的展示,而是将美术馆的空间作为了开馆作品。

美术馆外部及内部空间本身成为了开馆展的作品

下午的现场,人潮涌动,在这个不设开幕仪式的空间,大家可以在其中随意游走,体验建筑空间本身质感的同时,同时也有三位音乐人在空间内进行即兴演奏。他们分别是竖琴艺术家罗蕾、多乐器演奏者KUN及单簧管演奏家杜星佑。

旅荷竖琴艺术家罗蕾

独立音乐人KUN

单簧管艺术家杜星佑

旅荷竖琴艺术家罗蕾,她曾是中国古筝艺术的国际传播者,她的足迹遍布欧洲,被德国媒体誉为“中国的台风刮进了德意志的教堂”。曾与世界顶尖音乐机构荷兰皇家音乐厅、欧洲中国音乐研究基金会等合作举办了大量的个人音乐会和教学宣讲,致力于传播中国音乐文化;KUN,独立音乐人,多乐器演奏者,学习古典音乐出身,却尝试创造不一样的音乐色彩。架构在古典乐基础上的音乐灵魂,给了他别具一格的演奏姿态,对现代音乐和世界音乐的热情探索则让他的现场释放出奇妙的音乐张力;自幼学习单簧管的杜星佑,于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音乐学院,跟随许岗副教授,喻波教授学习, 多次参加国际管乐比赛和音乐节,2017年7月以专业金奖,评委一致通过的成绩毕业,并获得DEM法国音乐教育硕士单簧管专业文凭。

D空间呈现“师进滇——随空至静个人作品展”

活动当天,与何多苓美术馆“空”展览同时进行的还有D空间的师进滇——随空至静个人作品展。此次D空间展出师进滇从2002年到2017年不同阶段的作品。D 空间,D代表着Discover, 是与艺术家一同探索艺术之美的平台;D代表着Door,是打开艺术之门与大众共同分享的桥梁;D代表着D大调,创造了第二空间,是各界共聚跨界的后花园。

随美术馆开幕展也可漫步于27位艺术家工作室,开放工作室的艺术家有位于蓝顶二期的曾妮,郭燕,舒昊,何明科,李耘燕,蔡黎明,贺鹏,田亮,伍刚,孟涛,徐泽,赵杨;位于蓝顶三期的汤宇,徐牧原,阿嘉娜,蒋国蓉,邓先志,梁丹荼,付小明,郭建婷,符曦,朱可染,杨巍,许翀,孙凯,侯俊杰,冉启泉。

从2014年开始提案和设计,经历四年时间,这个属于何多苓自己建筑梦想和实践的最佳案例,共893平方米的何多苓美术馆在今天呈现在了各位面前,在这个绝对干净的白盒子中,从建筑外观到室内都是纯白色,除了力求满足功能的必要性,不做任何多余的修饰,何多苓在这个建筑里对于简约的追求推到极致。

之所以把第一次展览留给建筑本身,也是考虑到之后挂上展品这种“空”的状态就消失掉,具有不可重复和唯一性。何多苓作为一名建筑发烧友,也是何多苓美术馆的设计者。在他看来,一座房子最好的状态恰好是在它空的时候。“恰恰这又是矛盾所在,作为美术馆一定是要有展品的,因此我想在最初,呈现一番它的本身。让大家在建筑之中游走,感受和体验一下空间独特的魅力,这种不可重复的状态还是蛮有意思的。”

夜晚的何多苓美术馆

在成都这块何多苓先生成长的土壤上,能够建立有重要的艺术藏品且对公众展示的平台,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何多苓美术馆作为非营利民营美术馆,没有门票和任何商业活动,专门供广大爱好者参观。除了展示何多苓个人的作品外,也为推动本土青年艺术家提供平台,以推动本土艺术,提升全民的公共文化美学教育为基础,为公众提供欣赏艺术的机会,展示艺术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

“美术馆从2014年完成设计,到建成用了四年,比我预期的多了一年。我作为业余人士,还是很有成功感的。我觉得还是要靠个人坚持吧,我这个人有点‘一根筋’,开头的事情一定要干到尾。从艺四十年,也是给大家一个交代。”对于个人美术馆这件作品的完成,何多苓如是谈到。

在将来,美术馆的参观模式将实行预约制,每个人都可以来,但要提前安排时间。“美术馆只做纯学术的活动,不与商业挂钩,主要方向还是展览、展示与研究上。我不希望它成为一个娱乐休闲的场所”。何多苓美术馆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机构,在机构的经营上,就像当初何多苓对它的设计和修建一样,也得试着来。“美术馆的具体事务由赵欢在负责,其实这对于我而言也是陌生的领域,怎么讲,摸着石头过河嘛!”

何多苓美术馆开馆展“空”展览海报

雅昌艺术网:麻烦何老师先介绍下美术馆的情况。

何多苓:何多苓美术馆作为我的私人美术馆,筹备了好几年,在今年基本建成,主要用于挂我自己的作品。以前我留了一些画都堆在库房里,我自己都看不到,毕竟我画了这么多年画,还是想把它们都挂出来,给观众和社会有所交代。

这个美术馆作为非营利民营美术馆,也没有门票和任何商业活动,专门供广大爱好者参观。同时也会举办青年艺术家们的展览和活动。

美术馆外部的庭园

雅昌艺术网:此次开馆展以“空”为主题,更多的是呈现建筑本身。

何多苓:是的。作为一名建筑发烧友,也是何多苓美术馆的设计者,我对建筑本身“空”的状态是非常着迷的。在我看来,一座房子最好的状态恰好是在它空的时候。恰恰这又是矛盾所在,作为美术馆一定是要有展品的,因此我想在最初,呈现一番它的本身。让大家在建筑之中游走,感受和体验一下空间独特的魅力,这种不可重复的状态还是蛮有意思的。

之所以把第一次展览留给建筑本身,也是考虑到之后挂上展品这种“空”的状态就消失掉,具有不可重复和唯一性。

雅昌艺术网:此前您也有说过建筑设计是您的一个业余爱好,我们要如何看待这个“业余”?

何多苓:现在搞跨界的很多,说白了就是“业余”。就像我是一名画家,那我做雕塑、装置、建筑、音乐,这些跨界都是“业余”。建筑、音乐、美术的门槛都很高,尤其是建筑和音乐,业余的不可能一下子成为专业,像安藤忠雄那种超级天才的例子,也是极为罕见的。我不认为自己像他那样,我也不可能全力投入到建筑设计当中。作为“玩票者”而言,我当然是“业余”的。

可能“业余”会带来很多的问题,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能从自己专业的角度给另外一个行当带来新的东西,我想这也是大家热衷于跨界的原因吧。跨界是可以玩的,但你得保持清醒的状态。

何多苓美术馆

雅昌艺术网:何多苓美术馆的颜色,基本上是白色。这块何老师您是如何考虑的?

何多苓:我对白色建筑的痴迷,有点违反了成都的自然规律。因为酸雨、阴霾天等自然因素的关系,白色在成都其实有点不太合适。白色建筑在西方地中海的蓝天之下非常好看,成都灰色天空下的白色建筑可能不是太有力度。但这种建筑逐渐在雾霾中消失的过程,看似悲哀的感受也提供了另一种美。

此外,美术馆内部的白色很重要。美术馆必须好用,我的作品挂在白色的墙面上才能出来效果。

纯白在成都可能难以保持。但管它呢,作为业余人士,也不用考虑那么多!

雅昌艺术网:美术馆在空间结构上有哪些方面的考虑?

何多苓: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好用。作为美术馆,我将四层错落开来,尽可能的让光线进入每一个角落,让空间丰富起来。此外,也会利用尽量多的墙面进行作品的陈列。

雅昌艺术网:相对于画画,建筑对您来说难度如何?

何多苓:毕竟我画了40多年画,可以说是轻车熟路,相比之下,建筑当然要难得多。我对于建筑的研究,其实也有20年,也有幸参与到一些项目的完成当中。建筑作为团队合作的事情,不像画画可以一个人干到底,会有更多的问题在其中,挺不容易的。

何多苓美术馆内部

雅昌艺术网:您周围也有一些建筑师,他们对于何多苓美术馆这件作品的评价是怎样的?

何多苓:有说好话的,也有善意批评的,主要体现在建筑质量上,像线条不直,收边收的不好之类。

我这种极简主义的装修风格在成都还比较陌生,找到的团队可能更多的在遮丑,然而我希望的是将这些暴露在外面,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是起点的地方,反而是我的终点。

美术馆所做的吸音处理,有效减少了展厅的回声

雅昌艺术网:何老师您对古典音乐也是很有研究的,建筑作为凝固的音乐。您在设计美术馆时,有没有从其他的一些艺术领域进行考虑?

何多苓:没有具体的去联系,但建筑和音乐的联系是非常多的,像在韵律和结构上,这些都非常的相似。这些对比又是另一个话题,非常的有趣。

雅昌艺术网:开馆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音乐的元素在美术馆当中。

何多苓:我们请了几位音乐人进行即兴演奏,有点像地铁或者广场,一拐弯就能看到有个人在那拉小提琴一样的效果,在“空”里体会旋律的流动。音乐本身也很空,与建筑结合起来是非常好的。美术馆专门做了吸音的音响处理,以后也会做一些音乐有关的活动。

雅昌艺术网:在以后,何多苓美术馆里我们可以看到您的哪些作品?

何多苓:2000年以前除了连环画《带阁楼的房子》基本上没有作品在我自己手里,主要是2000年以后的作品。由于展线有限,会分批拿出来进行展示,当然第一批我会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来进行对外展示,我都很少能看到。

雅昌艺术网:2000年以前的您的作品,有没有可能在美术馆里看到?

何多苓:以后我会办一些专题性的展览,譬如对某一阶段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像我现在可以找到我最早在1958年画的画,那么就可以办一个历史性的,让大家看到我从小到大画画的状态。又比如我的肖像系列,素描展之类的,都可以进行梳理和展示。

采光良好,是何多苓美术馆的特点。

雅昌艺术网:要在开馆展“空”之后我们才能陆续看到您的作品。

何多苓:是的,这次是看不到作品的。主要还是让大家来感受一下美术馆,在里面转一转。外面也有一个很大的庭园,专门请了景观设计师来设计,也是我对美术馆最满意的部分。

雅昌艺术网:画了40余年的画,在今年完成了自己个人的美术馆作品,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何多苓:美术馆从2014年完成设计,到建成用了四年,比我预期的多了一年。我在最初设计时用了半年时间,然后交给结构设计,再开始修建,装修又用了一年。

可能很多建筑师都未必能做到,我作为业余人士,还是很有成功感的。我觉得还是要靠个人坚持吧,我这个人有点“一根筋”,开头的事情一定要干到尾。

从艺四十年,也是给大家一个交代。

雅昌艺术网:像在设计美术馆过程中的一些文献,草稿之类的我们可以看到吗?

何多苓:会的。美术馆的底稿,此后也会在成都进行展示,包括图片、手稿和一些我的想法、自述,都会有所呈现。

雅昌艺术网:除了何老师您自己的作品,还会有对青年艺术家的扶持。

何多苓:对于青年艺术家的扶持我已经做了很多年了,这件事一定要持续下去。现在有自己的美术馆了,可以自己做主,更要推进下去。除了我的学生,还有一些我所关注的青年艺术家,都会在美术馆进行展览展示。

夜晚的何多苓美术馆

雅昌艺术网:以个人名义申请非营利美术馆的过程是怎样的?

何多苓: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但过程很漫长。成都市还没有出现这类的以某某某命名的私营非营利美术馆,虽然比较陌生,但还是按照程序办理完成。现在,何多苓美术馆已经是注册完成的非营利美术馆了。

雅昌艺术网:在美术馆的设计包括建筑当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何多苓:这个太多了,都是悲哀的事情,主要是合作不愉快。一开始寄予厚望,后来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中间反反复复,很多这样的情况。最终还是把它做完了,总的来说还是差强人意。

我的性格有点追求极致,这在成都可能有点难。我很佩服刘家琨把他的建筑定位在“低技策略”,允许有容错性的存在。像我设计的风格没有容错性的存在,有点自己给自己找罪受的感觉。

雅昌艺术网:有没有想过把何多苓美术馆做成成都的一个文化地标?

何多苓:成都好的建筑太多了,做成地标应该不大可能。不过毕竟花了这么大的气力来做,一辈子就干这么一回,我的想法还是尽量的把它做好。

在将来,美术馆的参观模式会是预约制的,每个人都可以来,但要提前安排时间。我不希望它成为一个娱乐休闲的场所,并且何多苓美术馆只做纯学术的活动,不与商业挂钩,主要方向还是展览、展示与研究上。可能在美术馆的经营上还得花点功夫,找点赞助或者其他什么的,不要让它难以为继。

对于美术馆的经营,就像当初对它的设计和修建一样,也得试着来,摸着石头过河嘛!


  】【关闭
 


  • 相关画家 

网友评论 共有 0 个关于本文章的评论信息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