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定价的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https://www.huajia.cc 2018.01.11 13:57 来源:中国画家网 发表评论(0)
艺术品价格的确定是艺术品市场运行的基础。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价格作为沟通艺术品买卖双方行为的基本桥梁和资源配置的核心手段,能够通过对需求与供给的调节,引导艺术品市场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促进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然而,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艺术品市场起步不久,受国内外艺术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价格混乱、价格虚高、以次充好、以赝代真等诸多问题。在这样噪杂的背景下,人们所关心的艺术已经不是艺术品本身所呈现的内在价值,而是艺术品的价格—一种资本化的符号,艺术的品牌性和艺术家的名声已远远超过了艺术品本身的价值,成了投资者首要考虑的目标。如果不能对艺术品价格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和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就有可能消失在艺术品市场化的过程之中。 一、 艺术品市场的特殊性分析 艺术品市场是实现艺术品交换和流通的场所和机制,利用此场所和机制,买卖双方共同作用,形成商品价格。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公布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里规定,艺术品的范围包括:绘画作品;书法、篆刻作品;雕塑、雕刻作品;艺术摄影作品;上述作品的有限复制品。鉴于内容所限,本文所指的艺术品只限于绘画艺术品,不再另述。 由于艺术品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它所满足的不是人们的基本需求而是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因此,艺术品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相比,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艺术品定价的特殊性。 1、经济学分析中的基本假设 就一般商品市场而言,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如下: (1)“经济人”假设 在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被假设为一般人的抽象,该假设认为,在经济活动中,参与者都是完全理性的。每个参与者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想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该假定包括三层意思:第一,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的是个人利益,通常情况下,他们并没有促进社会利益的动机;第二,每个参与经济活动的人都具有判断自己利益得失的能力,并在经济活动中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第三,“经济人”的自利性是驱动其进行经济活动的动机。显然,这种经济人假设过于理想化,因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仅有理性的行为,也有非理性行为。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的决策依赖于习俗、风尚、惯例或模仿他人的行为。也常常受到感情的影响而不能做到完全理性。因此,现代经济学中的经济人不是“完全理性人”,而应该是“有限理性人”的。 (2)完全信息假设 新古典经济学中所谓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加者对于所参与的经济环境状态具有全部知识,参与者依据这些知识可以作出最优决策。但是,现代经济学认为信息是不完全的、不对称的,要获取信息是需要支付费用的。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参与者或不具备所处经济环境的全部知识,或买卖双方所拥有的知识不对等,这都将导致市场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致使市场失灵。 (3)市场竞争性假设
新古典经济学根据市场的竞争程度,将商品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决定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市场中买卖者数目、单个厂商对价格的影响能力、市场上交易产品的差别程度、厂商进入和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状态,现实经济生活中并不真正存在这种状态。当市场不是完全竞争市场时,市场就会失灵,仅靠市场的力量就无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4)交易成本为零假设 交易成本又称交易费用,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为了达成交易所支付的费用。它发生在交易而非生产过程中,例如,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等。新古典经济学假定市场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否则,市场就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2、艺术品市场的特殊性 令很多人跃跃欲试而又望尘莫及的艺术品市场,不仅参与者常常不是经济人,信息也不完全,而且市场中存在垄断,交易成本很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商品市场。 (1)艺术品市场中的参与者不符合“理性人”假设
由于对艺术品消费的特殊性,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常常不符合经济人假设。 (2)艺术品缺少流动性 人们购买艺术品,不外乎两种目的,一是因为对艺术品的喜爱,购买艺术品作为永久收藏,这样的艺术品一旦被收藏就永远不会再进入市场流通。二是把购买艺术品作为投资或投机,当他们买进艺术品时,为的是将来高价卖出,获得超额利润。但是,由于艺术品升值周期一般为1-3年,且稀缺性随人们物质需求的提高愈烈,时间越长投资回报就越高,同一艺术品不会被投资者频繁地进行交易,这就必然影响了艺术品的流通。而且,当宏观经济出现危机时,由于艺术投资者买涨不买跌的投资心理,想在此时出让艺术品者常常找不到买家。 (3)艺术品市场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哲学家叔本华在谈到人们对艺术品的理解时曾指出:“各类艺术中最优秀的作品,最卓越的天才之作,对愚钝的芸芸众生来说应该永远是高深莫测的,是不可企及的。他们被一道深深的鸿沟隔离着,就如同常人永远无法进入王子的世界。”【1】这是因为,艺术品是艺术家依据自己所处时代和自身的文化修养及技法,用视觉符号创造性地表达对事物的认知,这种认知不可能被所有人理解。甚至,由于一般人不具有专业知识和长期经验的积累,连对艺术品真伪的认知都难以做到。有时,不仅外行无法判定艺术品的真伪和价值,很多专家也承认自己有“打眼”的时候。艺术品市场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不但造成艺术品价格常常严重偏离艺术品价值,而且“吃药与捡漏”现象时有发生。 (4)艺术品市场具有垄断性
首先,艺术品的基本特质是创新和与众不同,因此,艺术品是具有差异性和非同质性的产品。 (5)艺术品市场具有较高的交易成本
由于在艺术品市场中存在“有钱的不懂艺术,懂艺术的没有钱”的普遍现象,艺术品交易很难在艺术家和收藏者之间直接发生。一般来说,艺术品交易通常要经过鉴定、估价、保险、拍卖等多个中间环节,而且支付给中间环节的佣金,即交易成本所占比例较高。 二、 艺术品的价值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人们对商品的消费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欲望而采取的交换活动,并且根据商品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而支付费用。商品具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不依附于个人的判断而存在。如水对于一切社会的人的生命都具有价值。使用价值相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指商品能够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由消费者个人判定;交换价值相对于供给和需求双方而言,是指商品能够带给供给者利润的能力与带给消费者效用能力的均衡判断。 1、艺术品的价值
艺术品的价值是艺术品的内在属性,是艺术品价格的锚定标尺,由艺术品的学术性、艺术性、历史性决定。 2、艺术品的使用价值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是一种审美需求,这种需求属于精神文化需求,是较高层次的需求。 3、艺术品的交换价值
艺术品交换价值的货币尺度即是艺术品的价格。虽然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但往往艺术品的价格并不一定是艺术品价值的体现,而常常是由“艺术品理论氛围”决定。所谓“艺术品理论氛围”是指弥漫于画廊、展览馆、艺术沙龙等艺术机构中的更为宽泛而惯例的艺术眼光,而非某种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得到严格阐述的理论观点。【4】这种“艺术品理论氛围”具有区域性、时代性和不稳定性。当艺术品市场被淹没在这种喧嚣的“艺术品理论氛围”之中时,一件价盈千金的艺术品或许真的价盈千金,也可能一钱不值。 三、 艺术品的成本分析 艺术品的成本包括艺术品的生产成本保存成本、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1、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是指艺术家为艺术品生产所付出的成本,这里主要指艺术家的劳动价值。由于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性和独特性,要求艺术家的劳动不是一般的重复性劳动,而是一种高级的、繁杂的创造性劳动。这种劳动要求艺术家具有超凡的聪明才智、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艺术技法、坚持不懈的艺术探索。因此,艺术生产成本不仅包括艺术家自身生产与再生产所需费用,还包括培养和训练艺术家素质所支付的费用。 2、保存成本 艺术品的长期保存并不容易,俗语说“纸保一千,绢保八百”就是指绘画作品保存的不易。要长期保持艺术品品像的完好,必须支付相应的保存费用。例如,为了降低空气对艺术品的侵蚀,为艺术品收藏提供长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所支付的空调费用。对于不懂艺术品保存的投资还会付费委托专门的收藏机构为之打理。 3、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艺术家或收藏家在艺术品生产或保存过程中,已经投入却无法回收的成本。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或因没有灵感无法创作出真正的艺术品,或是创作的艺术品弃如敝屣不为市场接受。在此过程中,艺术家所付出的智力、精力和体力都是沉没成本。在收藏过程中,由于保存不慎致使艺术品受损所造成的损失也是沉没成本。如其他知识产品一样,艺术品生产中的主要成本基本归于沉没成本,在本研究认为艺术品只能是创作出来的产品而非复制品的语境下,一件艺术品承担了所有沉没成本,而不像一般商品那样可以由总产量分摊。
4、机会成本 正像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所说,艺术品的价格并不决定于生产成本,也不决定于保存成本、沉没成本,而只决定于机会成本。 四、 艺术品市场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由于艺术品消费的特殊性,艺术品市场与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式的相关性也表出与其他市场不同的趋势。在2007年春以前,每季度艺术品市场的拍卖成交额增速与当期的GDP增速异向而动,并保持着半年滞后同步。但是,从2007年秋至今,艺术品市场的拍卖成交额增速与当期的GDP增速相向联动。
根据国际经验(图表3所示),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才能真正启动,这一时期少数富豪开始进入艺术品市场;当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画廊开始涌现,艺术品市场进入发展期;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开始繁荣,艺术品交易活跃,当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进入火爆期,艺术品价格屡创历史高价。
图表3 人均GDP与艺术品市场发展阶段的关系 五、 艺术品市场的均衡分析 综上分析了影响艺术品价格的相关因素,本节从艺术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特征分析艺术品市场的价格决定。 1、艺术品的需求及需求弹性 (1)艺术品的需求
根据经济学的定义,艺术品的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艺术品数量。该定义强调实现需求的两个条件,第一,消费者对艺术品有需求的意愿;第二,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凡是对以上两点有影响的因素都会影响对艺术品的需求。
①艺术品自身的价格 (2)艺术品的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是借用物理学中弹性的概念,弹性原意指一物体对外部力量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则定义为需求量对影响其变动力量的反应程度,主要有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
其中y为需求量,p为艺术品的价格。
根据反应程度不同,需求价格弹性ep可分为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完全无弹性和完全弹性。具体定义如下: 其中y为需求量,I为艺术品的价格。 艺术品需求量对收入的弹性定义为: 根据反应程度不同,也将需求收入弹性eI分为富有弹性(eI>1)、缺乏弹性(eI<1)、单位(eI=1)弹性、完全无弹性(eI=0)和完全弹性(eI=∞)。根据本章第四节的分析,当一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时,艺术品成为富有收入弹性的商品。 2、艺术品的供给及供给弹性 (1)艺术品的供给
艺术品的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下,艺术品提供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艺术品数量。该定义强调实现供给的两个条件,第一,艺术品供给者对艺术品要有提供的意愿;第二,艺术品供给者要有提供艺术品的能力。凡是对以上两点有影响的因素都会影响对艺术品的供给。对艺术品的供给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家创作的新品,二是存世艺术品的再次流转。
②相关艺术品的价格 (2)艺术品的供给弹性
类同于艺术品需求弹性,艺术品供给价格弹性(简称为艺术品供给弹性)定义为,艺术品价格变动引起的艺术品供给量的变动程度。根据反应程度不同,也将供给弹性分为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完全无弹性和完全弹性等五种。就绘画艺术而言,艺术品供给弹性最常见的有“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和“完全无弹性”三种。对于低端艺术品,供给一般富有弹性,对于在世艺术家的高端艺术品供给一般缺乏弹性,对于已故艺术家的作品完全无弹性。 3、艺术品市场均衡及价格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品的价格由供需均衡决定。对一般商品而言,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关系,供给量与价格成正向关系,供需两种力量相互作用,形成了供需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并在此价格下完成一定量的交易,此时的价格即为均衡价格,交易量为均衡数量。(如图表4所示) (1)低端艺术品市场 所谓低端艺术品是指艺术创作者众多,艺术家缺少名气,作品缺少个性,虽然每一件艺术品都是原创的唯一商品,但对同一流派来说,作品之间具有较高的可替代性。这一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相同,遵循一般商品的市场规律:供给量与价格成正向关系,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关系,供需的相互作用形成艺术品价格。如图表所示。低端艺术品市场主要存在于一级艺术品市场,在这一市场中,艺术品对于供需双方都富有弹性,在人均GDP达到4000-60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所呈现的供需两旺的景象正是这一市场的写照。 (2)高端艺术品市场
高端艺术品是指由顶级艺术家创作,兼具学术性、艺术性、历史性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绽放光芒的艺术精品,并从艺术品沉淀为人类的瑰宝。这种艺术品多为已故艺术家的作品,是唯一的且不可替代的。因此,这种艺术品的供给完全无弹性。其价格由需求唯一确定。 (3)中端艺术品市场
介于低端与高端之间的艺术品处于中端艺术品市场。在这一市场中,艺术创作者较多,同一流派和档次的艺术品有替代性但替代性较弱,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供给弹性较低端艺术品减小。需求曲线较为复杂,对作为奢侈品消费的一般中端艺术品,需求价格富有弹性;对于具有投资潜力的艺术品,需求价格缺乏弹性,且需求收入富有弹性。这正是当代艺术品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原因。 六、 国内外艺术品定价方法分析 关于艺术品定价,至今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观点一,艺术品没有确定的价值,艺术家、收藏家和市场专家也不具有准确判断艺术品价格的能力,艺术品价格随着时尚和偏好的变化影响需求,需求的大幅波动和收藏者的狂热,致使价格在高低之间巨幅徘徊,因此,艺术品价格不具有可预测性。【7】观点二,艺术品的市场价格依赖于传统的社会价值,而不是“生产成本”,这些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发展长期形成的社会信仰和习俗固化所得的“基准”,这一“基准”是相对稳定的,市场能够提供一个适合于这一基准的均衡价格。【8】本章尝试利用计量模型对艺术品定价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以找出决定艺术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1、国外艺术品定价方法 国外艺术品市场运行时间较长,也较完善,对艺术品定价的定量研究比国内多,目前主要的定价方法有: (1)代表作方法 该方法是用能几乎代表市场上所有作品的代表作去计算艺术品价格指数,即:假设价格不随时间变化,寻找出在所有时间段内能代表市场上所有的绘画的代表作的平均价格,利用这些平均价格构造价格指数。 (2)重复销售法 为了计算在一段时间内艺术品的价格,收集在该时间段内具有重复成交记录的所有绘画作品的价格,并用虚拟变量表示艺术品在此时间段内的出售情况,当艺术品第一次出售时虚拟变量取-1,在第二次出售时取+1,其他时间出售时为0,通过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估计。回归过程等价于对与时间虚拟变量和它所对应的销售价格进行回归,估计出的系数就是艺术品价格指数的值。 (3)特征价格指数法
为了克服双重销售法中重复交易数据获取困难问题和选择不同艺术品存在质量差异的问题,在艺术品价格指数研究中引入了最早由Court(1939)【9】提出的特征价格指数法。 (4)其他定价方法 MICHAEL BECKMANN(2004)利用二元选择模型,讨论了艺术品投标人的串通勾结对艺术品定价的影响;Finn R.Frsund·Roberto Zanola利用数据包络方法分析了拍卖行对艺术品价格的影响,发现了艺术品的拍卖场所也是影响艺术品定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RANDW.RESSLER和JOHN KEITHWATSON从“供应引起的”对艺术品的需求的角度出发,研究艺术家死亡对艺术品价格的影响。通过对1977年至1996年拉美(主要是墨西哥)21个艺术家作品历史价格的研究发现,在此期间交易的拉丁艺术家的价格随着艺术家的死亡而价格大幅度增加,但随即下降。死亡(和预期的死亡)是影响艺术品定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2、国内艺术品定价方法 国内关于艺术品定价方法的定量研究较少,目前还停留在估算和定性分析上。估算方法主要有: (1)类比法 类比法是将某一艺术品与市场上已出售的同类艺术品相比较而决定估价区间,这是国内目前常用的一种艺术品估价方法。是将某一作品与市场中其他类似作品(比如相同年代、相同类型的作品)相比较,借鉴类似作品已有的市场成交价格,由市场中的专家估算出该作品的市场价格。对同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也可将其作品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以中品的价格为基准来评估该艺术家其他作品的价格,上品是中品价格的120%-150%,精品价格是中品价格的150%-200%;上品价格是中品价格的50%-70%。这种定价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直观,缺点是缺少科学性,估价不准确,只能提供市场参考。【12】 (2)算数平均价格法
算术平均价格法,是用某艺术家已售艺术品成交价格的均价来估算该艺术家其他作品的价格。即,计算某一艺术家每一时期(例如每年)的作品拍卖成交价格的单位均价(如每平方尺的价格),将这些均价连接起来得到一条价格曲线,以此推算出该艺术家某一作品的大概价格。显然,这种方法只能看出某一艺术家的作品价格的走势,并不能预测某一特定作品的价格走势。【13】 七、艺术品定价的Hedonic模型 Hedonic回归是讨论产品特征与产品定价关系的一种方法, Court(1939) 最早提出这种方法,并利用这一方法对一段时期内汽车价格变化与汽车操作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另一先驱是Gregory(1976),他用类似的方法用研究了技术变化对计算机价格的影响。Chanel et al(1994)、Chanel(1995)、Gerard-Varet(1995)将Hedonic回归方法作于构造艺术品价格指数。【14】本文借鉴这一方法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定价问题进行研究,以探索中国艺术品定价的计量方法。 1、模型选取
Hedonic回归模型有不同的形式,如线性形式、对数形式、半对数形式等。如R.Znola(2002)【15】采用半对数模型研究了雕塑市场的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其所用模型如下: 2、 指标选取
关于影响艺术品价格的因素分析,中外研究较多,现将最近几年的相关文章中提到的影响因素汇总如下: (1)定量变量
S1国画(油画)的面积。绘画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国画(油画)的尺寸在一定程度对其价格起决定性作用。鉴于此,本文选用面积作为国画(油画)尺寸的定量指标。 (2)虚拟变量
根据从雅倡艺术网中所掌握的资料,以下指标为定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画(油画)的价格,故作为虚拟变量引入: ②季度分为春季和秋季,记为: ③拍卖机构:据所收集的数据,将拍卖机构按地域分为四类:香港、北京、上海和其他,选取3个虚拟变量。 ④创作年代:据所收集的数据将创作年代分为6类:50-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其他,选取5个虚拟变量。即: ⑤铃印(款识)。分为有铃印和没有铃印,记为: 综上,本文国画(油画)各画家作品的成交价格的具体方程如下: 其中,为国画(油画)中第i个作家作品在时间j时的成交价格对数值。为国画(油画)中第i个作家作品在时间j时的面积对数值;为第i个作家作品在时间h时GDP的对数值, 3、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从雅昌艺术网中获取的现、当代国画画家和油画画家的历史拍卖数据。分别对每个画家的作品成交价拟合回归方程,选用的变量共计16个,拍卖时间跨越度为2000春-2009秋。根据数据收集情况,其中,国画画家剔除样本数少于50的,油画画家剔除样本数少于30的。最终,选用国画家36个,油画家22个。对每一位画家,剔除创作年代不详和未成交数据,利用上述模型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的参数。结果如表2-2 滞后一期国画作家作品成交价拟合回归方程系数及拟合优度表。
|